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暴打日本的大明军队,为什么在26年之后会一再败给后金
1592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不久,就派出了各路军队共17万人入侵朝鲜。朝鲜国王向明朝求援,在明朝军队的打击之下,日军军队还是得从哪来回哪去。但是在短短26年以后,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明军在和后金军队的作战中一败再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
一、战争的后方情况完全不同 需要讲一个误区,有很多人认为明朝抗日援朝只派出了4万多军队。由此一再说明是明朝的4万军队打败了日本的17万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在万历朝鲜战争的前期,明军确实只有4万多人,但是到了后期,双方逐渐形成了拉锯战。明朝又不得不连续派遣军队进入朝鲜,最后明军的数量在8万以上。日本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孤军深入,日本当时没有掌握制海权就敢轻易冒进。再加上朝鲜军民的阻击,日军的前进十分困难。明军到来以后,朝鲜是明军的作战后方,确实日军的前线,这一点注定了日军的失败。 26年后,后金大汗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明朝在失去了抚顺等地以后,开始了反击。但是此时明军在朝鲜的优势完全丧失,明军的进军面对着自己并不熟悉的地形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在兵力上明军也不占多少优势,骑兵的战斗力是显而易见的。在明朝对后金已经满清的作战过程中,明军主动进攻次数越来越少,即便发动进攻也会被后金骑兵袭扰的疲惫不堪。
二、作战的地域和样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朝鲜这个国家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这就限制了骑兵战斗力的发挥,但是拥有一定数量的骑兵保证战场突击力还是必须的。在日本侵略朝鲜期间,日本的骑兵少得可怜。明军的骑兵数量也不是非常多,但是对付日本足够了。明朝和日本在朝鲜作战时,真正的野战很少,大多都是那种攻城战。日军由于进展速度太快,致使它不得不分兵驻守各个城池,更加致使兵力分散。而中原王朝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攻城和守城,明军的火炮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虽然日军的兵力分散,但是明军和朝鲜军队可没有分散军队,这在兵力上又占了绝对优势。 明军和后金军队作战时,情况发生了大逆转。战争初期,所有的战斗都是野战,明军骑兵在战斗力和数量上都不及后金骑兵。后金军队的突击力太快,虽然明军的总兵力占有优势,但是在分兵出发的情况下,后金军队依靠骑兵的速度常常可以形成局部的优势。战争的后期,明军在一败再败以后,只能坚守城池。这是明军的强项,后金军队起初还真的是望城兴叹。但是明军内部一再出现叛徒,将大量的装备拱手送给了后金军队。到了天启、崇祯时期,后金军队火枪、火炮和其他的攻城器械都已经齐备,明朝那坚固的城墙也不再可靠了。
三、皇帝的支持和物资的储备很重要 在万历朝鲜战争时,前线明军的总指挥李如松得到了万历皇帝的绝对信任。李如松在朝鲜如何打仗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北京不进行后方干预。没有了后方掣肘,李如松在朝鲜打的是得心应手。1592年,那还属于万历皇帝在位的中前期,那是明朝刚刚经历了张居正推行的万历大改革。虽然张居正去世以后,新政被全部废除,但是那10年时间里积攒的底子还在。换句话说当时明朝的国库里是有钱的,完全有能力满足明军作战的各种物资要求。
在明朝与后金的作战过程中,一直缺乏后方的稳定支持。在努尔哈赤时期,由于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的消极怠工,朝政相继被文官和宦官所控制。前线的将领经常惶惶不可终日,再加上后方对前线战事进行胡乱指挥,搞得统军将领非常难办。崇祯皇帝在位时期,情况更加恶化。首先是国家的财政危机,国库再也拿不出银子了,这严重制约了前线的战事。崇祯皇帝本人疑心很重,无论是对满清还是农民军作战的将领,他都不是十分放心。在战争中,崇祯皇帝经常遥控指挥军队,洪承畴战败投降和孙传庭的阵亡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