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点来剖析《北京青年》的深度和特色
从三点来剖析《北京青年》的深度和特色 作为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北京青年》虽然之前被网友认为所选的演员都太老,重走青春显得太酸。但是目前在北京举行的研讨会,还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好评。出席8月22日研讨会的有广电总局电视艺术管理司司长李京盛、中国文联原主席仲呈祥、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以及该剧导演赵宝刚、制片人丁芯。丁芯透露了这部电视剧目前的点击量已经过亿。而且不少的业内专家都表示这部《北京青年》很好的诠释了青年,是一部深刻的作品,很有特色的电视剧。下面就从3点来评说下这部电视剧。 辞职、出走曾被质疑不接地气专家评价:拍出心理真实 《北京青年》播出以来,大哥何东辞去公务员一职、说服堂兄弟和自己一起重走青春路的情节都不同程度的遭到观众质疑不接地气,认为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这类事件。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原主席仲呈祥则力挺《北京青年》,认为该剧表现出了当代青年人的心理真实、思维方式上的真实,是难能可贵的。仲呈祥还说:“在中国的电视界不缺导演,但是缺像他这样的有鲜明的思考价值追求,有鲜明的美学追求,并且善于发扬自己的审美优势,大打好自己创作的根据地的导演。在一类题材领域当中,他以自己的创作,成功地占据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的一席重要地位,体现自己的重要价值,像这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美学追求和审美个性,审美风格的导演,实在是不多,实在是非常可贵。” 总局领导赞《北京青年》体现北京精神 当天,与会专家、业内人士都给予该剧相当高的评价。广电总局电视艺术管理司司长李京盛称赞《北京青年》是一部很有特点的优秀作品。首先《北京青年》具备鲜明的青春特点,它不但把青春作为一个思考主题,剖析青春,而且引导青年观众思考青春、理解青春。其次,这部剧具备鲜明的时代特点,当今是多元多彩的时代,《北京青年》讲述的故事接地气儿,贴近这个时代。第三,《北京青年》还有鲜明的北京特色,把北京创新、厚德、包容的精神鲜明的体现了出来。 赵宝刚称希望青年人通过剧中人审视自己 现场,李京盛司长不但盛赞该剧,还称赵宝刚年近六旬,仍在青春题材方面有所坚持,这一点令人敬佩,“他的作品很精致,保持了自己一贯的艺术品质。” 面对专家、业内人士的称赞,赵宝刚导演也谈了自己的创作初衷。他表示,2003年他拍完了《别了,温哥华》的时候,陷入了一个迷茫期,“这个期间其实是不知道拍什么,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个时代的青年人出问题了,但是我不知道是个什么问题,于是当时想呈现的青年状态是让大家理解,今年的青年人的思想意识跟过去不一样。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理念,思想理念去代替我们过去所宣扬的一种青年理论的东西 ”赵宝刚说,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是所谓的80后,他们是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代,他们的家庭格局变化了,所以他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也开始变化了。 于是,赵宝刚想通过《北京青年》传递给大家一个理念:不要想着改变这个国家,只有把自己改变好了,当你想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的价值就体现了。赵宝刚称,《北京青年》的剧情可能不是典型事件,但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片子看一看自己,想一想自己快不快乐,“假设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悟到了一点东西,我觉得《北京青年》真正的意义就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