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福清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者杨燕玲
爱心宣告 温暖人心 对于那些因特殊疾病被保外就医、因年少无知走上歧途、因贪图小利而不慎触碰法网的社区服刑人员,杨燕玲渐渐摸索出一套“用倾听走进人心”的心理矫正新路子。 2012年4月,司法所新接收一名特殊的社区矫正人员林某。林某家境贫寒,因骗取出境证件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当了解到林某患有严重的运动性神经肌肉萎缩、神经轻度轴突性损害,四肢无力、无法言语时,杨燕玲选择了更为人性化的“入矫宣告仪式”。在林某年久失修的小平房里,她庄严地宣读了入矫宣告书,鼓励林某的妻子认真负起监护人职责,帮助林某调养身体,随后签订《矫正小组协议书》。仪式结束后,杨燕玲与林某的妻子促膝长谈,安慰林某要解除思想负担,安心矫正。她还主动联系当地民政部门为林某申请困难补助,帮助他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几年来,面对形形色色的社区服刑人员,杨燕玲说:“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把他们当朋友,包容他们,讲求方法,正确施矫,99%的人都能顺利解矫、回归社会。” 奉献爱心 牢记职责 几年前,女子魏某受他人唆使,贪图小利以组织7名人员乘船偷渡日本,因此被判组织他人偷越边境罪,获刑3年、缓刑4年。矫正期间,37岁的魏某不喜交流,参加教育也不积极。 为了帮助魏某解开心结,杨燕玲组织了一场专业心理咨询活动,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心理讲师为魏某进行心理疏导。“现在最担心的是家中10岁的孩子,还有生病的老人。”魏某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担忧。于是,杨燕玲针对魏某的特殊情况,为她制定了较为灵活的教育方式,允许魏某在方便照顾家庭的前提下,保证到所参加学习、教育和服务,完成规定的课时和劳动时间。隔三差五,魏某还会主动打电话到司法所汇报自己的近况,杨燕玲索性当起了临时电话顾问,耐心地和魏某聊家常,细心记录下魏某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杨燕玲从业以来,先后监管、教育的105名社区服刑人员,99%顺利回归社会;她累计走访在矫人员2900余人次,累计谈话3700余人次,累计发表法制信息400多篇。她2012-2014连续3年被福清市司法局授予“金牌社工”称号,连续3次获得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宣传报道工作第一名。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她说:“选择社区矫正工作,等于选择了奉献的青春。坚毅、向上和执着,耐心、倾听和包容,务实、真诚和信念,都是奉献青春所获得的最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