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 马来西亚婚礼习俗介绍
婚礼习俗 马来西亚婚礼习俗介绍 马来人过去实行一夫多妻制,现在一夫一妻的婚姻更普及。 在所有的习俗中,马来人最重视婚姻方面的习俗,仅就婚姻习俗而言,其从订亲、结婚到离婚,种类繁杂,习俗各异,不了解些习俗,你将无所适从。 马来族男孩一到成婚年龄。男方一家就开始物色对象,找到目标后就着手对女方本人及其家人进行了解,并到女方家看看姑娘。看完姑娘后,如男方同意了,就在家人中商议,取得一致看法后,确定去求亲的日期和方法,求亲时通常由男方家长出面,女方家长一般不立即应允,等过了一天甚至一周之后才给男方家长肯定的答复。如果双方都同意这门婚事后,就将聘礼、结婚费用和婚礼日期等事确定下来,如果婚礼晚些时候才举行男方可先送订婚礼物。订婚礼一般是一枚钻石戒指,还有布、拖鞋、鞋子等物。倘若男方毁约不能成婚,订婚礼是不能索回的;如果是女方反梅,其所受礼品将加一倍退回男方。婚礼费用一般都在订 立婚约时一起送到女方家。在订亲礼上男方带去的礼物共有:聘金、婚礼费用、一枚钻石戒指、布和衣服、糕点、水果、槟榔盒、喷水器和蜡烛等。上述每一样礼品由一名男青年拿着,女方把这些礼品排列在“并坐台”前,由宗教法官查点,女方派两位证人到场,其中一位负责查点礼品,然后放进里屋,外面仅放槟榔盒、暖水器等,宗教法官登记新郎的名字,并用手抓住新郎的右手,说:“某某先生,我把你与某某女士结成交妻,……”念完后摇晃几下新郎的手,新郎必须大声回答,“我接受与某某女士成婚……”以便法官和证人都能听清。这时,新郎从座席上站起来与宗教法官和岳父握手,并与每一位来宾握手。倘若举行宴会,新郎则将带来的花和槟榔在宴会后送给来宾。 马来人的婚礼带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双重色彩,热闹而庄严,程序繁杂,一般分为饰发、染手掌和“并坐礼”三个阶段。马来人婚礼的饰发和染手掌仪式在“并坐礼”前两三天内举行。 饰发主要是整修眉毛和额发,现在城镇的新郎、新娘一般都到美容院请美发师饰发,农村一般是请饰发师在家饰发。 染手掌共有私染、小染和大染三个过程。现在的马来人一般只在“并坐台”上染一次手掌。染手掌的仪式一般在晚上举行。私染和小染时新娘先坐到“并坐台”染手掌,大染时新郎则坐过去染手掌。染手掌的工具是在“并坐台”的前台放着一个高脚铜盘,盘上放三个碟子,分别装上姜黄米、米花和碾碎的山姜叶的水,碟子上还放着一根用有香味的叶子扎 成的喷水器。在盘子的正中再放一个盛有碾碎的指甲花的器皿。染手掌仪式的程序是:由男女宾客轮流主持将姜黄米撒到新娘或新郎的左右肩,接着再撒米花,然后用喷水器蘸山姜水,喷在新娘或新郎的双手手背,最后将指甲油涂在他们的手掌上。染了手掌后新娘、新郎双手合十,高举到胸前,向主持人致敬道谢。有的新郎不参加私染和小染,只参加大染,其仪式与上述相同。 “并坐礼”是马来人婚礼的最后阶段,也是婚礼的高潮。这个礼仪是受印度教影响而逐渐演变而成,因此,它带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双重色彩,“并坐礼”在女方家举行,受邀观礼的亲友如赴约,同时带来礼品,主人家将礼品逐一登记。举行“并坐礼”时,新娘要=先坐在“并坐台”上,新郎则同时率娶亲队从家中出发到女方家,新郎着马来民族传统礼服,与伴郎跟在娶亲队后面。娶亲队由一群鼓手、一名手持槟榔盒的人和两名手持烛台的人组成。一路上敲敲打打好不热闹。新郎进入新娘家后,即被扶上“并坐台”的右边。这时,前去迎亲的娶亲队要念诵《古兰经》。新娘的母亲从高脚铜盘上取一点姜黄饭放在新娘二指之上,抬起手作喂新郎状,然后用同样方法,抬起新郎的手作喂新娘状。至此,整个婚礼宣告结束,马来人很愿意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即使是过路行人看热闹,也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马来人认为双数是凶神的化身不吉利,因此在婚礼上最忌双数,无论是参加婚礼的人数或所送礼品必须是单数。 马来人的离婚是按照伊斯兰教规办理,并不受政府“离婚法令”的约束。离婚有几种方式: (1)“答拉”。即丈夫随时在证人面前宣布“答拉”,即可同妻子离婚。这种离婚有两种情况,一是仅宣布一声“答拉”,可看作是临时性的,可以取消或作废;二是在限定时间内可以和妻子破镜重圆。 (2)“卡尼答力”。这是指婚后丈夫长期不在家,妻子可以提出离婚。 (3)“巴沙”。即丈夫抛弃妻子,或长期不赡养妻子,妻子可以提出离婚。 (4)“德布斯答拉”。这指妻子要恢复人身自由,她要给丈夫相当的钱;如果丈夫无故休妻,他也必须付出一定的赡养费,按规定。离婚在100天后双方都可重新婚嫁;如在100天内,离婚双方同意,仍然可以复婚。无论上述哪种情况离婚,都要按照规定的手续办理,进行登记.领取离婚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