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0岁的朱元璋,靠什么开创了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
公元1368年,不到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按照后世的评价是“日月重开大宋天。”现在在南京明孝陵,至今还树立着“治隆唐宋”的石碑。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开始逐步崛起,最后推翻了残暴的蒙元,建立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
一、极佳的地理位置和本身的灵活 朱元璋起初在濠州郭子兴的手下干活,虽然朱元璋干的非常出色,但是绝对不可能成为这支军队的领导者。后来朱元璋被郭子兴打发到到外地发展势力,朱元璋在和州地区站稳了脚跟。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一支在名义上归属郭子兴的军队。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运气太好了,那么多文臣名将都被他遇上了。徐达、常遇春、郭英、李善长、朱升等人一个接着一个到了朱元璋的麾下。此时朱元璋只是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中微不足道的一支力量,元廷根本没有把朱元璋当回事,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领导红巾军主力的刘福通。朱元璋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经过三次努力,攻下了东南第一重镇金陵。这里成为朱元璋发家的根基之地,也是明帝国初期的首都。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当时是东南地区的中心,对金陵的形容是虎踞龙盘、王气部满江。朱元璋占据了这个地方以后,元廷十分的忌惮,一直想进攻朱元璋。这时朱元璋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朱元璋的北面是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拥立了小明王,他是元廷主要的打击对象,正好替朱元璋挡住了元军。此时的朱元璋还很弱小,他不得不与周边的起义军打好关系。他的东边是有仁君之像的张士诚,张士诚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进攻朱元璋的打算。而西边是徐寿辉,本来他对朱元璋没有什么威胁。但是徐寿辉的部下陈友谅取代了他,陈友谅可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他一直想东进,朱元璋的麻烦来了。
二、接受元廷册封,与南方枭雄决战 陈友谅的地盘在今天的江西和湖北,这里属于长江的中游。他一直想顺江而进消灭朱元璋,陈友谅的军队有将近60万,而朱元璋只有20万多万。陈友谅的战法真是不要命,他几乎倾巢出动,带着庞大的舰队向朱元璋发起了进攻。此时北方的红巾军已经被元廷消灭,朱元璋将独立面对强大的元军。东边那个张士诚看着老实,但是他随时可能趁火打劫。考验朱元璋的时候到了,朱元璋的表现很有水平。他首先向元廷称臣,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稳住了元廷,自己的北方就不在有危险。而张士诚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朱元璋不战败,他不会主动进攻。就这样朱元璋带着自己的大部分军队与陈友谅展开了决战。
鄱阳湖之战是一场关乎朱元璋命运的战争,他输不起。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可能超过80万。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厮杀时,张士诚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这注定了他的悲剧。他不明白无论谁获胜,下个一目标就是他张士诚。最后朱元璋以少胜多战胜了陈友谅,朱元璋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了中国的中部地区。这时朱元璋调头回师进攻张士诚,张士诚虽然经过一番抵抗,但终究成为了刀下之鬼。随后朱元璋收拾了那个来回反复的海盗头子方国珍,至此朱元璋控制了几乎整个南方。他即将与北方的元廷决战,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三、元廷处于内乱之中,军队久不征战 就在朱元璋统一南方的过程中,北方的元廷也没有闲着。这帮草原贵族们正在忙着打内战,几个派系的军队相互死磕。等他们分出胜负、确定位置的时候,南方的朱元璋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元廷试图以高官厚禄安抚朱元璋,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谁还搭理你呀。1367年冬天,朱元璋派遣徐达统帅大军25万,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北伐。有很多人认为蒋介石的北伐也算成功的北伐,但是他只是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各地的军阀还是各自为政,客观的说只能算成功了一半。而朱元璋的北伐则是实实在在的统一,驱逐了统治中国89年的游牧民族,实现了“胡虏无百年之运”的预言。
其实元廷还有相当的实力,最起码蒙古士兵还会骑马,比满清时期的废物八旗强多了。但是朱元璋的军队更强,这支军队经过长期的战争,已经成为了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明军的装备、规模都强于元军,这就注定了元廷的失败。还有就是统帅部的差异,元廷方面只有一个王保保,还得不到充分的信任。而朱元璋阵营的名将太多了,王保保再厉害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还有就是朱元璋的民族瓦解政策,对于被俘的元军和元廷官员,他做出了妥善安置。对于主动投降者,保护他的生命和财产。北方的很多官员和地方势力都是主动向朱元璋投降,朱元璋本来计划耗时三年的北伐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1368年,徐达的大军进入元大都,元廷皇帝逃往草原,元廷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