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的《似水年华》:荷里活中的社会派大师

行距版君
2016-02-15 12:47:59

文/梦见乌鸦

香港有个荷里活,荷里活里有个陈果。

明白这句话内涵的应该都是香港电影影迷。在香港这片娱乐的海洋中,陈果可以称得上是活化石了。个人感觉他的地位有点像好莱坞的吉姆·贾木许,一个唯一在好莱坞拍摄欧洲系的导演。陈果也是一样,拍摄文艺片起家,却有别于许鞍华、张婉婷、张之亮等香港主流文艺电影导演。陈果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质感和内涵,有别于香港各色文艺大师,他的作品有着典型的社会学倾向,特别强调一种处于边缘、颠覆位置而同时又具有折射社会文化的质感,法国学者福柯(M.Foucault)就以“异类空间”来解构陈果的电影,也为其打下了一个鲜明的标签。所以说陈果是香港电影圈的异类,活化石。

陈果的《似水年华》:荷里活中的社会派大师

最后北上的异类

而如今这位“活化石”也开始随波逐流,香港回归20年,香港导演北上内地,继往开来。不同类型的导演在过去的时间里都交出了不同的答卷,香港导演已经占领内地,就像今年大年初一四部新片中,有三部是香港导演的作品一样。但最初我认为陈果他绝对不会北上。因为他的个性和另类,其作品的属性和风格,并不是内地喜欢的类型。但这个判断在今年(还真是猴年)情人节宣告错误,一部《谋杀似水年华》,是陈果北上内地的首部作品,他也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导演中,最后一个北上的。

今天不是说《谋杀似水年华》,而是说陈果,这名非常有才华且个人很欣赏的导演,他的北上,究竟会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会为内地影市带来怎样的新面貌?

回归三部曲

说道陈果,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回归三部曲”,这是指的陈果在97香港回归前后拍摄的三部电影,也是最出名的作品。其中首部《香港制造》是陈果仅用了50万港币拍摄的小成本作品,自己身兼导演、编剧、剪辑三职,并挖掘当时还在深水埗扔纸飞机的李璨琛。电影讲述两个在公共屋邨区成长的边缘青少年的故事,虽然票房不佳,但技惊四座,获得第17届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大奖,至此名不见经传的陈果一鸣惊人。

陈果的《似水年华》:荷里活中的社会派大师

随后98、99两部作品,都是以回归为主题,《去年烟花特别多》将目光投向香港底层社会中,在97之际对香港回归的生活和心态;《细路祥》则以一个香港小男孩和从内地非法移民到香港的女孩的角度,反映香港时局的变迁。三部电影奠定了陈果在香港导演中的异类属性,乃至后来的“后97三部曲”(《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人民公厕》)同样如此,同样是拍文艺片,同样如许鞍华、张之亮那样关注底层社会,为什么陈果偏偏要打上异类的标签呢?

边缘生命的呐喊

陈果的电影带有典型的社会派标签。

回到开篇福柯的“异类空间”理论,陈果的作品又是处在怎样的空间中呢?看过其作品的都会发现一个特殊的标志贯穿其作品始终,那就是极为边缘化的空间,比如《香港制造》中的公共屋邨区,《细路祥》中油麻地旧区、《人民公厕》中的厕所,《榴莲飘飘》中的钵蓝街,《香港有个荷里活》中的大磡村,《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中的坟场和破旧的小巴。电影总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空间展开,这些空间是边缘文化的代表,他不像《笼民》《天水围日与夜》《岁月神偷》那样将目光投向小老百姓的生活空间,而是那些特定存在于某个区域,具有历史与文化氛围,且能表现出了土生土长的人的思想理念和生存法则的场景空间。

就像《香港制造》,在香港多数青少年生长在居住条件非常恶劣的贫民区中,生活贫苦、愤懑、挣扎、暴力发泄,揭示香港华丽的都市空间背后晦暗不明的一面。而陈果认为,这类空间最能显示人类行为偏离社会规范的情状,而生活或者工作在这些场所中的角色,全都不容于社会的法制、政制及道德规范下,代表了异类文化,而异类的空间带来了异类的生命,说白了就是“边缘化”。但恰恰就是这些“边缘化”的特色,更能代表一个浮华表面之下,最直接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心理。

陈果的《似水年华》:荷里活中的社会派大师

就像“回归三部曲”,展现的就像香港人在回归前后最普遍的心理,邨区少年在牢笼中的挣扎(《香港制造》);英国驻港部队解散、退伍军人回到家中面对的生活(《去年烟花特别多》);祥仔的奶奶离世、菲佣离开、玩伴被遣回大陆,香港上一代的记忆和历史,如同这个城市的殖民岁月一同消失(《细路祥》)。

这也是陈果电影社会派的体现之处。

文艺向左,商业向右

陈果的特点很新鲜,体现在以上这些著名作品中,但这些风格属性和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能否在大陆市场上生存呢?诸位也不必担心,陈果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其文艺作品的风格上,很多影迷了解陈果也是如上作品,却很少知道知其商业电影的才华。

陈果的处女作就是一部商业片,1993年的《大闹广昌隆》,张小娴陈庆嘉编剧的鬼片,两个人是情,三个人是孽,如《胭脂扣》那般的情愫。陈果另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刻画角色,只不过如今善于刻画角色的导演很多,不能算是陈果独一无二的标签。在他的文艺片中,边缘符号下的人性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是有目共睹。

在拍摄完“后97三部曲”之后,陈果取得一定的强势地位,其制片路线也开始改变,开始在保持自身风格的情况下,融入商业体系,也就有了大名鼎鼎的《三更Ⅱ之饺子》,一部让人心惊肉跳的电影。在该片中,陈果的风格依旧,依旧是破旧筒子楼中的鬼婴传说,依旧将一个过气女星为求青春的心态描写的入木三分。本片之后,陈果开始专心制片大量商业电影,《A1头条》、《桃色》、《全城热恋》等著名的作品都是陈果监制。

陈果的《似水年华》:荷里活中的社会派大师

在拍摄完“创意香港”企划的《香港四重奏》短片之一后,陈果再次迎来了大展拳脚之处,李碧华的《迷离夜》中,他导演了最后一个故事《惊蛰》,将目光投向了香港街头惊蛰时分“打小人”的习俗,通过一个游荡在街头的女鬼带出了香港时下社会不安以及迷茫的状态,卢海鹏那个角色甚至直接取名为“梁震婴”。这个故事是全片最好看的一个,同样是陈果边缘、异类空间的代表,以及人性的剖析(说实在的,陈果还真的喜欢拍惊悚片)。

陈果的年华似水

如今,为什么期待陈果北上的第一部作品。除去陈果在横跨文艺与商业电影上的才华之外,就是陈果的个人风格,与《谋杀似水年华》的匹配度。

陈果的《似水年华》:荷里活中的社会派大师

说来半天“社会派”,究竟什么是社会派呢?这个词最初是一种小说流派,起源于日本推理小说,该派作家大都把探索的情节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展开,表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社会派推理则更注重的是对于人性的描绘与剖析,以及各种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比如日本著名《砂之器》、《白色巨塔》等作品都是社会派小说。

而《谋杀似水年华》是蔡骏的第一部社会派小说,说道这里,诸位也就明白了。用句大白话来说,社会派导演陈果与这部电影“八字吻合”。追寻谋杀似水年华的真正凶手?期待陈果的新作!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