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的博弈和较量 自古大臣与皇帝之间都这样

逸尘清轻
2015-09-14 09:47:47

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的博弈和较量,自古大臣与皇帝之间都这样

历史上的大臣与皇帝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忠心耿耿的关系,都是博弈的结果,对曾国藩这种领兵在外掌握着国家存亡的大臣更是会采取既安抚又压制的态度。

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的博弈和较量,自古大臣与皇帝之间都这样

曾国藩

书接上回,受到咸丰帝奚落在京城遍遭白眼的曾国藩很颓,被排挤到一个朝廷二品大员去江西主持一个小乡试的地步,但就在去江西的路上,曾国藩得知了母亲的死讯,回乡丁忧守孝,而这时太平军又兴起,势力越来越大,这不得不让咸丰启用了身在湖南自己本不喜欢的曾国藩,让他在家乡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军。当然咸丰也不只是启用了曾国藩一个人,5个月里咸丰皇帝一口气任命了10个省共43位退休或者丁忧在家的前官员为团练大臣,抵抗太平军。

这些受到咸丰帝让他们在家乡组织团练旨意的人也不都是像曾国藩那样马上就变成了曾剃头,有些就是趁机捞一笔而已,接到皇帝的圣旨之后马上召集乡绅捐钱捐物、在乡里收税等等作为组织团练的经费,自己中饱私囊,平时让那些团练为自己看家护院横行乡里,太平军一来就跑了。

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的博弈和较量,自古大臣与皇帝之间都这样

天平天国进攻路线

当时太平军士气正旺,东征攻下了南京,北伐都打到天津的近郊(静海)了,这让咸丰帝很是上火,三次下旨让曾国藩出兵,但是时间变了,这时的曾国藩组建完湘军正在待价而沽,每次都恭敬地给咸丰回折子说船炮还没有准备好,结果把咸丰给逼急了,大骂曾国藩你丫平时不总说要安邦定国平天下吗,怎么到关键时刻却不出兵了,你要是再不出兵,天下人可都认为你是一个伪君子胆小鬼了,但曾国藩还是顶住了压力,说自己还没准备好,与其一出去就失败还不如不出兵。

一直到1854年2月曾国藩才同意出兵,好像也没怎么准备好,率领仅仅1万7千多湘军就从衡州誓师东征了,8月经过血战攻克长江重镇武昌,这可是非常重要的战果,一旦占领武昌则意味着湘军可以控制长江的上游,直接就可以从湖南运兵运粮到这里了,而且当时太平军手里除了南京之外的重镇就是武昌了,有了它北上进攻北京也是一条不错的路,但是被曾国藩占了去。

常言道有人建功就有人眼红啊,曾国藩小小的书生带领的民间团练建如此大的功劳让八旗军可是红了眼,而且武昌这个地方就是在旗兵和绿营的手里丢掉的,他们也几次想把武昌夺回来,但是都没能成功,这回让曾国藩给夺回来了,那就更栽面子了。

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的博弈和较量,自古大臣与皇帝之间都这样

绿营兵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又建立的汉人组成的汉兵,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军服上也“兵”字,写“勇”字的就是临时应付战事征的兵,像湘军就写“勇”字

攻克武昌之后,曾国藩马上八百里加急向北京送捷报,当时曾国藩的心里也是惴惴不安,害怕咸丰帝再借机整自己,7天之后在北京的咸丰帝收到了湖广总督送来的相关奏报,起初他还不相信,只是把这份奏报当作传闻转给了军机处,又过了6天曾国藩的捷报才到北京,咸丰看了之后简直不敢相信曾国藩能做到连八旗兵都做不到的事情,当即下旨升任曾国藩为湖北巡抚。

接到升官圣旨的曾国藩当然很激动,连夜写了一份谢恩折子送去北京,里面谦虚点说自己资历还不够胜任如此大任等等,中国人总是那么虚伪的客气一下,一般也就是皇帝再回一道圣旨,说你不要太谦虚,踏踏实实好好干等等,自己就接任了,这是中国人办事的常态,曾国藩也是这么办的。

但是万万没想到,还没等曾国藩这份客气的谢恩折子到北京,北京的第二道圣旨就到了武昌,圣旨中咸丰帝取消了对曾国藩湖湖广总督的任命,曾国藩这可就受不了了,两天间这么大的变化,超人也没有那么硬的心里素质啊,萎然于地。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来还是当初救了曾国藩一次的那个祁儁藻给咸丰提的意见,他说自大清开国以来就非常限制汉人的权力,如今您却封了曾国藩为湖北巡抚不是有悖祖训吗,况且让曾国藩在那样一个肥差上做大之后日后很难说不会成为对朝廷的威胁,咸丰一想也是啊,一个小文官回乡之后就整出这么大的动静,日后要是打到北京来怎么办,马上就把曾国藩给撤了。

但是君无戏言啊,皇帝说的话可不能跟放屁似的,咸丰还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这时曾国藩的谢恩折子正好到了北京,咸丰顺势给曾国藩回了折子,这回的折子语气完全就是在报复当初曾国藩上书说自己的不好,里面说我就知道你会拒绝吧,为了不让你为难我就先于你给撤回了。但是,问题来了,我堂堂天子让你做湖北巡抚,不管你愿不愿意当时你就是湖北巡抚了,在写折子署官衔的时候就应该写上湖北巡抚,但是你没写,可见你这个人是一个妄自尊大不讲礼仪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的人,这一条希望你以后要改正。总的来说就是咸丰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也表明了希望曾国藩好自为之的意思。

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的博弈和较量,自古大臣与皇帝之间都这样

清代的折子

经过咸丰帝这么一折腾,此后许多年曾国藩的处境就很尴尬了,他既没有正式头衔,也没有实际的权力,却还要对镇压太平天国负责,他也一度很颓啊,对朋友说自己看来早晚会死在政治的权谋之中,我要是那样死了你一定要在墓志铭里给我鸣冤等等,狠狠地发了一次牢骚。加上自己在军事上的失利,那段时间的曾国藩很痛苦,一直在寻求解脱的办法。

很快解脱的办法来了,只不过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消息,他收到了父亲的死讯,这虽是一个打击,但对当时身处颓境的曾国藩来说也是一种解脱,立即给皇帝上折子说自己要回老家丁忧,皇帝的批准还没有下来,他就迫不及待地回老家了。

在曾国藩丁忧守孝的那段时间里,在为父亲离去伤心之余,曾国藩也开始一遍遍回想自己在这些年来的遭遇以及应对之策,他决心要改变这种窘迫的困境,壮起胆子给咸丰写了一份措辞有些激烈的奏折。在那份奏折里面曾国藩抱怨自己到现在为止还只是一个在籍侍郎的身份,无官无职无权,筹钱筹不到,征兵征不到,到江西各地受尽当地官员的白眼,没有人配合,很被动,只有自己做江西巡抚还可以,否则我是没法干了。

当然曾国藩敢于向咸丰皇帝直接要官职也是有底气的,因为他认为在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与太平军作战,要是皇帝不答应我就撂挑子不干了。结果咸丰给曾国藩回了一份折子,大意是你要官我不给,你说你不想干了,我批准。另外咸丰还找茬批评了曾国藩一顿,起先曾国藩还是找些谦辞写进奏折里面的,说自己有些不称职等等,这时咸丰可抓到曾国藩的小尾巴了,说你称职不称职是我皇帝说了算,哪有你自己给自己界定的道理,像这样的奏折以后不来也罢。

收到咸丰回折之后曾国藩也拉下脸来了,又写了一份折子,说江西的事情我曾国藩不再管了,而咸丰帝只冷冷地批了三个字,“知道了”,其实就是把曾国藩晾在了一边,以后再说。如此曾国藩也只能在家反省了。

曾国藩被晾在湖南老家一年多以后,翼王石达开率20万精兵攻入浙江,首府杭州岌岌可危,咸丰再次下旨诏曾国藩去前线,而这一次曾国藩没有再提出任何条件,立刻就出发了。随后的战局又很快表明,八旗军已经成了纨绔子弟,只有湘军才有帮助朝廷剿灭太平天国的可能,那湘军的首领曾国藩就不得不倚重了,到了1860年,曾国藩获任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事财政,那一年他49岁。

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的博弈和较量,自古大臣与皇帝之间都这样

翼王石达开

但是朝廷中满汉猜忌仍在,即使后来曾国藩做了大学士、直隶总督等要职,但还是没有进入军机处和内阁总理衙门这两个当时清廷最重要的权力中枢,可见皇帝对他的猜忌是一直都存在的。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