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耀原子心:中国首艘核潜艇的诞生艰辛历程
核潜艇研发部门根据中央指示,就核潜艇的研制原则、进度、任务分工和请求领导解决的问题研究,起草了请示报告,于1965年7月正式上报中央。负责研发核反应堆的部门则同时上报了原子潜艇陆上模式堆建设地点和具体协作的报告。1965年8月,中央批准了这些请示,并且同意相关单位提出的关于研制核潜艇的原则。决定立足于国内,从现实出发,分两步走,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计划定于1972年下水试验,再搞导弹核潜艇,第一艘核潜艇即是试验艇,又要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上力求配套,可以作为战斗艇交付使用。
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之后,得到了国家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国家对其实行了特殊的政策护航,这些政策对核潜艇工程所需的人员、经费、器材、能源、协作订货方面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核潜艇工程的科研设计队伍,早在1958年就开始着手组建,当时先按专业设立了艇总体、动力、武器、电子四个设计分组,后由海军和相关单位共同组建了造船技术研究室,负责总体设计,原子能研究所则组建了潜用反应堆设计组,负责核动力研究设计。 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和建造比常规潜艇要复杂得多,仅总体提出的研究课题就有近百项,新研制设备近500项,核潜艇工程的配套协作单位有3000多个,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到28个部、院。所有参与单位,都积极承担协作任务,为核潜艇添砖加瓦,核潜艇工程涉及的新学科包括了:流体、结构强度、核动力装置及主要设备、特辅机、反潜鱼雷及其发射装置、水声、通信、综合导航、自动舵、导弹发射装置、人工大气环境、耐压船体用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冶炼、轧制和反应堆压力壳特殊钢的研制、反应堆本体、主蒸发器、主汽轮机、冷却剂泵等许多机电新设备和仪器仪表的研制等关键课题。
核潜艇的研制,技术性、系统性强,专业面宽、工程庞大。鱼雷核潜艇总体设计于1965年8月完成方案论证,根据中央的批示,研究所和海军相关部门对091的研制方针、方案选择、战术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了艇的战役战术性能建议书。明确艇的任务为携带反潜鱼雷,攻击北极星导弹核潜艇,兼顾攻击敌水面舰船,活动海区主要在太平洋,船型采用单轴水滴型,水上正常排水量接近4000吨,下潜深度定为300米,从1966年7月起,总体研制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于11月下旬结束,12月完成审查,审查结果初步落定了艇的主要尺度,主要参数和总布置方案,确定了所采用的主要设备,明确了设备选型的要求,在确保性能和安全的基础上,保证进度,力争先进。在此前提下,确保核动力装置等10个核心项目成功,其他设备如赶不上工程总进度,可以选用033型潜艇的设备。1967年7月,在总体技术设计的关键阶段,核潜艇研究团队召开协调会议,确定了核潜艇的大部分技术设计所需设备的主要参数和某些设备的选型及配套方案。
研制总进度原计划是在1972年3月下水,但是1966年12月,海军决定将091首制艇的下水时间提前1年多,定为1970年底完成建造下水。随后,设计团队边试验、边设计,突击完成了施工图纸和文件,随后,1969年12月,50%的设计人员都赶往首制艇建造船厂,成立了驻厂工作组,协助配合处理建造、试验中的各种问题,在试水、下水前共处理各种施工问题2300多个,密切配合了试水、下水的进度要求。 而从试水到下水,中间仅有八个月的时间,成千上万台设备、仪器要进行验收、测试和安装。建造厂和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同时上艇作业,克服了通风不良,舱室温度高,铅尘浓度大等问题,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一道道难关,保证了12月1日封完最后一块可拆板,保证了12月26日顺利下水。
回顾中国核潜艇的研发历程,早在1958年开始,原来的总体研究单位即做过一些研究探索工作,提出过许多种总体设想方案,1965年6月正式开始鱼雷核潜艇的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拟定了战役战术任务建议书报告,于1965年11月上报中央。1966年7月至11月,完成扩大初步设计。1967年8月到1968年3月,相关单位联合完成技术设计。1970年完成施工图编制。1968年11月23日总体开工建造,1970年12月26日,我国首艘核潜艇建成下水,1971年4月1日到8月16日完成了系泊试验,8月23日开始了航行试验。1972年10月到1973年12月,潜艇进厂检修。1974年1月到4月,又进行了第三阶段检验性航行实验,同年8月1日,第一艘鱼雷核潜艇由中央命名为长征1号,型号定为091型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研制周期历时九年。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这种代表着世界海军科技领域最新变革的武器,开始成为新中国海军的杀手锏武器,在多次对外国海军单位的对峙中,中国海军的核潜艇都是一马当先,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威严立下了汗马功劳。 核潜艇工程是我国在国内环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伟大技术结晶,他的影响力泽被后代几十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条件,今天的后人,不应将那些呕心沥血的科研人员和国防工业黑成碳,那是对他们那颗炙热的爱国之心的一种莫大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