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火箭炮:那些挂火箭弹如同挂肉串的喷气战斗机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42期】 世界上第一次空对地作战是在104年前,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空军的双翼飞机携带着手榴弹或迫击炮弹的改造炸弹,用手投掷,轰炸了驻防利比亚地区的土耳其军队,这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次轰炸行动。从此人们对于空中作战具有密集火力的航空武器充满饥渴般的需求。从一战到二战,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中,对各类目标的毁伤效果往往取决于火力密度,也就是说火力突击越突然越猛烈,对敌人的打击就越大,从这个角度讲,各国空军都想把在地面作战中表现神勇的大口径火炮搬上飞机。例如德国人在亨舍尔HS-129攻击机的机腹下吊挂了1门用于反坦克的BK-3.7型37毫米大口径反坦克炮。同时也在 Ju 87G攻击机上面安装了两门 BK37型37毫米航空反坦克炮,由于采用钨芯穿甲弹,BK37航炮拥有可怕的威力,被称为“坦克开罐器”。为了突出航炮火力,美国竟然在P-51野马战斗机的机翼上改装了两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用来打坦克。
但是装备大口径航炮的战机随之而来都产生了一个严重问题,携带笨重火炮的战机全都丧失了机动性,火炮连续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也严重影响到飞行稳定性。 上世纪30年代,苏联人另辟蹊径,组织科学家研制新概念航空武器——航空火箭弹。1930年火箭专家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迪秋米洛夫的气动研究小组研究出以无烟火药为动力的航空火箭弹,不需要复杂的机械击发机构和火炮身管造成的死重,只需从飞机机翼下方的槽型滑轨上发射。1933年末世界上第一枚实战化航空火箭弹——RS-82型火箭弹服役,弹径82毫米,射程可达5000米,威力堪比同口径重炮。
到了二战期间,航空火箭弹已普遍装备各国空军,主要把它装在攻击机上,用于打击地面硬目标。在六十年代以前,大部分空对地航空火箭弹都是以多联装滑轨的形式挂载攻击机的机翼下面。例如美国的A-1“天袭者”攻击机就可以在机身和机翼的15个挂点上吊挂10~12枚大口径航空火箭弹。
由于旧式滑轨发射航空火箭弹需要每一枚火箭弹都占据一个挂点,因为外挂点数量的限制,导致攻击机的载弹量太小,美国海军在越战初期甚至规定其A-1“天袭者”攻击机在实际载弹量不足理论最大载弹量60%,禁止起飞出击。 于是很多五六十年代的喷气攻击机,想方设法提高机载火箭弹的数量。1950年代瑞士在其空军的“喷气校长”T5型并列双座攻击/教练机的机翼下面改装了一种超级变态的火箭弹挂架,可以使普通攻击机携带数十枚火箭弹,这在以前不可想象的。
该挂架使用垂直叠联式挂载,可发射80毫米厄利空SURA火箭弹,非折叠的大口径航空火箭很紧凑的以4枚一组挂在机翼挂架下,全机的8个外挂架一共可以挂载32枚火箭弹。这种挂架还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武装直升机和各种战机上面。
这种多联装火箭弹一开始是准备为瑞士自主研发的P-16 Mk.III 喷气式战斗机配备的武器,由于瑞士在六十年代初期取消了P-16 Mk.III 战斗机的研发计划,为它配套的火箭弹武器也就随之停止了使用。
无独有偶,处于冷战状态的华约组织一方也在力图增加战机携带火箭弹的数量。距离瑞士不远的东欧小国捷克斯洛伐克就做过类似的尝试,他们使用一架苏联产苏-22歼击轰炸机改装了多联火箭弹发射器,可挂载数十枚的捷克斯洛伐克自行研制的122毫米 JROF航空火箭弹。JROF航空火箭弹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生产RM-70模块化多管火箭炮的所使用的122毫米火箭弹基础上改装而来,想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空军的标准大口径航空火箭弹,其技术基础来源于苏联的122毫米“冰雹”火箭炮。机载JROF航空火箭弹采用9联装一组的滑轨发射模式,火箭弹的弹翼不折叠。每架苏-22歼击轰炸机可以携带4组共36枚火箭弹,如果从空中齐射,由于目视直接攻击的精度较高,可以相当于将一个连的4门122毫米冰雹火箭炮的打击效果。 在后来,这些天才而且变态的设计并没有在各国空军中得到应用,原因是这种滑轨多联火箭弹的空气阻力太大,对战机的机动性有极大干扰,不适合安装在高速喷气式战机上面。各国转而发展折叠弹翼火箭弹和多联装火箭发射巢,即便是发射大口径火箭,也使用火箭发射巢,优点在于阻力低、精度好,如中国就为120毫米航空火箭弹研制了4联装火箭发射巢,每架强-5强击机可以携带4组16枚120毫米航空火箭,用于对地突击。 综上,只有乖孩子才受到老师喜欢,端庄的妹子才让汉子动心。武器装备也是如此,过于另类和变态的武器设计,结局通常都不太好! -------------------------------- 感谢阅读本文! 更多精彩文章, 请关注科罗廖夫的微信号:keluoliaof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