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宁夏男子亏百万还债“3碗饭”救命恩
用老家赚的钱,在光泽建生态农场,4年亏了近百万,仍乐此不疲—— 蒋震华的感恩还债之路 “基洋”是一座海拔800米的山,“黄家庄”是个村民小组,但在蒋震华心里,却完全拟人化了。“是这里的人给了3碗饭,救了我的命,是这座山的树帮我渡过艰难期。”11日,蒋震华说。 今年49岁的蒋震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中市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与光泽县华桥乡元岱村的黄家庄自然村和基洋山远隔千山万水,有何恩可感,有啥债可还 1980年隆冬时节,15岁的蒋震华跟着背“右派”“黑锅”的父亲从宁夏乘车、步行、讨饭来到黄家庄。一天夜里,饥寒交迫的父子俩再也走不动了,便瘫倒在村中一户人的屋檐下。是村上人给他俩各人3碗饭才把快饿死的父子俩救活,又让他们住下,并让他们和生产队社员一样上山砍木头、赚工分。 “白天砍树、运树下山,晚上听熊叫、听野猪打架,直到1982年,我爸平反才回到宁夏老家。”蒋震华说。 回家后,父亲回煤矿上班,蒋震华到矿山打零工,后来自己创业,乘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凭着自己能吃苦、不怕累、做人肝胆,拉起了自己的水暖电工程队伍。“当时,口袋里有点钱,就想搞点什么事。”蒋震华说,“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落难时的黄家庄人和基洋那座山。” 2011年,蒋震华沿着当年拉木头的山路攀爬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基洋山顶。放眼望去,昔日的原始森林已成光头山,原来的那些野兽和鸟类也无影无踪了,只有山下的湿地仍像伸开五指的手掌般按在那里。“人是山非。看了后,心里很难过。”蒋震华说,“当天就和村里签了租赁187亩湿地的合同,在这里养鱼,盖农庄,搞旅游休闲。一可让黄家庄人来投工赚钱,二可替林场看山,恢复生态。”当年,蒋震华投了200万元,在基洋建起了“宝盆生态农场”。 然而,愿望很美好,现实却无情。2012年夏初一场特大山洪,暴涨的洪水漫过塘坝把塘里的各类鱼冲走过半,甲鱼满山乱爬。2013年初秋,连续高温,鱼受不了,翻塘也死了很多。就本场的投入产出比来说,蒋震华的确是亏大了去。前些年几乎没收入,去年才卖了4万多元的鱼,收了1万多元的垂钓费,卖了1万多元的鸡和蛋。粗粗一算,3年多时间里至少也亏近100万元。 老蒋说:“这账看怎么算,我们的人看着,林场种下的树年年长,都比人还要高了,原来的光头山又披上厚厚的绿装了,山羊、野猪、狐狸等野兽又回来了,生态得到修复,这是第一。第二,就是为黄家庄人增收提供了方便。连续3年,每年仅发工资就有11万多元,都是黄家庄人拿去了。” “钱是身外之物,能赚就赚点,不能赚就求个心安。如果一切顺利,还想给黄家庄建座养老院。”蒋震华说。☉邱盛林 陈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