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洲际导弹技术比中国还先进,日本能造核武数量之多让人冒冷汗
图片为日本独立研发的“艾普斯龙”小型固体运载火箭,该火箭全长24米、直径2.6米、全重91吨。大小仅有日本主力火箭H2A的一半,但却能将重约1.2吨的卫星发射到高度约数百公里的低轨道上。作为2006年退役的M5火箭的后续型号,“艾普斯龙”火箭能通过发射前自动检查这一“人工智能”来削减成本,此外,该火箭的SRB-A火箭发动机技术水平很高,代表了亚洲最高水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艾普斯龙”的上述先进性能其实对于一枚运载火箭来说意义不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使用的煤油、液氢液体燃料的运载火箭无论在安全性、成本方面都已经比固体火箭更好,那么为什么日本要一门心思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火箭呢?答案是洲际导弹技术储备。 【鹰眼图说军事 天天涨姿势第71期】我们知道日本人做事,一向以细致、诡秘、精确、暗渡陈仓和环环相扣著称,他们绝不会干赔本的买卖,上世纪50年代,为了躲避美国的监视,日本东京大学用从铅笔大小的模型火箭开始了本国的运载火箭之路,之后,日本又假借民用核电站所用资源,偷偷存储大量可以制造核武器的钚等原料,最近下水的所谓“直升机航母”也是其最终航母建造计划的“投石问路”。“艾普斯龙”火箭做运载火箭其实也就是客串角色,洲际导弹技术综合验证才是最终的目的。
图片为两名日本工作人员在回收日本隼鸟号小行星取样返回探测器,返回探测器是验证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事实上,固体燃料火箭的最大价值是可以随时待命发射,且可以长期储存,这些优势实际上是作为军事用途的导弹必须的特点,尤其是携带核武器的洲际导弹更加重视的就是所谓“智能化”检测,这个“技能”实际上是机动部署洲际导弹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但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固体运载火箭的发射准备时间短,维护发射人员少,起飞重量和运载能力都和美国“和平保卫者-MX”重型固体洲际导弹相当,完全具有成为洲际导弹可能性。可见,“艾普斯龙”与其说是日本叩开航天时代大门的敲门砖,不如说是为开发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问路的投石。 除此之外,在洲际导弹弹头再入返回和隔热技术方面,1969年,美日宇宙开发备忘录中明确规定日本不得开发具有军事用途的返回式卫星。美国人是希望以此限制日本发展弹头重返大气层隔热技术。但2010年,日本隼鸟号小行星取样返回探测器以12.2千米/秒的速度再入大气层,进一步验证了日本的再入返回和载具隔热技术,加上日本早已经掌握的捷联式惯导技术,解决了导弹制导问题,也就是说,日本实际上已经彻底掌握了洲际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的技术,突破了日本拥有洲际导弹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图片为大型核电站,日本在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借着民用核能开发的理由,储备大量核武器材料,据外国媒体分析,日本境内目前储存的钚材料,可以累积制造1000至1500枚原子弹。 军事专家雷泽称,目前,日本如果要制造一枚性能达到我国东风-31A水平的洲际导弹,需要12至18个月,但如果制导一种可惜威胁到北京上海的中程导弹,则几乎轻而易举,总体而言,在发展洲际导弹这方面,日本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甚至一些学者指出:“日本现在不是在发展弹道导弹技术,他们早已有此能力,一切只在于政策选择”。我国航天领域的龙乐豪院士接受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至于战略导弹能力,日本一旦搞起来,我估计不要太多时间。经验上日本可能不如我们,但单项技术一旦突破,形成工业化的能力要比我们快。" 鹰眼图说军事,用图说军事的微信自媒体,认认真真做军事原创,我们让事实说话,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sjunshi81(长按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