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的刘邦,写了两首诗歌,传唱了几千年

简单的弃子
2015-10-23 11:36:33

刘邦,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称沛公。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刘邦出身平民阶级,说他没文化,这点没人反对。没文化不代表没能力,没文化更不代表不能写诗。刘邦这个没文化的天子写过两首诗歌,都很短,加在一起60几个字。可他这60几个字却比那些诗人、词人等所做的诗词更加的出名。你也许会说,这是因为他是皇帝的原因。不过,这个说法只是原因之一。他所做的诗歌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能深入人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诗歌是刘邦向戚夫人表达自己对换太子一事的无奈。

翻译:鸿鹄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呢?

“鸿鹄”常用来形容志向远大的人,这里指的是太子刘盈。戚夫人一直想让刘邦废掉刘盈,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刘邦明着暗着为此事筹划,吕后也没闲着,她找了张良。张良告诉她,让太子把“商山四皓”找来做自己的师傅。“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是当时的世外高人,刘邦想请没请来。

有一天,刘邦见到了太子与四位世外高人。他很吃惊,于是把戚夫人喊了过来。说道:我本来打算废掉他,现在有了这四位高人的辅佐。他的羽翼已经丰满,很难再动了。戚夫人泣不成声,刘邦说:你为我舞楚舞,我来唱首楚歌。然后就有了《鸿鹄歌》。

整首诗歌,表达了太子刘盈已经羽翼丰满,不能废掉他了。即使想换,也没有任何办法了。表达了刘邦的极度无奈。

作为后世之人,我们在生活、工作当中也时常会遇见这样的无奈。对吗!

没文化的刘邦,写了两首诗歌,传唱了几千年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一首名作,千百年来被大家所传唱。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东讨淮南王黥布的叛乱。回归途中,经过沛县,他邀集家乡旧友和父老兄弟,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和大家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心情。

翻译: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啊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当初刘邦战胜项羽,靠的是他的兄弟以及诸多势力的协同作战。国家建立了,有些兄弟羽翼丰满了。那些本不归他管,后来投奔他的势力也都怀有异心。作为天子的他,并不想分封异姓王侯。不分封就难以服众,只能先分封,再各个击破,把他们陆续消灭。但刘邦又心有不忍,想他们能收敛。结果,异姓王侯没有收敛,而是变本加厉的扩张,他只能亲自去平叛。

这首诗歌,经典之处在于每一句都有不同的场景与心境,是不同时期的一个高度浓缩。

“大风起兮云飞扬”,可以理解为“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也可以理解为“天下初定了,但局部发生了战乱,很可能会蔓延至全国”。这一句讲到了天下的形势。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可以理解为“我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平定了天下,回到了久违的故乡”;也可以理解为“我平定了海内的叛乱,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这句讲到了刘邦自己取得了丰功伟绩之后,衣锦还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以理解为“天下初定,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去守卫边疆呢?”;也可以理解为“当初的勇士们叛乱了,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勇士去守卫边疆呢?”这句讲到了刘邦对于未来的一种忧虑。这一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表达出刘邦对江山永固的一种忧虑。分封异姓王,想让他们继续守卫那一方土地。异姓王造反了,平定了他们,那就需要新的勇士去守卫那些土地。刘邦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勇士们是否能守得住自己的江山?会不会再有其他人起兵造反呢?

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是悲哀的,刘邦作为胜利者也是悲哀的。不是吗!

每天接收精彩好文,欢迎订阅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dijiuwenhua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