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博物馆镇馆之宝 让人叹为观止(图)
一组石造像 宋代青白釉瓜棱执壶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三明市博物馆展览活动精彩纷呈,有北上抗日先遣队入明图片展;将乐“祥云轩”余学云瓷器珍品展;客家民俗刺绣展;银元钱币展等。 在三明市博物馆里,两件有着我市地域特色的宝贝,被推为镇馆之宝,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让人叹为观止,这里,跟着记者的镜头先睹为快吧。 宝物1 宋代青白釉瓜棱执壶 在瓷器展区,一个宋代青白釉瓜棱执壶,摆在最显眼的展位上,灯光下,青白釉壶身,釉质光洁莹润,胎白质坚、细腻,器型完美,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原来,1974年,在三元区莘口镇发现一座北宋古墓,出土了大批的瓷器、铁器等随葬品,其中这件青白釉瓜棱双纽执壶十分引人注目。此执壶高22.4厘米,重1.2千克。喇叭口,颈肩间连有一个双带状把,对称处置尖嘴长管圆弯流;肩部立有一对称团菊纹纽及饰有一圈凹弦纹,腹部被纵向弦纹分为六棱瓜状。执壶美观又实用,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高超娴熟的技术,是一件代表我市当地制瓷工艺的上乘之作。 如此精美的宋青白釉执壶究竟出自何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专家,直至1993年,福建省博物院会同我市文管会,对三元区中村回瑶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才解开了谜团。 中村回瑶窑址距市区8公里,在由东向西蜿蜒穿流的回瑶溪两岸低矮的山丘上,分布着数十处古窑址。1993年在回瑶珠山窑址遗址挖掘中,发现了与该执壶胎、釉、纹饰相类似的瓷片,由此证明了此执壶为中村回瑶生产的瓷器。 宝物2 一组汇聚唐、宋、元、明、清不同年代的石造像 另一件镇馆之宝,是一组来自将乐县龙栖山的圣水岩庵“青云堂”的石造像,石造像汇聚了唐、宋、元、明、清不同年代,虽然石质和雕造风格不同,但整体雕造细腻,结构匀称,造型生动,刀法遒劲有力,线条流畅,体现了当时能工巧匠的雕造风格,许多文物专家被这组石造像深深吸引。 石造像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道教造像,共35件,包括佛、菩萨、罗汉、天王、祖师、弟子、雷公等,及石瓶、石塔、石香炉、石井圈和建筑石构件。造像均灰色沙岩,多为明代,大体采用单体圆雕形式,偶见高浮雕雕造。 据《将乐县县志》记载,圣水岩庵“青云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青云堂自唐而历经宋、元、明、清,长盛不衰,成为远近闻名的宗教圣地。清末庵堂塌毁。1984年7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将青云堂存留的石造像移至三明市博物馆收藏。 在众多石造像中,尤以罗汉像数量最多也最为生动,共13尊。特别精彩的一个罗汉石造坐像,通高86厘米,坐姿。头戴僧帽,帽耳长披至肩头。面相方圆丰润,左拇指按压右袖口,善跏跌坐。完全是生活中修行僧侣的真实写照,通过五官的喜、怒、哀、乐,让观者从表相中看到内在的思想和灵魂。 据悉,平时,博物馆也免费向市民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休馆,每日9:00至17:00。中午仍免费开放,市民可以在开馆期间前往参观,并观赏三明的镇馆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