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是怎样形成的?

怀念梦想
2015-08-14 20:50:41

作为世界三大主流宗教和三大主要文明体系之一,伊斯兰一直有着极高的关注度。而近几十年,中西亚地区局势的持续动荡和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恐怖袭击,更让这个古老庞大的宗教文明体系饱受争议。从这一篇开始,云石君秉承客观理性的原则,以大历史与地缘政治的视角,对伊斯兰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在了解伊斯兰文明的发展演进进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便是伊斯兰的起源。

伊斯兰教是怎样形成的?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地处阿拉伯半岛西侧的红海沿岸低地。公元7世纪,先知穆罕默德在此创教。

从地缘的角度看,这有些不合常理。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红海沿岸低地的地缘条件实在是太一般了些。

通常来说,发达的宗教文明体系,都诞生在地缘实力相对强大的地区。因为只有这类地区,才有可能拥有发达的物质基础。

仓禀实而知礼仪(或者说是存在决定认知),有强大经济基础的支撑,才能够诞生出相对先进的意识形态体系。同时,所处地缘板块的实力强大,对文明的传播也有极大的帮助。

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流域、孕育印度文明的印度河流域,孕育佛教的北印度平原,以及孕育基督教文明的新月沃地,在当时都的人类已开发地区中,都是比较富饶且规模较大的。

但伊斯兰教并非如此。它的诞生地——红海沿岸低地,不过是红海与阿拉伯高原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而已。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阿拉伯半岛的印象都是一片荒漠,但其实也不尽然。阿拉伯的荒漠,大多位于半岛内的阿拉伯高原之上,但在高原与海洋之间的若干低地,还是有一些水量相对丰富的地区——而作为东非大裂谷边缘的红海沿岸低地,就是其中之一。

红海沿岸低地位于红海和阿拉伯高原之间。来自地中海的水汽,在遭遇阿拉伯高原西端的山脉阻截后,形成较为丰沛的降雨,使这片低地得以滋润,形成一片难得的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只不过,红海沿岸低地虽然宜居,但它的规模实在寒碜了些;而且呈南北走向的长条状地缘结构,严重制约了其实力的聚集——直白点说,没法形成强大到能够压制全境的地缘核心,反而以南北为划分,形成了分别以麦加、麦地那为中心,两个各不统属,甚至互相竞争的政治板块。

而且,在人类航海水平相对落后,苏伊士运河也未建成的中世纪初期,这个半岛上的边缘地带,也不是东西贸易的最佳路线——当时的东西方交流,经小亚细亚半岛——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再向东至印度、中国,才是最安全,也是最经济实惠的路线。

总而言之,虽然红海沿岸低地适宜人类生存,理论上存在孕育文明的可能。但与周边的尼罗河流域、迦南地区(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黎巴嫩)、两河流域(伊拉克)等其他地缘板块比起来,红海沿岸低地的体量、质量都微不足道;而这些强大板块与红海沿岸低地的地缘关系又非常紧密,所以通常来说,红海沿岸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直接被其他强势地缘板块给吸纳掉,根本无法形成完整的独立文明体系,更不可能辐射四方。

事实上,在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并统一红海沿岸低地之前,这里也一直是波斯(伊朗)系的萨珊王朝属地。萨珊波斯以两河流域为核心,全领伊朗高原、尼罗河流域、迦南地区、阿拉伯半岛大部,是一个雄踞亚非的大帝国,红海沿岸低地,只是它领下一个微不足道的地区——不仅体量有限,区位也处于边缘,既游离于中东核心区之外,又远离正常的东西方商业通道。

即弱小,又边缘,本来这种地区天生就是被其他文明辐射的命。这种地方,想诞生独立的文明,还是高级、强大到足以扩散到亚非欧的世界级文明,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但问题是,所谓的“天方”,本就是古代中国人对阿拉伯半岛的称呼,所以,作为阿拉伯半岛的一部分,红海沿岸低地,还真就能弄出个天方夜谭来!

伊斯兰教是怎样形成的?

奇迹之所以发生,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大有关系。

伊斯兰教诞生前,雄踞西亚、尼罗河的萨珊波斯,与拥有东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和叙利亚的东罗马帝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东西方贸易控制权,长期爆发战争。而作为两大帝国正面接触的地区,小亚细亚半岛和新月沃地(此处指迦南地区及两河流域)更是交锋的主战场。

这下问题就麻烦了。因为,小亚细亚和新月沃地,正是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干道!

当然,如果战争很快结束,那倒也罢了。无论谁胜谁负,只要能打出个结果,政治协议一签,生意该做还是照做——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交税给东罗马还是萨珊波斯,商人们其实是无所谓的。

但问题是,萨珊波斯和东罗马的实力半斤八两,谁也压不倒谁。但是利益和地缘的矛盾,决定了它们又都不愿退让,这使得战争和对峙常态化。

对峙长期化,意味着小亚细亚——新月沃地这条贸易主干道被几乎堵死。这种情况下,商人们为了继续贸易,唯有另辟蹊径,开辟出东地中海——埃及西奈半岛——红海沿岸低地——北印度洋这条新的贸易线路。

虽然这条新贸易线要绕一个大弯,性价比实在不划算,但在原有主干道被堵死的情况下,这也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

而这样一来,红海沿岸低地的地缘价值就大幅抬升!

本来,这地方主要靠农牧维生。农牧文明说白了是一种生产属性的文明体系,靠土地的规模和质量说话,地盘越大、越富饶,所孕育出的文明就越强大。红海沿岸低地因为板块体量有限,质量也一般,还极不规整,所以也积蓄不出强大的能量,孕育不出什么上得了台面的文明。

但商业文明的游戏规则,与农牧文明大有不同。商业文明是一种流通属性的文明体系,它的强大与否,不在于体量,也不在于土地质量,而在于对渠道的掌控。

随着交通干道的改变,红海沿岸低地获得了贸易枢纽的地位,其发达程度迅速提升,而且在文明属性上也发生了质变,由传统的农耕文明,转变为商业文明。而且,在旧干道被堵塞的情况下,两河流域和新月沃地的商业属性迅速衰落,红海沿岸低地成为西亚的商业贸易中心。

时局的变化,既壮大了红海沿岸低地的实力,又使它成为西亚的商业中心。既然如此,它就有理由,也有能力孕育出一种符合商业规则、维护商人阶级利益和阿拉伯民族利益的成熟意识形态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穆罕默德应运而生,创造出后来声名赫赫的伊斯兰宗教文明。

当然,在穆罕默德创教阶段,伊斯兰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在随后的百余年间,伊斯兰影响力极速扩大,一举超越基督教文明和华夏文明,成为辐射疆域最为广泛的世界级文明。

伊斯兰教是怎样形成的?

这下问题就来了。在人类征服自然能力非常有限的古典时期,文明的影响力都是有边界的。而这种边界,又与地缘条件密切相关。比如基督教文明,其影响力就只限于欧洲,最盛也是拓展到地中海对面的北非和中东;印度文明则限于南亚次大陆;即便是作为农耕时代世界最强文明的华夏文明,其影响力所及,也不过就是东亚这一块而已。

但伊斯兰却似乎突破了这种地缘格局的限制。强大时,伊斯兰北达东欧、北亚,南及马来群岛,东及中国的西域(新疆),西至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这无比辽阔的疆域里,无论是荒漠、海岛、高原、山林、平原,不管是农耕、游牧、渔猎、甚至是未开化民族,都成为真主的信徒,这在古典时期几乎是唯一!

为什么伊斯兰教有这等魅力?这绝不仅仅依靠武力!武力可以征服一个地区,但想彻底改造一个民族、乃至文明,武力是绝对不够的!要让这么多性格不同的民族、这么多地缘条件迥异的地区都尊奉伊斯兰,并且在武力的约束不再后,依然不改初心,坚守信仰,伊斯兰文明一定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

伊斯兰有什么用的特殊存在价值?云石君在下一节中继续解读。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60篇:解码伊斯兰之第1章。喜欢地缘政治的朋友可以订阅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云石全部地缘政治文章。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