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中最庞大的基层干部——灶王爷
年关将近,一转眼到了腊月廿三,也就是小年。各位小伙伴是准备拿着遥控器在几大卫视间切换,看看各家的小年夜春晚?倒不如跟着泽然史观温习下小年的民俗知识,了解下神仙中最庞大的基层干部——灶王爷,一来呢可以装逼撩妹,二来呢过年回家可以和七大姑、八大姨卖弄卖弄,最主要的是让她们没机会问怎么还不搞对象?怎么还不结婚?怎么还不要小孩?
早年间,过小年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爷。灶王爷就是灶神,也叫灶君、灶君司命,也就是厨房之神。
除了厨房之神,灶王爷还有个更长更霸气的全名,叫“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
关于灶王起源的说法,主要分为四大类: 1最高大上的起源 《事物原会》:“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泛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看吧,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咱们的两位老祖宗在退休后都争相作灶神,可见我们吃货的基因是写在骨子里的。 在那个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匮乏的年代,能吃饱就是天大的事。火能烤熟食物,自然就和灶联系到了一起,所以火神祝融也被当做灶王来祭祀,这就好理解多了。
2最吓死宝宝的起源 《庄子·达生篇》记载齐桓公问皇子告敖:“到底有没有鬼?”皇子告敖答曰:“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西晋司马彪注:“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矮油~有美女,等等是女鬼(╰_╯),吓死宝宝了。这个事出自齐桓公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日他撞见鬼了,然后找皇子告敖做心理疏导,这个故事流传到西晋就被屌丝司马彪(司马彪一点儿也不屌丝,他是司马懿六弟中郎司马进之孙)yy成美女了,还着赤衣,亏你想得出,就是红果果呗,真污!
3最负能量的起源 《酉阳杂俎·诺皋记》记载:灶神姓张名单,他有个妻子叫丁香,丁香孝顺公婆,本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妓女海棠(要不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呢,为了大家的家庭幸福,苦我一个人吧,给泽然史观转账请留言)。这个张单是个死脑筋,喜欢海棠就娶了做小呗,这在旧社会也很正常,可他偏要休了丁香,把丁香嫁给贫穷老太婆打柴的儿子。娶进门的海棠不仅好吃懒做,还笨手笨脚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流浪讨饭,腊月廿三,他讨饭讨到丁香家,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死了。这事儿要是到这就完了,那就是个正能量的故事,坏人罪有应得,可是以泽然史观的尿性,剧情一定会反转的,没错!这事让玉皇大帝知道了,不知道这点小事为啥惊动了他老人家,玉帝因为他也姓张,是自己本家,便封他为灶王。段子,这一定是个段子!决不允许这样的负能量侵蚀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顺便提醒下想当冰箱王、微波炉王的张姓朋友,玉皇大帝很忙的,不是每次都看得到。
4最干活不累的起源 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前面说的灶王全都是孤零零的一人,可有的地方供奉的却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两位,相传灶王爷、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所封的张奎和其夫人高兰英。当然,这种说法流传度很低,但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同祭,还是在很多地方都常见的。
灶王爷是一家之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归他管。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原来灶王爷不仅主抓食品安全,同时还兼任纪检监察特派员一职,可谓位高权重。
腊月廿三(一说廿四)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这家人要准备三牲(鸡、猪、鱼肉)、饴糖(麦芽糖)、清茶、水果、金纸等 祭灶,以麦芽糖熬制糖瓜给灶王爷吃。糖瓜又甜又粘,一方面希望灶王爷吃了糖瓜嘴里像抹了蜜一样,净说好话;另一方面又希望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不讲人间罪恶。
可爱的中国人,信仰“神仙”但又不迷信“神仙”,尽管灶王是一家之主,又有向玉皇大帝直接汇报的资格,但我们可爱的老百姓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悠然的生活于此之中,实在令人佩服。但说一千道一万,腊月廿三祭灶,无非就是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结起来就是贴在灶王爷身边的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泽然史观: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非主流历史爱好者,自幼喜爱读史,凭借对历史的热爱,创办“泽然史观”微信公众号。秉承“用接地气的话,讲高大上的史”的信条,专业搞笑、业余写作,力求用搞笑的文字解读严肃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