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海军教父33年前到访 曾希望“指点”中国核潜艇技术
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美关系密切,双方的军事技术交流和互访成为常事。在这些互访和技术交流中,除了刘华清司令到美国参观航母之外,还有一次非比一般的交流。这次交流便是有着“核海军之父”美誉的海曼·乔治·里科弗上将的“20天中国行”。
海曼·乔治·里科弗是一位波兰裔犹太人,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依靠自己半工半读完成的。在里科弗18岁那年,他高中毕业,却无力承担大学的学费。后来在一位参议员的推荐下,里科弗进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深造,随后又到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学习。进入海军研究生院只有1年,里科弗由因为成绩突出被选送到哥伦比亚工程学院就读,并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里科弗在美国海军中历任战列舰轮机长、扫雷舰舰长和潜艇艇长。 里科弗真正走向人生的辉煌之路是1946年作为军官小组负责人前往田纳西州橡树岭的核研究中心学习核技术,而在这里的学习将决定他后来的一生。1948年5月1日,里科弗上校通过积极申请,美国海军建立了核动力部。后来,美国高层决定建造核潜艇,里科弗被任命为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船舶局等两个机构的主管,同时兼任核潜艇工程的总工程师。
在里科弗等人的努力之下,美国第1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康涅狄格州的格罗顿造船厂正式铺设龙骨。1954年,“鹦鹉螺”好正式竣工,使美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国家。1959年,里科弗被任命为海军中将,肯尼迪上台后延长了他的服役期限。1973年,里科弗被晋升为上将。 此时,里科弗早就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却坚持不退役,美国总统于是干脆宣布他无限期服役。在海军担任职务期间,里科弗为美国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持着美国海军20世纪80年代以前所有的核潜艇建造工作。其最后一个得意之作,便是在今天仍然在大海上叱诧风云、保障美国拥有强大二次核反击能力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因此,里科弗被公认为美国海军核动力舰艇之父,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1982年1月,里科弗正式从美国海军退役。退役之后,他最重要的心愿之一,就是能够到中国看看中国的核潜艇。于是,里科弗直接向我国驻美国使馆提出参观访问中国的请求。不久后,我国正式邀请里科弗夫妇访华。里科弗之所以要访华,希望看到中国的核潜艇是原因之一,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在抗日战争时期,里科弗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个国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访问期间,里科弗参观了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武昌造船厂和33型常规潜艇。在听取了原子能研究所负责人的介绍和参观完几座小型实验性核反应堆之后,里科弗心情十分愉快。曾经,里科弗一度饶有兴趣地向中国同行介绍自己创建和发展核动力的过程。 他说:“最初为了探讨适合潜艇使用的体积小、重量轻的反应堆堆型,同时开展研究采用轻水、重水、气体和有机物4种冷却剂的反应堆,美国总共调用了好几个实验室来共同展开努力,足足有好几千人参加。”在介绍美国核反应堆的发展历程时,里科弗嘲笑科学家只有书本理论知识,而不会用工程的眼光来看问题,如果听他们的意见,恐怕核潜艇的动力装置一百年也搞不出来。
在交谈中,中方人员问为什么美国不搞“一体化”核反应堆时,里科弗说道:“你们不怕掉脑袋就搞。“当时,“一体化”核反应堆是公认的难题,技术难度大,对安全问题的要求高,而且维修十分不方便。访问中国期间,里科弗曾经三番五次地要求参观中国的核潜艇,他说:“我不看老旧落后的东西,你们不要向我保密,让我看先进的东西,我可以给你们指点。” 对于核潜艇非常痴迷的里科弗可谓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世界上的许多核潜艇他都参观过,而只有中国的核潜艇他没有看过。他曾经小声地对中国的翻译人员说:“我从事核潜艇事业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世界上的核潜艇我几乎都看过了,只有中国的核潜艇我还没有看过,我是多么想看一看啊……”
不过,鉴于“核潜艇技术属于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密,核潜艇技术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同时又是一个带有政治敏感性的问题。因此,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会对核潜艇问题持谨慎态度”。所以,直到里科夫回到美国之前,他仍然没能见到中国的核潜艇。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里科弗离开了中国,走之前他还坚定的说:“我还要来中国,我要……去看中国的核潜艇。” 但是,里科弗最终没能看到中国的核潜艇,他想“指点”中国核潜艇也最终没能成形。1986年7月8日,高达86岁的里科弗在家中与世长辞,他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成为终身遗憾。
本文参考资料:《见证中国核潜艇》,海洋出版社,杨连新编著。杨老1950年出生,是中国核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核潜艇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船舶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全文完,谢谢欣赏。欢迎关注军事微信公众号:云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