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20160202期赤水河——盐运文化的见证者

琪官Kafka
2016-02-02 19:34:18

探索发现20160202期

  贵州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略显贫瘠,就是因为它的交通。也正是这个原因,让赤水河这条不显山不露水的大河,更加弥足珍贵。在交通依靠自然或者人力的年代,赤水河成了沟通贵州南北的重要水道。这其中,绵延了一千多年的川盐入黔成为赤水河航运的历史上最为浓重的一笔。川盐从四川合江在赤水河上一路向南,逆流而上。这条全长约500多公里的黄金水道,由纤夫的臂膀和盐工的双肩最终铸就。不计其数的船工和盐工在这一路上走出了一条血泪交织的古盐运航道。

  赤水河土城河段

  位于山谷之中的赤水河河道狭窄,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为运盐之路徒添了无数的艰难,船工们为逆水行船,避险滩,以性命相搏,积累起了行船的智慧;盐工们在转运食盐的路上,爬山涉水,只为能从盐商那赚取养家糊口的一点银钱,为渡过仅15公里长却无法行船,最为狭窄险要的吴公岩,盐工们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山路,和悬崖峭壁的边缘。然而,正是生活的艰辛,让这些船工和盐工们走出了这首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古运盐航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赤水河航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赤水河沿河繁荣起了诸多渡口,古镇,盐号。船工和盐工用血汗换来自己美好生活,他们在为自己奋斗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文明,片中不仅展示着他们作为文明创造者的一面,也展示着作为普通人平凡生活的一面。

  来自滇,黔,渝,湘,鄂,苏等地的经济和文化被引入到了当地,各种美食,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盐运文化、船帮盐帮文化。赤水河成为全省为人艳羡的富足之地。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多元化,赤水河盐运历史逐渐终结。片中从一名普通修路工人视角,展现了公路给赤水河沿岸城镇和居民带来的重大改变;也从一名现代船工的经历,重新阐述了如今赤水河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赤水河航运,不仅仅是盐运的文化,也是人的文化,是贵州普通劳动人民留给后世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