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解放军第一批雷达来自美日
目前我国雷达空情体系已经形成了第三代为主,第四代相控阵雷达为大量装备的趋势,这些雷达24小时监视着中国领空保卫中国安全,在战争和平时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而谁又知道,我国第一批保卫自己领空的雷达却来自日本和美国。
1949年4月到5月,南京,杭州先后解放,当时的三野华东军区航空出和杭州市军管会军事部航空处分别派军代表接受了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第六厅所属的南京雷达研究所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00余名技术人员和16部美制日制雷达。为了保密起见,该所被改为军委通信部第一电信技术研究所,归华东军区航空处领导。该所成立后干了两件大事:1、修复和改装了美日雷达,向抗美援朝前线提供了急需的对空情报雷达装备。2、1951年到1952年,通过所组织的雷达学习分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雷达机务人员,并向各部队提供了一大批骨干。 1949年7月,为了适应上海反空袭斗争的需要,三野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司令部专门成立了防空处,负责上海防空,1949年9月,该处在所缴获的十多部日制旧雷达中选出了2部4式对空情报雷达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对空情报雷达站,该所的两部雷达天线架设在大楼顶层后。
在1950年3月之前一直发现不了飞机,主要原因是技术人员对设备不熟悉,无法排除故障,直到1950年3月20日才由当时的上海市无线电技术水平较高的国际电台总工程师钱尚平先生帮助调试成功,首先发现了敌机。当日上午9时,该站三名工作人员在雷达荧光屏上发现在上海市东南方向250km的距离处有雷达回波跳动并向上海市转移,回波越来越大,这次虽然没有打下敌机,但由于雷达站提供情报及时,高炮部队有效地组织了拦阻火力,敌机不敢低飞,未达到轰炸目标就返航了。这是该雷达为我国空防立的第一功。 不久后的1950年5月1日晚9时许,该雷达站又配合我方战斗机,高炮和探照灯部队协同作战,发现并击落了一架利用夜间来偷袭的国民党美制B-24轰炸机,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国民党军队再也不敢来上海轰炸。
1950年4月22日,华东军区航空处利用军委通信部第一电信技术研究所经过4个月的检修修复的美国日本雷达,成立了我军第一个对空情报雷达营。此时共有10部雷达,型号为日制4式和313式以及美制SCR-602式,该部后来成为我军雷达第301营。1950年5月25日,华东军区又成立了雷达141营,配备12部日制雷达。 这两个营所配备的美制和日制雷达,除了SCR-602外,都没有测高装置,只能做建议预警,不能提供引导保障(其中SCR-602雷达较为先进,配备P显和简易测高装置,但左右距离仅80km,远远低于4式的300千米)。
1950年10月,上海防空司令部电信营又接受了苏军驻沪雷达营的10部雷达,此外苏军还把架设在上海江湾机场和虹桥机场担负对空指挥引导任务的两部苏制Ⅱ-3A雷达移交给我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第四混成旅),这些美苏日雷达组成了我军第一批空情保障系统。 1951年,南京雷达研究所首次在熟悉和掌握美制和日制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混合组成了一批503雷达,该雷达天线,发射机,显示器是美国SCR-270雷达器件,接收机则是日本229号503雷达接收机改装而成,性能和CSR-270相当。
1953年,该所又利用美制SCR-270,268,以及日制4式和313雷达部件结合用从苏联引起的发射管组成的发射机,混合组装了第一批101雷达。503雷达和101雷达由于采用美制SCR-270雷达天线塔的全钢结构,抗风能力强于日制雷达,很受受到部队欢迎.。 在抗美援朝后期,美军对我雷达实施瞄准式干扰时,这些雷达均可通过改变天线中部的匹配器零件 所在位置和长度抗干扰。改频时间仅用4秒,引导我军在朝鲜战争中击落击伤了F-84,,F-86,B-29等先进飞机2300多架,创造了志愿军空军的作战奇迹。中国军队就是靠这样的东拼西凑起家,不断吃透敌人的技术,然后开始自主研发,最终使得我国雷达体系日臻完备,现在可以对美国和日本形成有力的监视。因此,我们应当向这些技术人员致敬!
全文完,谢谢欣赏。欢迎关注军事微信公众号:云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