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绿地系统规划》勾勒新蓝图
“改造后,这里从堆满垃圾的荒地变成街心公园,环境好了,空气清新了,我每天都来这边散步。”家住绿洲公园附近的王大伯高兴地说。近期,《晋江市绿地系统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为晋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新蓝图。 规划区范围近264平方公里,涉及青阳梅岭等6个街道以及陈埭池店等5个镇。《规划》为晋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形成总量达标、结构布局合理、综合功能优化的城市绿地系统,依托晋江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地与产业发展共荣的,具有滨海城市特色,以及丰富生态文化内涵的绿地景观,创建绿色宜居的滨海园林城市。 这个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完成。近期(2012-2015年)目标是,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中期(2016-2030年)目标是,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远景(2030年以后)目标是,绿地率≥41%,绿化覆盖率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 《规划》将“三廊多斑,两带三湾,绿网穿插,山海相拥”作为晋江市域绿地基本结构。 生态廊道,包括联系北部紫帽山、中部灵源山、华表山、南部乳山— 塔山—烟敦山低地丘陵的南北生物迁徙通道;设置于城区上、下风向及污染集中的磁灶、内坑等工业区外围的空气净化廊道;从围头湾起,联系中南部溪边水库、草洪塘水库水源保护地斑块,至灵秀山的南部生境维持廊道。 生态斑块,自然山林包括紫帽山,中部的八仙山、崎山、罗裳山、华表山、灵源山一线,中部的灵秀山,中南部的大觉山和南部的乳山、塔山、烟墩一线山低地丘陵;水源保护生态斑块包括南高干渠、东山水库、新垵水库、溪边水库、草洪塘水库和龙湖及其外围水源保护绿地。 两带三湾:包括东北部泉州湾、东南部深沪湾、西南部围头湾三道海湾的沿海防护林及滩涂湿地带。 ()城在园中 园在城中 家的附近就是公园,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事!而这个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了。 《规划》描述了这样的情景:“以公园为主要形式,大量发展公园绿地,使城市居民出户500米内就能进入公园游憩,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规划》中,共新增公园绿地112处,规划新增面积共2415.30公顷,其中综合公园26处,482.66公顷;社区公园33处,161.5公顷;专类公园21处,1651.08公顷;带状公园8处,78.66公顷;街旁绿地22处,41.40公顷。综合公园中市级公园8处,区级公园18处。 《规划》还要求对世纪公园、江滨公园、绿洲公园、八仙山公园、体育公园、敏月公园等6处现状公园进行改造。经过系统规划,这些公园正在有机串成晋江一条靓丽的景观带。 ()多树种构筑绿色网络 道路绿化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对城市绿地系统、市民生活、交通安全、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作用。《规划》通过规划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市树市花等关键树种,确定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的主要树种选择,确定园林绿化的主要乔木、灌木和花草植被名录等,以提高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绿地景观观赏价值和美景度。 《规划》在树种的规划和选择上,共规划确定了香樟、小叶榕、木棉、洋紫荆等4种为市域绿化基调树种,以充分表现晋江的本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貌;选用橡皮榕、高山榕、大叶榕、芒果、美人树、菩提树、桂花等30个品种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这些树种各具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 [编辑:朱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