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结构房屋改造引关注 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序规划
代表委员关注石结构房屋改造—— 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序规划 越来越多的石头房将改造融入红红火火的新村建设 泉州市盛产石材,取石建屋的历史悠久,遍布全市各地的石结构房屋数量庞大,涉及百万住户。石结构房屋改造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不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委员们也时时关注。 建议 有序批准 石结构改造 去年,市人大代表蔡进强提出的《关于加强百万住户石结构房屋改造工程建设质量的建议》就被列为人大重点办理件。 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黄奕辉领衔提出了一份《关于“石结构”改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建议》的提案。黄奕辉表示,经走访发现,大部分农村石结构房屋改造采取拆除建筑就地建新建筑,对交通道路、污水处理与排放等基础配套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为避免重蹈上世纪90年代农村大规模无序建设的覆辙,他们建议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分批次进行农村成片规划,后有序地批准石结构改造。” 走访 石改纳入新村建设一盘棋 不久前,记者走访了晋江市内坑镇砌坑村。 一大早,42岁的村民尤惠民在石头房里吃过早饭便匆匆赶往离家百米开外的一幢15层的大楼里。这一天,他约了装修师傅来给新家做些扫尾工作。 “装修了整整3个多月,今年春节前就能搬进新家了。”想到即将入住新房,尤惠民美滋滋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的父亲就地取材,用石条搭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石头房。近年来,老房子年久失修,一家人“住得心惊胆战”。得知石头房可以改建,他积极申请,最终在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一栋15层安置楼里如愿选到新房。 “我们村原有近千座石头房,现在改造了300多座。”砌坑村村委会主任尤明源告诉记者,早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村民各自为政,石头房自主改建连条运送材料的道路都没有。如今,通过对整座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砌坑村将石结构房屋改造纳入新农村建设一盘棋,有的组团改造,有的连片改造,有的就地翻建,村里统一建设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至今已实施了三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的15层安置楼于去年顺利完工,二期工程的10栋单体别墅陆续完成,而三期工程的框架也已建起。从高处俯瞰,整个砌坑村沉浸在一片“粉红”色中,幸福感油然而生。 部门 将出台修缮加固技术规程 记者从市石改办获悉,泉州市石结构房屋改造氛围越来越浓,群众积极性不断提高,各地涌现不少创新做法,如推行村级代办制度、“以奖代补”鼓励成片改造等。在石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市石改办也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充分吸纳,更加注重工程建设质量,目前已组织编制《石结构房屋改造修缮加固技术规程》,今年将抓紧出台并组织相关施工队伍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得知这一消息,蔡进强由衷欢心,他表示,去年全市石改工作亮点突出,但是许多人误以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改建石头房就是抗震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有一份指导性的技术规程固然是好的,“不过,关键还要看执行,只有真正落实到位,才能真正给老百姓带来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