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官德国装备,抗战时中国军队为何热衷“德国风”?
在很多抗日的电影和电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穿着德国陆军制服、带着德军头盔的国军部队。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军队会有如此浓烈的“德国风”呢?
蒋介石谋划成立德式装备师 据《蒋介石日记》记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每天都在日记中提醒自己勿忘国耻,并立志雪耻。蒋介石在日记中还还制定了长期细致的抗日规划,包括修订陆军法典、购买先进武器、扩充陆军规模、发展空军力量、建设兵工厂等等。尤其是,蒋介石计划取得德国的支持,组建德式精锐师,收复东北、和日本一决高下。
中国以矿产换取德国的军事支持 德国远在欧洲,此时和中国互不侵犯,蒋介石为什么会想到寻求德国的军事支持呢? 原来,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充军备,开足马力生产各式先进武器,急需大量钨矿。而作为世界上钨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此时也需要大量的先进武器来应对日本的步步紧逼。于是,两者一拍即合,中国向德国出口钨矿以换取德国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指导。 1934年,德国派出了前陆军总司令、“德意志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担任驻华总顾问。按照汉斯.冯.塞克特的建议,蒋介石决定从1935年起用6年时间,以德式装备和编制组建六十个现代化的陆军师,俗称“德械师“。
“德械师”是什么样的装备水平? 到“七七事变”爆发前,德国共帮助中国装备二十个“德械师”,约30万人。“德械师”不仅由德国教官负责训练,连武器装备也是清一色的“德国范儿“。 军装是德式普鲁士蓝毛呢大衣,做工精良、笔挺有型;头盔是德制M-35钢盔,和德国国防军同款。步枪是根据德国1924M毛瑟枪仿制的”中正步枪”,射程和杀伤力远都远高于当时日军装备的“三八大盖”。 此外,“德械师”还以班为单位配备一挺捷克式ZB-26轻机枪。
“德械师“战斗力如何? 德械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抗日战场尤其是淞沪会战中表现神勇,赢得了广泛赞誉。 淞沪会战爆发后,第87、88师两德械师采用德国式“闪电战”,主动向日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势,重创日军,迫使日军四易主帅,多次增兵,并取得了“庙行大捷”等战役的胜利,大涨国军威风,并涌现出了“四行仓库战役”中团长谢晋元等一大批杰出的将领。 可惜的是,随着上海和南京的相继失守,作为抗敌主力的“德械师“也最终消耗殆尽,成为一曲时代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