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麻豆镇与漳州的渊源 麻豆郭氏开基祖

优你畅阅
2012-09-21 14:04:53
郭家祖厝武魁
郭家祖厝
郭家祖厝雕花门
郭家祖厝文魁
郭家祖厝斗拱
麻豆文旦柚节
郭家祖厝
郭家祖厝前三对旗杆

  麻豆镇是台南中心腹地重镇,早期为平埔族西拉雅人聚居之地,旧称“麻豆番社”。麻豆镇与漳州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麻豆郭氏开基祖

  清顺治八年(1651年),龙溪县二十九都锦湖乡石尾堡辽西社郭由澶、郭由抱兄弟渡海迁居台湾,开基于麻豆的六龟班。据1975年麻豆镇郭阿璘所编的郭八房系统表显示:长兄郭由澶营生几年后回祖籍地,郭由抱继续留台开基创业。1660年,郭由抱回家乡娶妻黄氏,后又只身回台湾。几年后,黄氏思夫各一方,乃携长子郭孔绍到台湾寻亲,夫妻相会于六龟班。1662年,锦湖乡郭登基也移居于麻豆北角(今大埕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漳州府吴某又移居麻豆西角(今草店尾),该地又形成一角落。

  200多年前,麻豆还是个滨海港口,闽台贸易曾借重麻豆港运输鹿皮、砂糖等物资,商业盛极一时,造就了不少富商。郭由抱的第三世郭绍周经营“源兴号”进行贸易而致富,便举家迁往麻豆镇大埕,并兴建起一座四合院大宅——郭家祖厝。据传,郭宅前的风水穴为蜘蛛穴,吉穴开挖后,利禄不断,成为当地显赫一时的家族。郭家祖厝原有三进,现存二进。有学者从石板、木板及建筑形式推测,郭家祖厝应建于清初1775年前后,有可能是台湾现存最早的古厝。郭厝的建筑格局为福建传统样式。屋前立有石旗杆,正说明郭家代出举人、贡生的显赫历史。1895年,日本割台后,日军入侵台湾,先占领台湾北部,接着挥军南下,郭由抱的后裔郭黄池参加了麻豆当地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前往新营抗日。郭由抱第四世孙郭焕为下传有八房(俗称郭八房), 其后裔遍布台湾各地。

  漳州文旦传入麻豆

  文旦柚是麻豆最出名的特产。根据《麻豆文旦沿革石碑》记载,清雍正初年由台南县安定乡村民黄灌从漳州府龙溪县携带文旦种苗种植在安定乡。过了几年,文旦开花结果,所产文旦味甜汁多。清道光末年(1850年),麻豆郭氏后裔郭药(郭廷辉)用白米向安定乡换了6株文旦柚树,种在“尪祖庙”的“买郎宅”庭园。几年后这几株文旦树开花结果,大家吃了后发觉,种在麻豆的文旦除了具备原有的特点外,果肉更肉软,果汁更丰富,品质比原安定乡所种更好,曾进贡给清皇帝品尝。之后,麻豆镇大量种植,经过乡绅协议,将这种文旦取名为“麻豆文旦”。其后,郭药之子郭纠(本名肇纠)继续管理住宅庭前的文旦树,所产者尤为上品。日本统治台湾期间,郭药第三代郭明六(1897——1975年)的文旦果园被列为保护区,最早的六株文旦被选为“御用文旦”。1916年,枯死一株,后来剩余的五株也全部枯死。1976年,为纪念郭氏祖先造产兴业之功,台南县政府特以郭药祖厝庭前原栽植地立纪念碑一座,记载麻豆文旦沿革。

  台湾的文旦产区在花莲、台南、苗栗、宜兰、新北市、台东县及云林县等地。麻豆镇因为属于古河道地形,土壤富含贝类、蛎壳等矿物质与大量微生物,所以栽种出来的文旦特别清甜,被公认品质最优良,在市场上价格最高。每年中秋前,麻豆镇都要举行文旦节。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