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有哪些习俗
晒书画、衣服的习俗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方称之为“晒衣节”或“晒伏”。 民间如此,皇家也不例外。每当六月初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 除了皇宫要拿东西出来晒之外,寺庙里也要拿经书出来晒,俗称“晒经”。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 如北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5000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广安门内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法会”,僧侣们要礼佛、诵经。那时老百姓都会涌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所以寺前也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