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嘉庚走红网络 单反拍校园美食地图(图)
《舌尖上的嘉庚》第一集“我的美食日记”四位主创人员 n见习记者 张颖珍 文/图 本报讯 “有一种执念让你翻山越岭跨越海峡也要得到,《舌尖上的嘉庚》让已经离开或即将到来的你,徜徉在大径村美食的世界里。”最近,一个名为《舌尖上的嘉庚》的校园纪录短片,在网上悄然走红,第一集的点击量就已突破9500次。 短片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11级广视班的20多名学生自发拍摄的,共有5集,他们用镜头,拍出一张校园美食地图。 当然,这也是学长们送给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的一份开学礼物。 一群人,一件事,回忆起来也是很伟大的 说起《舌尖上的嘉庚》,少不了一个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新闻传播系老师林筠。 “上个学期我给学生们上影视作品分析课,课上播了《舌尖上的中国》,他们都很喜欢,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课后,我和学生聊天时,就萌发了这个想法,何不让他们也尝试记录下校园的美食 学生们很感兴趣,有20多人自发报名。”林筠老师说,这个系列的片子,几乎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他们自发分成5组,一组4个人左右,从选题到剪辑,都是小组讨论完成,偶尔有一些困惑,他们才会去找老师协商解决。整个系列的拍摄,在暑期之前就已经完成,不过团队成员都觉得,应该给学弟学妹们一份礼物,就一直拖到9月15日首发。 林筠老师说,其实她让学生们组队合作的原因,是希望他们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成长,“网上那么多人说片子拍得好,不过,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情,将来毕业了,回忆起来也是很伟大的,至少大学没有白过。” 只用单反相机,也能拍出食物最诱人的画面 郑雅宝,是《舌尖上的嘉庚》第一集的主创人员之一。短片首发后,虽然好评如潮,但是也有人质疑其是“山寨”《舌尖上的中国》。 对于这些,郑雅宝倒是不以为然,“《舌尖上的中国》更多的是注重人文情怀的东西,我们更纯粹,就是做吃的,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出一张嘉庚的美食地图”。 郑雅宝说,别人拍片都是扛着摄像机,拿着各种专业器材,而他们只是用一台单反相机,“我们大一都在上理论课程,几乎没有上过专业课程,配音、拍摄、剪辑什么的都完全不懂,就拿着自己的单反,一边拍摄,一边做技术摸索”。 一个短片的诞生,需要经历策划、选题讨论、分工、拍摄、剪辑等。因为生活在嘉庚学院已经有一年的时间,平时同学们都是“吃货”,对这个题材的操作,郑雅宝和同学们也就相对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