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毛泽东语录 60年代集体婚礼老照片很淳朴(图)

黑大大大帅
2012-08-22 09:09:58
60年代的集体婚礼
60年代的集体婚礼
60年代的结婚证
60年代的结婚证  

  七夕将至,省档案馆官方微博“大闽记忆”想趁这个节日,带大伙一起“穿越”时空,看看过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些物证或老照片。

  “集体婚礼,这是近代人有了新的婚俗观后,才有的产物。它代表一种简约、朴实的婚俗理念,是值得提倡与弘扬的。”省档案馆编研处工作人员陈风介绍。她称此前馆内珍藏的有关旧时集体婚礼的一些老档案,还从来没有被公开介绍过。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我省“有档可查”的最早的集体婚礼是怎样的吧!

  “有档可查”的最早集体婚礼规格不小

  陈风说,根据目前省档案馆的馆藏来看,我省最早的一场“有档可查”的集体婚礼,举办时间是在1943年8月。

  摊开一份珍贵的老档案,陈风告诉我们,当年我省社会处早在7月就制定了《集团结婚暂行办法》,开始为这场集体婚礼做准备。据档案记载,当时的这场集体婚礼很盛大。结婚时,新郎们都统一着青色中山装,新娘们着淡红、白色旗袍外加披纱;新娘们的披纱,还是由社会处代租的呢。而礼堂一切布置,如茶水、乐队,甚至新房,均由社会处代为布置。这场集体婚礼的“规格”还不小,因为新人们还请到了当时的高等法院院长、社会处处长等为证婚人。

  不过遗憾的是,这“有档可查”的第一场集体婚礼,却没有留下老照片,让我们分享当时新人们的幸福。“中山装加旗袍,那成群的新人们在一起组成的风景该是何等的靓丽啊。”合上老档案,陈风感叹。但接着,她拿起一张1966年十位厦门知青结为五对夫妻的合照,告诉我们,这是老档案里目前找到的一张较早的集体婚礼照。

  “相片里的新娘们还每个人手捧一本《毛主席语录》,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指着老照片里,新娘们手上的小本子,陈风解释那可不是我们以为的结婚证。而在相片上,还有四句诗词,记录了这一代新人们的纯真信仰——“主席语录擎在手,句句真理记心头;紧紧跟着毛主席,风里浪里向前走。”

  另外,陈风还解释,过去参加集体婚礼,可不像我们现在想的这样简单。首先,新人们得先提交申请登记书,申请书内应由男女双方之家长(或监护人),主婚人、介绍人共同签印。申请登记之男女双方,还要提交合格医师所出的健康证明书。主办集体婚礼的相关部门,还会在婚礼前一个月出公告,将申请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职业等信息进行公示。

  漳州林语堂烧婚书破旧式婚俗束缚

  向我们介绍完馆内收藏的老结婚证书和早期的集体婚礼程序后,陈风总结说,到了民国,老百姓就开始推崇简约、朴素的婚俗礼仪了。“这与社会风气的开化有关。”聊到集体婚礼折射的社会风气之进步与变化,陈风还向我们讲起了本土名人林语堂,新婚后将婚书烧掉的典故。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林语堂,结婚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婚姻仅凭一纸婚书为证,在征得妻子廖翠凤的同意后,竟一把火将自己的结婚证书给烧了。林语堂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这至今还流传的小故事,表明了他要与妻子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倘若林老没有烧掉那一纸证书,说不定今天我们馆内还会珍藏着他的结婚证呢。”陈风调侃道,这位从福建漳州走出去的大名人,婚后烧婚书的典故,至今还在坊间百姓中口口相传。

  东南快报记者 寇思琴 实习生 陈昕/文 刘兴/图 通讯员 朱肖肖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