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屠呦呦获奖的“伯乐” 有一位是厦大校友
翻译论文>> 让国际科学界了解屠呦呦 苏新专说,在2009年一次学术会议后,米勒和他吃中午饭时聊天,说起青蒿素确实很重要,应该去提个什么奖。苏新专当时跟米勒说,可以考虑提一下诺贝尔奖。他说,“可以。” 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勒每年都从诺贝尔奖评委会收到推荐表格。苏新专说,从2010年开始,米勒就开始向诺奖评委会推荐屠呦呦,又推荐了拉斯克奖,拉斯克奖很快就有回应,表示很感兴趣,马上有人过来了解情况。米勒和苏新专推荐了屠呦呦和李国桥。不过,2011年,只有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 而在此之前,为了能让国际科学界了解屠呦呦,苏新专陆续翻译了屠呦呦的几乎所有论文。不过,让屠呦呦获得国际注目的是米勒和苏新专为配合拉斯克奖写的一篇文章,题为《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发表在著名的《细胞》杂志上。米勒和苏新专写道:“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中药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现在看来,这篇文章是至关重要的——之前西方人都不怎么关注这个事件。苏新专介绍说,当时这篇文章是和拉斯克奖配合的,拉斯克奖是生物学界里很重要的奖项,《细胞》杂志的影响力非常大,连在一起就引起了关注。 不过,虽然从2010年开始向诺奖评委会推荐,但是,诺奖迟迟没有消息。苏新专说,米勒便“年年推”。 一位外国人为什么会对中国科学家获奖如此热心?苏新专说,米勒是100%的科学家,他连走路做梦都在想着疟疾,他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米勒甚至还想为中国青蒿素拍部纪录片,苏新专说,忙了两年多,他们没找到愿意投资的人,此事被搁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