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师多点执业遭遇执行难 多叫好不叫座
中广网厦门8月22日消息(福建台记者黄颖 郭宇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厦门是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17个试点城市之一。去年底,厦门市就出台了《厦门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符合条件的医师可以申请增加1至2个执业地点。 医师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 公立医院持谨慎态度 多点执业原本是为了平衡医疗资源、加快医疗人才流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但记者调查发现,半年多来,厦门仅有20多名医师提出了相关申请,医师多点执业在厦门叫好不叫座,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位于厦门翔安的莲花医院莲河总院是厦门首批医生多点执业的受益者,首批12位多点执业医生已经陆续上岗,还有6名医生的手续正在办理中,医生大部分来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是在内、外、妇科等常见、多发病科室。莲花医院莲河总院副院长彭东旭告诉记者,多点执业不仅提升了医院的软件实力,也解决了老百姓看病的问题。 彭东旭:周边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我们是属于厦门相对比较偏远的一个地方,老百姓要长途跋涉才能看到病,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多方利好的政策。 除了莲花医院,厦门其他民营医院、基层医院却鲜有尝到多点执业的甜头。对这一新政,民营医院大呼欢迎,而公立大医院的"掌门人"却多持谨慎乃至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担心,多点执业会给自己医院的科研、医疗与教学带来冲击,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将无法保持。厦门一家公立医院的高管做出了表示。 公立医院高管:医生的这种流动可能对第一执业地点产生一些冲击,医院还是不愿意把他们放出去到第二第三执业地点来执业,这方面存在一些顾虑。 厦门有些大医院甚至明确表示,本医院在职医生不允许多点执业,退休医生可酌情考虑。厦门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苏妙玲告诉记者,按照《厦门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医生要实现多点执业,需要通过医生个人申请、所在医院同意、卫生局登记注册三个步骤。其中,所在医院是否同意成为申请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少医院认为,多点执业是为他人作嫁衣,特别在患者"人满为患"、人手紧缺的时候,原单位就更加不忍割爱了。 苏妙玲:主要去申请的话得第一执业地点的院长同意,需要本单位同意,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都完成不好,那院长估计也不太会同意。 多点执业注册变更手续繁琐 配套措施亟待跟进 原单位是否同意等问题还未破题,与之配套的各项改革也亟待跟进和细化。厦门莲花医院莲河总院副院长彭旭东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试行期间,厦门市多点执业注册有效期为一年。多点执业注册后,在有效期内不受理执业地点变更申请,这一定程度也给医生流动带来不便。 彭旭东:中山医院有个教授,他原先是部队那边到中山医院,后面我们要给他进行多点执业变更的时候,就碰到一个政策上的困难,他的职业许可当时是在军区里面的,这样就是没办法很顺利的职业变更过来,我们很希望能够得到卫生部,得到相关政府部门支持的是,能否在这个多点执业的注册变更上进一步的简化程序。 多点执业医生积极性不高 存潜在风险 记者还发现,对于多点执业,医生们似乎也没有多大的积极性。尽管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多点执业在侧重解决市民看病难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医生的收入,对于已经是专家级的医生来说,这实在超出他们精力能负荷的范围。 医生:因为医院的工作本身就比较繁重,从周一到周六,还有周日还要值班、还要加班,经常是这样,还要出门诊,说实话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 不少市民坦言,多点执业带来的潜在风险防范,也是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多加考量的。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一是资格不够,二是经验不足。面对陌生环境下的复杂环境很难胜任,而对于已经退休的老专家来说,长时间跨地域的奔波对自身健康也是一种风险,在一种疲倦的状态下,能否安全完成问诊也是大大的问号。 针对原单位是否同意,医疗质量如何保证,责任追究如何明确等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对多个执业机构之间的责、权、利分配进行研究和界定。 厦门莲花医院莲河总院副院长彭旭东:我们也希望这些大的医疗机构能够多开放多点执业,当然,这些平台也是必须要去考量的,如果你把这个专家放到一个卫生院去,其实是束缚了他们工作的开展。所以多点执业的选择平台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