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中国影响力逼得美国不得不放弃对伊制裁

来一凡
2015-07-20 11:33:09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达成重要协议,伊朗以放弃关停核设施、销毁大部分核材料为条件,换取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势力同意放松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

伊核危机从2003年开始,至今日达成协议,历时12年之久。而从协议内容看,这当然是伊朗的重大胜利:一直缠绕在他头顶的制裁阴云终被驱散;而对美国而言,这份协议的达成,不仅意味着长达12年的制裁徒劳无功,更代表着,美国放弃(至少是阶段性放弃)了消灭伊朗政权的图谋。

伊核协议——中国影响力逼得美国不得不放弃对伊制裁

这对美国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在上一节《地缘政治53:伊核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文中,云石君已经对美国制裁伊朗的动机做了说明:美国要构建自己主导的中东新秩序,必须收服伊朗这个中东主要地缘势力;只是深陷阿富汗、伊拉克两大泥潭,美国暂时无力图谋伊朗,遂以制裁的方式加以打压,为将来腾出手来灭伊打下基础。而伊朗为免被灭,所以大力发展核武,故引发伊核危机。

对伊制裁大范围解除,标志着美国构建中东新秩序的战略受到重大挫折,伊朗将继续作为一个独立地缘势力活跃在中西亚政治舞台。对于将霸权建立在石油美元基础上的美国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长期的巨大威胁。

既然有这么大的隐患,美国为什么要放松对伊制裁呢?在云石君看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首先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徒劳无功。阿富汗和伊拉克是美国包夹伊朗的重要基地,更是美国撬动中西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战略基石。但这两个基石要发挥有效作用,其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他们改造成一个所谓的“王化之地”——不仅要政府亲美,还要国家稳定,并且具备一定实力。但由于地缘关系太过疏远,加上其他方面原因,美国对此二者的改造并不成功,远未达到“消化吸收“的效果,反而因为多年深陷其中,耗费了巨量的资源。

经营阿、伊的失败,不仅使美国无法将二者打造成为经略伊朗的前进基地,也意味着美国改变中西亚地缘政治格局的目标无法达成。既然如此,再进逼伊朗,不仅要耗费更多资源,而且拿下后的“消化“也势必更加艰难。

甚至,鉴于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三国山水相连,在地缘和人文关系上十分紧密,如果因同受美国侵略的缘故,而弥合彼此间的教派和地缘政治冲突,以反美为纽带联合起来,那美国在中东的相对优势就有被彻底倾覆的危险。

伊核协议——中国影响力逼得美国不得不放弃对伊制裁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伊朗政权虽然反美,但作为一个什叶派政权,作为一个被世界承认的合法政府,伊朗还是多有克制,与IS,基地等逊尼派恐怖组织没有太大瓜葛;要真是伊朗现行政权被摧毁,美国又无力消化这一地区,那伊朗很有可能会成为反美恐怖势力的天下。鉴于伊朗地处伊拉克、阿富汗之间,如果它也成了恐怖组织的乐土,那三国恐怖势力就将联为一体,其声势远非今日可比。一旦作为中东核心区的伊朗高原——两河流域板块落入极端反美势力之手。美国在中西亚的存在将面临极大威胁。

虽然美国不喜欢伊朗政权,但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的壮大无疑更加危险。在无力消化伊朗,也无力清除恐怖势力的情况下,与其让伊朗也被恐怖组织接管,还不如让现行政权管着的好——至少它还是愿意按照游戏规则办事的。

其次是对沙特阿拉伯的戒备。尽管美国与沙特是盟友,但这种双方的合作没有任何地缘、人文关系支撑,是一种纯粹基于利益的简单粗暴存在。直白的说,美国靠沙特为首的阿拉伯海湾王权国家,获得石油美元的金融霸权;而沙特们则靠美国的支持,维护国家独立和王权延续,以及掌握部分石油定价权(在不严重违反美国利益的前提下)。

既然是纯利益合作,那也就意味着,除了利益之外,双方的合作缺乏其他条件作为缓冲。直白点说,只要一方图谋更多,并因此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这种合作就会出现裂痕。

而当下的美国和沙特正处于这种状态。沙特有意扩大自身势力范围,美国却不想沙特如愿(沙特和美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歧,云石君在将来的沙特阿拉伯系列中详细说明)。但是,美国又不便直接阻止沙特。在这种情况下,放松对伊朗的制裁,可以部分恢复这个波斯——什叶系大国的国力,阻止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逊尼系势力扩张。

第三则是欧洲的压力。欧洲现在深陷债务危机,又被美国拖入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对抗当中,可谓左支右绌。如果长此以往,欧洲的麻烦将越来越大。

伊核协议——中国影响力逼得美国不得不放弃对伊制裁

虽然美国并不希望欧洲过于强大——那会导致他们摆脱自己的控制;但作为美国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也不愿意看到欧洲一蹶不振。尤其是当下火热的乌克兰博弈中,美国离不开欧洲的支持。在此情况下,美国必须想办法安抚欧洲。而放松对伊制裁,会大幅提升国际石油产量,进而在较长时期内压低国际油价。这不仅有利于削弱俄罗斯,进而减少美欧在乌克兰博弈中所承受的压力,而且对欧洲疲弱的经济大有裨益。如此一来,美欧裂痕会在较大程度上得以弥合。

最后则是中国的影响。伊核问题爆发之初,中国还只是一个不太重要的次要角色。但十几年过去,中国已经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和全球最大的工业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反映在伊朗,就是中国从该国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伊朗可以通过和中国的交易,抵消美国制裁的影响。

这当然是与美国不允许的。但问题是,中国本就是个地缘实力不亚于美国的世界级大国。而随着国力的增长,中国无视美国霸权的资本也越来越雄厚,美国想逼中国中止与伊合作,越来越力不从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美国出台法案,宣布自2012年6月28日起,如果某个国家的金融机构继续通过伊朗央行从伊朗购买石油,美国就切断该国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

这无疑是美国对其金融霸权的一次政治化运用。法案一出,美系国家不得不跟伊朗划清界限。

但在中国这里,效果却大打折扣。虽然迫于美国金融霸权,中国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但相较于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屈服程度实在有限,仅仅是中止了部分在伊项目,在随后两年从伊进口的石油规模降低到原先的八成左右,到2014年,中伊石油贸易便恢复到制裁前规模——而美国对此也无可奈何,最后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中国去了。

中国是国际石油市场的最大买家,既然美国搞不定中国,那么这种制裁不仅效果大减,反而会伤及自身——本来美系势力可以分享的伊朗利益,会因此陆陆续续落入中国之手。而随着中国一路一带战略的火热推进,美国在中西亚的影响力会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大背景下,再维持对伊制裁,不仅效果越来越小,反而会使伊朗义无反顾倒向中国。既然如此,不如索性放开对伊制裁,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和盟友分享伊朗利益,也可以缓和对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西进的战略压力。

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败,以及来自沙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层面压力,迫使美国不得不放松对伊制裁。

所以,对美国来说,伊核协议的达成压根就不是什么成功,充其量不过是在买卖已经注定赔本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尽可能的止损罢了。

当然,鉴于伊核协议事关全球所有主要势力,那么除了美国和伊朗,其他各方也各有损益。那么谁受损,谁受益?中东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会因此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云石君下一节继续分析。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54章:中西亚之伊核危机第二章。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