《就匠变新家》都做到了第三季了?家装综艺真是永恒刚需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这话不局限于名楼古刹,普通人的居所同样适用。不然前几年的楼盘广告怎么都要引用荷尔德林那句诗呢: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不诗意不好说,在意肯定是最在意的了。房子,一直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尤其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家居环境既是财力身份的象征,也是个人美学的体现,更是生活方式的缩影。买房那么多钱都花了,谁能不在意家装? 这么一想,家装类综艺作为一个相当垂直的品类,却能走势强劲,甚至不断迭代出新爆款,就太合理了。 由SMG互联网节目中心打造的《就匠变新家》已经陪观众走到了第三季,热度和口碑丝毫未减,粉丝数量稳健增长。节目中许多碎片内容更在小红书、微博和抖音广为流传,带动网友热情讨论。 相较于网上各种图文攻略和网红样板房,家装综艺能让观众直观体验整个过程,并从改造案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参考样本;而因为具有高度垂直性,又备受广告主青睐。 但综N代要“保鲜”也不是那么容易。事实上,我们仔细回溯《就匠变新家》的三年,既是一条家装综艺的探索之路,也是一个大众生活理念的变化过程。而其在节目内容和运营方法上的创新,也为这一综艺类型甚至整个家装产业开拓了新思路。 年轻人的家装玩法为了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不少家装综艺选择的改造样本本身就极具爆点。但是,硬糖君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哪个朋友家是住那种奇怪的小房子的,并且可以让设计师堪比“重建”的大改造。 这类节目更偏向装修,设计师们的“爆改”和“炫技”确实精彩。但凿墙动斧难度太大,对于普通家庭实用性并不高。观众更近似于看“家装真人秀”,就是看个热闹。 相较之下,《就匠变新家》显然是一档真正的家装综艺。节目在实现知识科普、分享的前提下,还保证了改造案例的参考性和趣味性。不同于整体爆改,《就匠变新家》主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生活场景化的改造。 在《就匠变新家》的设计师手下,游戏房、机车房、儿童房、一人食厨房……各种生活场景都能在家装中得到完美解决,更让观众秒变“柠檬精”。围观了第三季首期20平“废屋”变身游戏室,见识了手办长廊和星空战舰的炫酷场景后,手办爱好者们就在弹幕刷起了“为何柠檬它围绕着我”“酸了酸了”“我要参加下一季”。 三季下来,我们不难发现《就匠变新家》打破常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内容生产路径。同期节目都在想着如何靠着“全屋爆改” “奇葩群体”博眼球时,《就匠变新家》率先将业主的选择,投向年轻一代,将80后、90后、95后作为主角,来真实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家装诉求,新意十足。 据《就匠变新家》在腾讯视频的用户画像显示,其主要收看人群集中在18-24岁,也就是1993-98年生人,占据了总人数的42.5%,一大波90后年轻的主流消费力人群已经介入了家装市场。 因此从业主和改造空间的选择上,《就匠变新家》选择了更贴近当下年轻人多样化需求的改造案例。时尚达人的衣帽间、机车迷的纯享空间、二次元爱好者的手办游戏房、和新婚小夫妻的家庭影音间等特色空间的改造,带给了用户不同以往的视觉享受和生活体验。手办游戏房为玩家们营造了休闲氛围也满足了收纳的需求,机车房满足了个性化的收藏癖好,而家庭影音房间则是当下潮流青年展现自我的舞台。随便挑选一期案例,那都是个性十足。 显然,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场景,大多是年轻群体个人爱好、审美情趣的外化,所体现的正是他们的时尚形象。在整个方案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下的年轻人,对于现有家居环境个性化需求显然愈发突出,家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居住空间,更是自我个性的具象体现,自我表达的完美呈现。 而《就匠变新家》以场景化和符号化的装修诉求作为主题,更加切合了当下年轻人对空间的多样需求和自我表达。而这种个性化为导向的内容输出,也建立了节目自身的鲜明标签。 更为重要的是,《就匠变新家》恰当地传递了一种生活理念:房子可能将就,但生活绝不!哪怕是北漂租房、单身独处、四世同堂……我们也应当追求仪式感和品味,当家通过改造“获得新生”,生活也能过出别样风采。 每个人都是“生活家”早期的家装综艺中,专业性和实用性是两大圈粉利器。但家装毕竟是低频消费,观众很可能在获取足够信息后迅速流失。而随着同类节目扎堆上线,竞争愈加激烈,许多节目逐渐加入娱乐元素和真人秀模式,业主的奇葩需求,设计师的死亡审美等话题都曾空降热搜。 《就匠变新家》则在专业、适用和趣味上找准了平衡点。节目采用业主和设计师为主、明星为辅的三大角色共同参与模式,每个群体都生动诠释了自己的观点和故事,带给观众不同的满足。 设计师们多是业内大拿,但他们的比拼并非只为了一决高下,更多的是为业主展现空间改造的各种可能性,让其找到最适合的方案。肖黎迦、鲁小川、许智超、黄鹤鸣、胡蓝心等设计师,就都凭借独门绝技圈粉无数。 拥有独立衣帽间,可以说是如今年轻人的普遍梦想。《就匠变新家》三季以来,就为主播、编辑和文艺青年等不同群体都提供过衣帽间改造服务。 第三季第五期中,重启音乐剧梦想的川菜馆老板黄勋表示:希望设计师们能帮忙打造既能日常收纳,又可以自我欣赏的衣帽间。 同一空间,节目给出风格完全不同的4套方案 针对他的高难度需求,四位参与比拼的设计师提交了改造方案。王开的衣帽间创意十足,还能开变装舞会;胡蓝心的沉浸式舞台更衣室,收纳方便且实用;游滨绮擅长工业风,房间硬朗又神秘;而张春利则从“追光男孩”的主题入手,将衣帽间用艺术玻璃组成别具特色的弧形,让嘉宾在行走中感受音乐的律动感,实现了收纳、展示、表演的多重需求。 张春利的方案征服了业主黄勋,也征服了广大网友。多位网友反馈正是从中获取灵感,对自家衣帽间进行了同款改造。 虽说每期节目中只有一位设计师的方案被选中,但这并不影响落选者场外吸粉。胡蓝心为业主黄勋设计房间时主张“去风格化”“让自己舒服”,借助大量留白以供黄勋自我发挥。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赢得了观众们的高度认可,不少用户在节目评论区留言“抱走胡蓝心”。而张耀天将游戏房改造成星空战舰的方案,更是收获网友盛赞,首次登台的他在节目播出后吸纳大批粉丝,微博涨粉上万。 而除设计师和业主外,明星嘉宾的戏份也同样吸引人。试问,谁不好奇明星的家?经常会有“xx明星室内曝光”话题空降热搜。 而在《就匠变新家》中,我们还能看到明星在家中作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面。在第三季中,明星不但参与装修难题和改造经验的分享,甚至还和设计师观点互搏。 此外,这季《就匠变新家》还邀请了汪东城、郭敬明和颖儿等明星加盟,反响甚好。汪东城在游戏房主题改造的发言,让手办爱好者解锁了保护收藏品的方法;郭敬明的“样板房”生活法则,让我们看到了仪式感的魅力和价值,也让观众了解到,和“小时代”印象中完全不同的郭导的真实生活面;而颖儿的平价家居购买技巧,则是广大网友的省钱福音。在《就匠变新家》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生活家。 网生时代的家装综艺毋庸置疑,电视家装综艺有不少优秀代表,但存有的问题也格外明显。一些作品在从实用性向故事性过渡的过程中,时常陷入“奇观即爆点”的陷阱,造成口碑反噬。而更为致命的是内容同质化严重,没能实现群体需求的细分而失去竞争力。 而家居综艺依托网生内容后实现重生,完成了从“装修”到“家装”的转变。《就匠变新家》就是优质家居网生内容的典型代表,实现了叙事结构的年轻化、内容主题的个性化和互动玩法的多元化。 《就匠变新家》的内容迭代,让低频消费的“装修”变成了日常改造的“家装”。不少观众反馈,本来自己没有装修需求,但看了节目后灵感爆发,开始对房间局部进行调整。这就把家装变成了一件“常看常新”、“常干常新”的日常生活美学,也是非常符合互联网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概念了。 网生家装综艺的突出优势还体现在互动传播上,能够通过不同玩法带动节目辐射至更多受众。以《就匠变新家》为例,它通过话题参与、碎片传播和短视频互动等,成功将观众转化为补充叙事者。在每期节目中,制作方会根据相应主题和内容发起话题讨论,全力激活观众的表达欲和参与感。微博#就匠变新家#的超话,斩获了3.7亿阅读和26.2万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这档节目在短视频内容配合上也秀出了大量神操作。在正片中开设“立邦小课堂”的教学,让观众能在数十秒内学会颜色搭配。此外《就匠变新家》还入驻了短视频平台,将许多干货满满的内容分享给刚需用户。用户经过“试吃”体验,大大增加了“入坑”可能性。 第二季中,设计师许智超凭借“盒子戏法”一战成名。他借助“可移动的盒子”,为业主凭空“变”出八平米的独立空间。这出“无中生有”的设计魔法在抖音获得了266万点击,也将《就匠变新家》带入更广的用户层。 在第三季中,《就匠变新家》更是用更丰富的视频产品包,为观众带来化于生活的家装干货。目前上线了5期节目,但官博已为网友投喂近50条干货视频,总播放量远超1238万。节目的抖音号已发布45条作品,单条最多播放突破453.6万,总播放量直逼4000万。短视频的丰富玩法助力了这档节目的传播,激活了大量潜在用户,也为网友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实用小招数。 即便是广告植入,《就匠变新家》也玩出了新创意。将立邦的广告注入段子、创意中插和装修课堂等形式中,成功消解了观众对广告的抗拒。其中,节目邀请的90后女嘉宾马剑越要把立邦原生植萃漆当面膜用的小剧场,完美诠释了产品天然、无毒、安全的品质;而设计师落地方案环节,在防水、涂漆的处理中也会适时得借助品牌传递安全理念,反复加深了观众对产品的印象。总而言之,节目的广告植入在保证内容和谐的同时达到了最好的宣传效果,金主观众都欢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