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分裂成什叶派与逊尼派?

怀念梦想
2015-08-19 10:33:06

平时关注中东新闻,尤其是伊朗、伊拉克局势的读者,肯定不会对逊尼、什叶这两个伊斯兰教派感到陌生。而这两个伊斯兰最大教派的冲突,更是时常见诸报端。

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分裂成什叶派与逊尼派?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分为什叶和逊尼两大派系?这两派又是如何发展的?他们究竟有什么天大矛盾,能够彼此仇恨千年之久,冲突至今未歇?云石君在此做一个分析。

按照伊斯兰教史的说法,什叶与逊尼的分裂,源自先知穆罕默德死后的权力争夺。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61:伊斯兰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云石君对这个世界重要宗教的起源已有了基本介绍。因为7世纪东罗马与萨珊波斯两大帝国的混战,阻断了传统的东西商业干道,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低地成为新商道,进而形成较发达商业文明。商业的流通和连接属性,将原先四分五裂的阿拉伯部落捏合到一起,最终孕育出伊斯兰教。

但是,这种主要靠商业维系的政治统一并不稳固。

通过政治整合,能有效的清除影响商业贸易开展的政治藩篱,并积蓄实力对外拓展,进而阿拉伯民族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由于阿拉伯内部缺乏一个实力超群的核心地缘板块,进而在政治也就无法产生一个占主导地位核心势力,所以在对利益进行分配时,必然会产生纠纷,并引发冲突。

具体来说,当时红海沿岸的阿拉伯人内部,主要有两股较为强大的政治势力:以麦加为根基的倭马亚家族,和同样发源于麦加,但实力较弱的哈希姆家族。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便出自哈希姆家族,所以这一家族在后来也被尊为圣裔,现在的约旦便仍由该家族统治。

不过在伊斯兰教创立前,哈希姆家族在麦加并不显赫,实力远在倭马亚家族之下。随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逐渐发展壮大,这引起了倭马亚家族为首的麦加贵族的警惕。为避免被穆罕默德夺权,麦加守旧贵族决定剿灭伊斯兰。压力之下,穆罕穆德和他的穆斯林信徒被迫迁往麦地那,并依此为核心,建立伊斯兰统治。

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分裂成什叶派与逊尼派?

在当时,麦地那的地缘实力并不如麦加,新生的穆斯林势力更没有倭马亚家族的实力。正常情况下,穆罕穆德的穆斯林势力,迟早会被当时尚未皈依伊斯兰教的麦加势力毁灭。

但时势保护了穆罕穆德,也保护了初生的伊斯兰。

之前云石君已经说过,当时红海沿岸低地的商业文明高度发达,商业的流通和连接属性,促使当地的政治必须从分裂走向统一。

理解汉武帝“罢黜败家独尊儒术”的读者,自然会明白政治上的大一统,与意识形态方面的统一是相生相随的。而在当时的阿拉伯世界,这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又必须是符合商业需要。

穆罕默德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创立了极其符合商业需要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义与商业的紧密关联,在之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说明),这就让他抢占了先机。

但凡对社会竞争有了解的读者,必然知道抢占变革的风口有多么重要(打个比方,雷军的小米就是靠抢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发展起来的)。穆罕默德虽然现实中的实力一时不足,但由于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他的实力迅速壮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部族支持,进而逐渐压倒了对手。甚至,鉴于伊斯兰教对商业流通的巨大推动作用,麦加的贵族们也逐渐加入其中。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穆罕默德应该趁此机会,一举荡平倭马亚这些曾经反对自己的麦加贵族们,从而建立自己的绝对统治。

但问题是,麦加贵族毕竟是多年经营,实力雄厚;甚至穆罕穆德的追随者中,就有不少麦加贵族(穆罕默德四大追随者之一的奥斯曼·本·阿凡,就出自倭马亚家族),伊斯兰要向麦加旧势力开战,先别说能不能取胜,自己内部就得先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妥协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种妥协也符合伊斯兰和阿拉伯的整体利益: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厮杀多年,已是两败俱伤;只要阿拉伯能团结一心,完全有可能趁机北上,渔翁得利。

与狭小的红海沿岸低地和遍地风沙的阿拉伯荒漠相比,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这些才是真正肥的流油的地盘。何况,这些地区也是传统主商道,远比红海沿岸这个临时性的商道要靠谱,只要占领后重新把商路开通,东西方贸易的巨额利润更是滚滚而来!

当合作比对抗能取得更大的收益时,妥协是必然的。通过将麦加守旧势力吸纳入教,伊斯兰的实力大增,进而更有能力对外扩张。

但这种合作的根基并不稳固。总的来说,以倭马亚家族为首的麦加旧势力,拥有更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而穆罕默德作为先知,则在精神层面拥有无可争议的崇高地位。

这基本上就是太平天国体制下,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格局。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在创业期,二者当然能和衷共济;但等进入天京,国家格局初定,二人便立马翻脸,杨秀清被洪秀全剿杀。

不过倭马亚家族并不像东王那样倒霉。因为阿拉伯统一后不久,穆罕默德便已去世。

当然,穆罕默德虽死,哈希姆家族还在。作为创教先知的家族,哈希姆也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而水涨船高。到穆罕默德死时,哈希姆家族已成长成为阿拉伯内部的重要权势家族。穆罕默德的侄儿兼女婿阿里,则是这一家族的继任掌门人。

但是哈希姆家族虽然今非昔比,但相较于根基深厚的倭马亚家族,还是有所不如。如果穆罕默德再多活些年头,凭着他的庇荫,哈希姆家族或许还可以压过倭马亚。但随着穆罕默德的去世,哈希姆家族的最大靠山也就不复存在。

虽然哈希姆家族是先知家族,但并不代表阿里就能天然继承穆罕默德的权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穆罕默德更多的是一个宗教领袖,他的权威更多的来自他在伊斯兰宗教体系中的崇高地位——相对于世俗权力,精神权力的传承从来都不遵循血统原则。

甚至,穆罕默德的精神权力,根本就无法传承。因为按照伊斯兰教义,只有真主独具受崇拜的权利,只能崇拜、顺从他,只能向他祈祷、悔罪。真主派遣先知传达旨意,而穆罕默德则是25位先知中的最后一位(之前的先知均为神话人物),所以经穆罕默德口述出来的《古兰经》,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

这就阻断了后来者继承穆罕默德权威的可能性。(伊斯兰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义,云石君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分析到)也就是说,哪怕阿里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为先知,也就不可能获得穆罕默德在宗教体系中的崇高地位。

先知的精神权力无法传承后世,意味着哈希姆家族不能像穆罕默德那样,获得全部穆斯林的广泛认同。而哈希姆家族在世俗层面的实力又不如倭马亚家族。如此一来,倭马亚家族当然不会听命于阿里,反而会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大加打压。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帝国收获的利益越来越多,相应的,对于如何分配这些利益,倭马亚与哈希姆两大势力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在创业初期,二者为了应对外部威胁,或还可以自我克制。等到帝国发展到一定规模,实力强大到能承受得起内乱时,摊牌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657年,出身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挑起内战,反对已就任第四任哈里发的阿里。661年,阿里被刺杀,穆阿维叶取得胜利,并建立起阿拉伯帝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倭马亚王朝。自然而然的,倭马亚势力对哈希姆家族强力打压,而哈希姆家族虽然实力不足,但也一直坚持反抗。伊斯兰文明正式分裂为倭马亚系的逊尼派(多数派),和哈希姆系的什叶派(少数派)。

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分裂成什叶派与逊尼派?

这就是逊尼与什叶两大派系千年恩怨的开端。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虽然这种政治势力的对抗放在当时确实是你死我活,但也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事儿了。倭马亚家族早在王朝覆没之际便被屠戮几尽。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逊尼与什叶的分裂肇因也已不复存在,甚至哈希姆家族自身,后来都统统转为逊尼派。难道为了这点陈谷子烂芝麻,伊斯兰教两大派系就能仇杀千年?最无法解释的是,现在继承什叶派衣钵的,是和这段政治纠纷八竿子打不着的伊朗人。他们之所以如此,难道就是为了一千多年前那桩阿拉伯人内部的政治纠纷?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缠绕千年至今未解?云石君下一节继续分析。

注:本文为云石历史与地缘系列第64章——解码伊斯兰之第四部分。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作者全部地缘政治文章。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