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我是素颜
2015-09-09 20:44:54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中医认为,痛经的原因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五大类型,下面就具体来看看吧!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寒凝胞中

(l)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4.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余症亦为血虚气弱之象。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5.肝肾亏虚

主证,经净后小腹隐痛、腰酸,经血量少而质薄,经色暗淡,或有头晕耳鸣,小腹空坠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肝肾亏虚,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故经净后小腹隐痛;精亏血少,阴损及阳,经量少而色淡质薄,小腹空坠不温;肾虚精亏,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痛经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痛经有两个原因,一是“不通则痛”,意思是女性在月经前后,由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很大,导致冲任、胞宫(子宫)气血运行不畅,而不通,经血刺激子宫,而引起疼痛;二是“不荣则痛”,即中医上说的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也就是说子宫生命力不旺盛,以致功能懈怠,呈现病态而至痛经。中医治疗痛经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磁疗、膏药、食疗等,一些中成药也可以治疗痛经。

1、针灸治疗: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

2、按摩治疗:按摩小腹,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共操作5分钟。

3、膏药疗法: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种膏药,这类膏药大多是中药制成的,帖子指定的位置上,主要功效是打通人的经络,通过人的脉络,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补肾健脾做的比较好的产品有古方温经贴。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分析痛经

4、中草药疗法:

气滞血瘀型: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气血虚弱型:以益气补血止痛为治则,圣愈汤加减,人参(先煎)、当归、熟地、鸡血藤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红花12克。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以上就是中医分析痛经的原由以及一系列相应的的资料方法,在为痛经困扰的女性朋友们,不妨可以参照一下!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