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转型 旧罐装新货 泉州产鱼罐头成非洲高档菜肴
工人在生产线填装鱼罐头 泉州晚报讯(记者 刘倩 通讯员 潘雅玲 丁旭东 文/图)春节期间,泉州企业生产出口的鱼罐头,从原本的小菜、甜点摇身一变成为非洲一些国家正餐上的高档菜肴,这样的转变也让泉州几家企业的产品出口量增长率达两位数。2012年才首度出口鱼罐头的泉州,到2015年度出口量已达到4116.16吨,出口货值1126.0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05%、49.39%,水产品出口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水果罐头厂 谋求转型 热气腾腾的鱼罐头产品刚出锅炉,传来一阵扑鼻的鱼香。2013年以前,正农(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传出的可不是这股味道,这家从上个世纪便开始出口果蔬罐头的企业,在这一年迎来了转型的关键一步。 收购本地农户种植的荔枝、龙眼、杨梅等,加工成罐头出口实现产品附加值提升,这原本是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双丰收的事,然而原料供给、加工成本等问题却日益凸显。 “一是泉州很少有集约化的果蔬种植基地,向散户收购不仅费时、成本高,而且供应不稳定;二来水果季节性强,即使没有订单,应季水果也要赶趟加工,产品就只能以产代销,而本地水果罐头一旦过了春节就开始变色,价格大受影响;第三,像荔枝、龙眼必须要人工剥皮、去核,加工一吨荔枝仅是人工成本就高达1000元-1200元。”正农公司副总经理蓝建华说。出于原料供应、人工成本、产品保质期等多方考虑,正农在2012年确定了转型方向,从生产水果罐头转向鱼罐头。 远洋捕捞提供充足原料 “漳州是全国鱼罐头出口大市,但同样海洋资源丰富的泉州却一直没有深加工的水产品出口,我们很早就建议相关企业可以尝试往这个方向转型。”泉州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同为水果罐头生产销售商的安溪县易利食品冷冻有限公司已经出口了第一批鱼罐头,利润率较水果罐头更高。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泉州远洋渔业的迅猛发展,本地水产品大批量深加工也有了条件。 2012年,泉州仅有4艘远洋渔船,2014年发展到33艘,截至2015年底已经有54艘,几年间作业海域也从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向非洲渔业合作项目拓展,已实现近海、中海、深海全覆盖。更为重要的是,从2014年9月开始,我市远洋捕捞船回泉卸货,真正实现了泉州远洋渔业零的突破,为水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给。2015年,泉州口岸远洋捕捞水产品的卸货量已跃升至近3万吨,位列全省第二,不少漳州地区的鱼罐头生产厂家也从泉州购买原料。 远洋捕捞的鱼卖相好、新鲜度高,适合整条鱼成罐。蓝建华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出口近5000吨鱼罐头,其中一半的原料来自于远洋捕捞。 在发展中国家做高端货 2013年下半年,正农的鱼罐头正式走出国门。转型第三年,鱼罐头出口所创造的产值就超过了企业做了几十年的水果罐头业务,并且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更加坚定了转型方向。 “举个简单的例子,鱼罐头的加工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平摊下来加工每吨鱼罐头的人工费用只要350元,比加工水果罐头少450元-850元。”这个不大的厂房每天要“吃掉”约50吨原料,产出约30吨的成品。蓝建华告诉记者,正农所生产的茄汁鲭鱼罐头和茄汁沙丁鱼罐头,在非洲属于高档餐桌消费品,公司有一半的出口业务聚集在非洲。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其鱼罐头已经占领了加纳全国1/3的市场。 鱼罐头在非洲大受欢迎,2016年正农又有了新的目标,便是在非洲市场做自己的品牌,“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预计新的一年里出口鱼罐头量能达到1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