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春运了!那么古人的春运是怎样的?

琪官Kafka
2016-02-02 17:58:10

又双叒叕春运了!那么古人的春运是怎样的?

作者:我方团队成员张嵚

如果评选现在过年前最忙的事,恐怕得票率最高的就是春运。

说起春运,套一部穿越剧的名字,那真是“步步惊心”。放在交通并不发达、人口流动也不频繁的古代,过年回家的路虽说不上步步惊心,却也足够折腾人。

和现代社会不一样的是,古代“春运”的高峰时段与今天大有不同,是发生在春节开始后。

比如,大年初二回娘家,这可是个体力活。古时交通不发达,今天坐车走几个钟头的路,放在那年头却要走一天,外加此时各家齐出动,交通堵塞便免不了。

晚唐名臣袁滋在大年初二陪妻回娘家的时候就遇过堵车的事。在两县交界的山道上,人流一眼望不到边,他们足足走了一天才走出去。

明朝大臣王锡爵更惨,春节期间雇船去松江省亲,结果靠岸的时候码头上全是船,挤了两个时辰才挤进去。

比起乘轿坐船的老爷们,最辛苦的当然还是伺候他们的人。明朝万历名臣申时行在日记里记录了他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节五天的行程,包括主持祭祖、省亲、访友,从初一到初五,论路程,等于围着苏州城转了五圈。

要说古时“春运”高峰和今天完全是错开的,却也不尽然。至少,古时的“春运”人流和今天有一个相同的群体:学生。

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诸如京城国子监等高等学府就读的学生们。明朝正德年间的名臣杨廷和是四川人,青年时曾在京城国子监就读多年,他回忆自己读书时归乡省亲的过程:先走路,后转船,最后平安到家。

又双叒叕春运了!那么古人的春运是怎样的?

如此艰辛,政府当然也关心。和今天发生活补助一样,古时政府对学子也有类似的补贴。唐宋明三朝,临到春节时,都会给归乡的学子发过节费。明朝更实在,不但发钱还发东西,主要是米粮和生活用品。

明初大儒宋濂曾在一篇文章里如此教育学生:“我读书的时候,基本是饥寒交迫。现在你们赶上了好时候,连过年回家政府都给你们发钱送东西,难道还不知道好好学习吗?”

晚明开始,东南沿海的“春运”就和今天有些像了,彼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生,苏州、杭州、泉州这些大城市尽是从内地来的“外来务工人员”,逢到春节的时候,整个城市里的人几乎走了一大半。

晚明文人张浦就曾感叹说,一到春节,城里反而不方便了,去酒楼喝酒,连酒保都少了很多。许多大户人家里的仆人多来自内地农村,每逢过年,他们只好轮流归家省亲。

汪道昆在文集里讲,晚明江南,每到春节前,道路和码头都会变得拥挤。路费也水涨船高,雇船的费用要比平时增加三五倍。

清朝康熙年间,巡抚汤斌还曾出台政策,严打“春运”期间的乱涨价行为。

从达官显贵到穷老百姓,古人的春运,比现代人恐怕更不省心。

又双叒叕春运了!那么古人的春运是怎样的?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