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要办亚运会:中国体育未来或靠大型赛事撑场
冬奥会和男篮世界杯的热度尚未消退,亚运会或许也要来了。最新的消息是,杭州市政府或要申办2023年的亚运会,并很有可能成为唯一的申办城市。 在体育产业5万亿的市值预期下,中国各地政府扎堆申办大型体育赛事已经“乐此不疲”。但问题是,光靠承办大型赛事,中国的体育产业就真的能起来吗?办赛事上瘾,是政策推动,还是真正的市场化需求,值得商榷。 文/懒熊体育记者 刘溪若 事件始末回放 从本周周四中午(8月13日)开始,有关杭州要申办2023年亚运会的各种消息就在互联网上传开。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各家媒体的转发和报道。
实际上,有关杭州要办亚运会的消息,去年11月份就曾传开。而这消息的来源,是去年7月22日中国杭州政府网站上的一则公告:《杭州市体育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这份报告中,除了对2014年上半年杭州的体育工作进行总结,还对未来十年杭州提出了规划。报告称,杭州市欲积极申办多项大型国际国内赛事,创建体育强市。为此,“申办2023年亚运会、2019年东亚青年运动会和2018/2020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及世界游泳大会被列在了计划之中。” 但此后,杭州市政府官方称,申办只是内部讨论,公布到网上是失误,相关内容被删除。 大半年之后,或许是受到近期各种体育赛事接踵而至消息的刺激,又有人将去年的这份报告翻了出来,制造出了这次舆论关注的焦点。 但事情并非空穴来风,在政策推动的体育产业风暴之下,各地政府跃跃欲试,本就有意向承办亚运会的杭州,申办的可能性还是存在。 对于申办事宜,杭州政府官方并未直接回应。根据周四晚间浙江在线的第一时间求证,杭州市体育局方面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要申办的消息;但内部人士透露,在上周,确实有亚组委官员到杭州当地考察。 各方反应:网友集体吐槽,资本市场火热 申办消息传出之后,微博以及杭州当地论坛上的网友众说纷纭。其中,只有少部分人认为,申办大型赛事可以提升杭州城市的形象,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但更多人认为,杭州此举徒劳无益,声讨和责骂不断。
@杭州微博城事 发文称,“杭州申办2023亚运会? 或许只是一次股票炒作”;这一微博,引来多名网友转发,但很多人吐槽此举是“劳民伤财”;有的人甚至认为杭州的交通将因此更堵,所以应坚决反对。 资本市场热映: 在申办亚运会的消息还未确定的时候,资本市场已经引起了诸多反应。在周四当天,午盘之后,受到杭州申办消息的刺激,杭钢股份、杭萧钢构、莱茵置业等几只杭州当地的相关股票相继涨停。 其实,杭州并不是第一个因为要办大型体育赛事而被骂的城市了。就在几个月前,南京市表态可以接手越南人放弃的2019年亚运会时,便瞬间引来了各种吐槽和不满,以至于官方不得不第一时间跳出来解释。 解读:政策导向,各地扎堆办赛事 实际上,传出杭州要申办亚运会的消息,并不稀奇。在高层明确提出2022年体育产业市值要达到5万亿目标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已经是最头痛的群体。一方面,因为要执行5万亿产业的落地,各地已经相继出台相应的体育产业市值的标准量,但如何具体操作,并没有好的方法。 一位某市体育局的管理者曾告诉懒熊体育,政策出台之后,他们在全市新建了体育产业创新园区,也打算成立相应的产业基金,问题是如何去找相关的体育项目,孵化培育和发展产业的工作,他们还是很茫然。 这种背景下,承办大型赛事,便是一种良好的解决途径。除去可以拉动相关体育产关等基础建设之外,这也意味着体育政绩。 办赛事能撑得起五万亿的市场吗? 只是,这种扎堆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到底是一种政策推动的结果,还是市场化发展的需要,还值得商榷。 2008年奥运会,金牌体育的理念被发挥到了极致,但事实上此后国内体育产业并没有因此迎来巨变。相反,因为前期对于基础设施以及人力物力的巨大投入,在奥运会后,成为了负担,大批新建场馆被空置,但真正大众对体育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因此被激发。 杭州南京承办亚运会的消息,引发网友和市民的集体吐槽便是例证。体育产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公众已经不需要金牌和成绩至上的刺激,转而更关心大型赛事能给自身个体生活带来的改变。 当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办大型赛事本身并非均是负面效应,但政府必须要有详细的规划和预算,新建的基础建设不能超标超量,赛事过后如何与产业进行深度结合,借助赛事激发大众对体育消费的热情,能给公众的生活带来哪些良性的促进等,不论是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还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都是如此。 如果办赛事上瘾(砸钱),成为一种政治业绩的诉求,这或许是一种思维上的倒退,对中国体育来说,不过又是一出产业的闹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