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为破解“行车难”岛内拟建9个下穿通道(图)
■正在建设中的上古街公共停车楼,预计明年6月竣工,明年9月投入使用,可以提供798个停车位。 常晓 摄 “交通是城市的脉络,脉络通,则城市兴、市民顺。”昨天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就破解交通难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强调一定要以扎实有效措施尽快破解“行车难、停车难、行路难”。 市领导臧杰斌、林国耀、王小洪参加调研。 记者 王绍亮 见习记者 王晨程 破解“行车难” 岛内拟新建12条道路 打通28条“断头路” “市民上下班堵在途中,到家了又为停车犯难,还不加快解决,怎么行 ”于伟国说,市民现实中遇到的难题,要一个一个地解决,而且是尽快解决。 在认真听取和研究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他归纳提出了破解“行车难”的七项举措: 一是规划新建道路,岛内拟新建12条道路; 二是打通原有“断头路”,岛内拟打通28条“断头路”; 三是实施立体交通,先在岛内道路重要交叉点、拥堵点建设9个下穿通道; 四是破解“卡脖子”路段拥堵问题。鹭江道和西堤段是环岛交通的“卡脖子”路段,西堤段可在海堤上适当扩建,鹭江道下穿通道建设根据公开征求各方和专家意见,建议采用地下双层双向长通道方案,有关部门要尽快深化论证、优化方案; 五是进一步改善公交系统,提高公交覆盖率,积极稳妥地试行公交专线,让市民更多选择公交出行; 六是打造智能交通系统,提高路面见警率,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七是拓展水上交通,将水上交通作为陆上交通的补充,可开通多方向进出鼓浪屿水上线路,设立环厦门岛水上交通线,建立五通或五缘湾至同安、翔安的岛内岛外水上交通线,兼顾旅游和交通功能。 破解“停车难” 拟建20多个立体停车楼 限期恢复改作他用的车库 昨天专题调研,于伟国第一站就到上古街公共停车楼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并对后期管理提出要求:不仅为第一医院就诊、出入境办证提供临时停车,还要考虑周边居民停车需求,服务更多群众。 于伟国说,加快建设更多的立体机械式停车楼,是缓解岛内停车难的有力措施。我市近期拟规划建设20多个立体停车楼,并将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利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一步加快立体停车楼建设。 于伟国说,岛内空间有限,要尽快出台政策,鼓励新建筑多层次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不要只建地下一层,而是要多层设计建设地下停车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多建停车位。 于伟国强调,要把改作他用的车库和停车位,限期恢复停车功能。 他还要求,要科学合理增设路边停车位,同时积极探索推行错时停车,逐步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让单位、社区和个人的停车位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破解“行路难” 岛内先在区域内建设慢行系统 再通过天桥、下穿通道有机串联 于伟国说,解决“行路难”问题,岛内先在区域内建设慢行系统,再通过人行天桥、下穿通道等,将区域慢行系统有机串联,进而形成全岛慢行系统。岛外要按照“四高”标准,科学规划建设系统、生态、实用的慢行体系。 于伟国强调,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部署要求,加快步伐,科学论证,将解决难题的措施按照决策程序,尽快提交研究,尽快付诸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