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为自己称帝做暴力准备的同时,倒袁势力业已浮出水面

sam赵
2015-08-05 08:44:45

  卸妆后的袁世凯(十三)袁世凯为称帝做的暴力准备

  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做了洪宪皇帝,公然开起历史的倒车,后世史家也总在疑惑,自打做官以来就一向处事谨慎为人圆滑的袁世凯怎么如今就敢以身犯险推倒共和了,随着史料越来越多的被挖掘,人们发现袁世凯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年周密地部署。言论上的准备还好说,重要的还是暴力上的准备,历史上的皇帝未必都是名声很好的人,但都是暴力最强者。

袁世凯在为自己称帝做暴力准备的同时,倒袁势力业已浮出水面

  不过即使是上面的言论也是传统史家的看法,基本上都是后来人的马后炮,人总要言常人所不能言之事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嘛,史家也是这样。总结的无非是袁世凯在三年前的二次革命中即已经开始收缴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最终称帝。但在小编看来,这其实和后来的称帝确实有一定的关系,毕竟没有大权在握是不会有人敢贸然称帝的,但这只是一个逻辑学上的必要条件而已,称帝的人肯定收缴过地方权力的,但绝不是充分条件,干了这件事的人不一定都称帝了,古往今来的历史规律都在证明,一旦领导人走向了高峰后就开始感觉到寒意,都会开始收缴别人权力加强自身集权,这是历史的规律,即使民主社会的领导人也是如此,并不是称帝的充分条件。

  但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一看袁世凯是如何准备的吧。1912年宋教仁遇刺之后,国民党籍的几位都督誓师讨袁,掀起二次革命,袁世凯虽然依据自己的实力迅速赢得了这场战争,但还是让他开始担忧潜藏在地方都督手下的巨大实力,天下稳定之后在各地削藩是历朝都会用到的举措,如今中华民国也免不了这一套程序,袁世凯很快着手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

  袁世凯是怎么削弱这些地方大员的权力的呢?我们以著名的蔡锷将军为例,蔡锷将军还是国内很多人都熟知的,尤其是他在八大胡同和名妓小凤仙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但他一生的传奇可不止这么一点,14岁就考中秀才,梁启超的学生,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之后回国在云南等地训练新军,在军界很有威望,只可惜后来英年早逝。当时蔡锷有两个协的新军,大致为今天的两个旅,一水儿的德国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加上蔡锷本来的名声,袁世凯也很是忌惮。

袁世凯在为自己称帝做暴力准备的同时,倒袁势力业已浮出水面

  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被袁世凯请到了北京,调虎离山是袁世凯当时对付地方都督们的主要办法,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将地方都督们调进北京的将军府,以高官厚禄养起来 以绝后患,除了蔡锷之外,曾经的副总统、湖北都督黎元洪甚至被袁世凯骗进北京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享受起了和光绪皇帝一样的待遇。

袁世凯在为自己称帝做暴力准备的同时,倒袁势力业已浮出水面

  黎元洪

  除了外人,王者的疑心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手下,特别害怕自己得于斯者毁于斯,手下们尾大不掉培植自己的势力最后把自己干掉,袁世凯首先就把目光投向了被戏称为龙虎狗的北洋三杰。北洋三杰中王士珍的岁数已经大了,身体还不太好,就不再露面了,在台面上风光的是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个人。

  段祺瑞在北洋军中主抓军事教育,像后来的蒋光头蒋校长那样,干部们都是他的学生,势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段祺瑞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这件事上出了很大的力,民国后袁就任命段为陆军部长,势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但到了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就对段祺瑞的势力有些猜忌了,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着手削弱。袁世凯是利用内阁制转为总统制的契机收回了在段祺瑞手中的权力,原来内阁制的时候总统的权力很小,陆军部长的事总统也掺和不到,但变为总统制之后总统就是全国军队最高统帅,收回了军权,袁世凯这就把段祺瑞手里的权力全拿过来了,尤其军队干部的任命权拿回来之后,段祺瑞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袁世凯在为自己称帝做暴力准备的同时,倒袁势力业已浮出水面

  段祺瑞

  冯国璋这个人的威胁要小于段祺瑞,但冯国璋这个人一直和清室的贵族们有不少往来,即使是共和后还是如此,要不然他也不会得一个“狗”的外号,后来去做了江苏都督,远离了京城中心相机而动,最后出其不意的在袁世凯破败的帝制上狠狠地踹了一脚。

  实力嘛总是对比出来的,那么袁世凯在削弱别人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己势力的再次扩大,在限制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大佬的军权同时,袁世凯还迅速组建了一直完全独立于北洋军的军官模范团,有点古代禁军的意思,在北洋各部队中甄选精锐军士充实其中,装备也很精良,最重要的还是其宗旨“忠事元首,不入会党”,总之袁世凯意在北洋军之外打造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袁世凯自己当团长,陈光远当副团长,还把儿子袁克定的班底也拉进来历练一番,历练历练,培植一些人脉,第二任团长就是袁克定了。

袁世凯在为自己称帝做暴力准备的同时,倒袁势力业已浮出水面

  建立北洋军模范团还是名将蒋百里提议的

  当然谁也不是傻子,袁世凯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尤其军官模范团的建立更是让老北洋军们认为自己已不再受袁世凯的信任,开始心灰意冷,随后离心离德,最终他们的背叛也导致了袁世凯的失败。

  除了自己手下的北洋将领之外,当时在国内还有一些非北洋系的地方都督,袁世凯对他们可就更加不客气了。首先要说明地方军阀的势力确实是很大的,当时在地方叫都督,地方的党政军财政大权都在手,基本上就是地方的土皇帝,这些都督们就是辛亥革命后造反上台的那些人。其实这也是辛亥革命能迅速胜利的原因,武昌首义之后就往各省发电报,谁起义承认共和之后就认其为该地的都督,党政军财大权于一身,很多人一看只要“革命”后自己就可以做皇帝了也就跟着干了,但他们可不听中央的话,这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变得变得更乱的一个原因。

  袁世凯削弱地方军阀实力的办法是传统帝制社会中常用的文人管理武将的办法,把原来的都督变成督军,只能管军队这一方面了,军民分治,之后中央再派一个省长管理民生财政,地方军阀的势力确实在一时间收到不小的削弱。其实更主要的是这些军阀们在观望,你信他们这么多年早就在当地树大根深了,不可能你简单地空降一个省长就能把他们灭了的,他们也不好马上和中央撕破脸,都在观望。

  如此在袁世凯.完成自己为称帝做的暴力准备之时,倒袁势力业已形成,只等时机成熟后,如火山一样喷发。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