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高炽被朱瞻基所杀是真的吗 朱高炽为什么离奇死亡呢
有看电视剧《大明风华》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朱高炽是朱瞻基的父亲,但是他当皇帝仅仅一年就死了。那么朱高炽是被朱瞻基杀的吗?离奇死因到底是什么呢?让娱乐世界来告诉你们吧。 朱瞻基杀了朱高炽吗 朱高炽在位也就一年的时间,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其实历史上对于朱高炽的评价其实还是很好的。但是历史上又有一些传言,认为朱高炽最终其实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的儿子朱瞻基给杀掉了,并且还为此拿出了不少的证据,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朱高炽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朱瞻基有没有对朱高炽下手呢? 明仁宗朱高炽死亡时,年仅48岁,此时距离他登基称帝不过短短的一年。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会这么突然的死亡呢?历史上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明仁宗朱高炽的死也一直都是一个迷,民间传闻很多。 第一种说法是:朱高炽因为摆脱了多年当太子谨小慎微压抑的日子,开始大量贪图美色,嗜欲过度而死的。为人熟知的是,朱高炽是一个贪恋美色的人。史载有一次,李时勉上奏劝诫朱高炽不要纵欲过度,多多注意身体。朱高炽见奏后很生气,便下令对李时勉动刑,而李时勉也险些丧命。李时勉一个善意的劝诫便使朱高炽这么大动肝火,想必是李时勉正好说出了实情,朱高炽记恨在心,才会如此对李时勉用刑。 第二种说法是这样的:明仁宗朱高炽是被自己的儿子朱瞻基谋害而死的。据说是因为明成祖朱棣觉得太子朱高炽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而且生性懦弱,一直对朱高炽很不满意。本来朱棣一心想着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另立汉王朱高煦。可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却和父亲性格不一样,朱瞻基英勇善战、懂兵法懂谋略,有胆有识,很像朱棣。明成祖朱棣在世时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孙子,处处都维护偏爱自己的这个孙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宠爱,于是心中也渐渐萌生了自己的小九九。朱棣如果直接要立朱瞻基为太子,朱高炽肯定会不高兴,势必会造成很多麻烦。于是便他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朱高炽。而朱瞻基本来就受宠于朱棣,而且朱瞻基这个人很有谋略。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朱瞻基时隔不久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登了皇帝大位。 朱高炽死因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朱棣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之死,这时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到达北京。他立刻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商量。他下令加强京城的治安,并派大太监王贵通去南京任镇守。次日,他释放了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夏因反对第三次远征蒙古而在当年四月被朱棣囚禁。九月七日他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同一天,他采纳夏原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他重新命夏原吉和另一名被贬的官员吴中分别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朱高炽以这些行动开始取消或调整他父亲的行政政策。 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最后,在他死前的一个月,朱高炽在扭转其父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个最激烈的措施,即把京师迁回南京。据说此举是夏原吉和其他高级朝廷官员作为把资源从北方边境转移出来的策略的部分行动而强烈要求的。朱高炽自他登基时起,显然已有此意;这时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朱高炽对朱棣的北征不感兴趣,也不喜欢北京;此外,他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另外他还关心维持北方首都的费用,这项费用不但大大地增加了中国东南的负担,也使各政府部门难以应付。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有地震的报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这一行动前死去。此外,他的继承者宣德帝朱瞻基并未参与这一计划,朱瞻基与永乐帝更亲近,对偏向北方的政策不那么讨厌。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 朱高炽明于星象,一夜忽见有星变,忙召蹇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于是叹息说道:“我建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边说边留下了眼泪,蹇义、杨士奇也留下了眼泪。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此钦安殿非御花园中钦安殿),终年47岁。死后被谥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朱高炽的葬礼极为简略,但是也有七个妃嫔为他殉葬。 朱高炽的历史评价 历史盛赞朱高炽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但是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皇帝有时因性情暴躁和容易冲动而受到批评,如他偶尔申斥和惩处那些表现得优柔寡断或讲话太惹人恼火的官员。可是他有足够的度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么错误,它们都可以被他的仁爱和一心为公的热诚所弥补。 过早的死亡阻碍了朱高炽去实现一切目标,但尽管如此,他留下来的遗产仍是一清二楚的。除了人道主义的社会活动外,他对儒家的政治理想——一个道德上坚毅的皇帝采纳学识渊博的大臣们的忠告统治天下——也作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他十分信任翰林学士,把他们提升到负有很大责任和有很大权力的职位上。这使人回忆起他的堂兄弟,即建文帝,但以后几代皇帝却没有把这个先例维持下去。可是,内阁的三杨领导在他死后的若干年中继续保持稳定;而内阁虽然有某些缺点,在维持文官政府方面,其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洪熙之治经历了明代政府的重点发生重大变化的早期阶段。 这位厚道的皇帝就此结束年了他的一生,但他的义举将始终为人所牢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