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追悼会什么时候举行哪里举行?明星出席阎肃追悼会都有谁?
“一片丹心向阳开”,是阎肃笔下革命者的诤诤誓言,也是他一辈子的生动写照。阎肃出生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年仅7岁的他随全家逃难到重庆,十几岁考取重庆南开中学,在学校他读到了《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籍,秘密参加党领导的外围组织,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 1952年,作为共青团西南青年艺术工作队宣传员,阎肃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受志愿军指战员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鼓舞,朝鲜归来,他调入西南军区文工团,穿上军装。1953年4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撤销,他被编入空政文工团,一干就是60多年。 空军有关方面介绍,倾心基层官兵、为战斗力服务是阎肃奋斗一生的价值追求。他最爱穿的是军装,最爱去的是军营,最爱写的是军歌。通过一部部作品,他把满腔的爱倾情回报部队,把全部的才华无私奉献给官兵,每一首军歌都成为激励官兵的“冲锋号”。 1960年春节刚过,他下连锻炼。一年的军营生活,给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我爱祖国的蓝天》一挥而就,成为空军官兵最喜爱的歌曲。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江姐》,被数百家文艺团体排演半个多世纪,演出1000多场次。1964年11月,被歌剧《江姐》深深感动的毛主席在中南海单独接见了阎肃,并送给他一套《毛泽东选集》。 1987年,面对改革大潮,他一曲《军营男子汉》,以铿锵的独白阐释战士的光荣。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受空降兵15勇士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事迹感染,他连夜创作出《云霄天兵》,唱尽战士豪迈。 空军有关方面表示,从军从艺60多年来,阎肃始终坚定爱党报国信念,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崇高使命,把真诚为民为兵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坚持为信仰而歌、为时代放歌、为强军高歌,先后创作《江姐》《党的女儿》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参与策划《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复兴之路》等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十八大以来,80多岁高龄的阎肃,老骥伏枥,意气风发,追梦筑梦,参与策划《胜利与和平》《强军战歌》等多场国家和军队重要演出任务,创作《全心全意》《风花雪月》等多首歌曲,传播弘扬强国强军正能量。 2014年10月15日,他受邀参加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军旅文艺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界人士的赞扬。 “阎肃是党的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一辈子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始终模范践行党的文艺路线。”空军方面如此评价老人,他带头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各种考验诱惑不动摇,敢于同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作斗争,以高尚的人格修为和卓越的专业素养,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立起了党的文艺工作者和军队文艺战士的好样子。 去年11月中下旬以来,中央和军队主要媒体对阎肃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为阎肃举办了作品音乐会、艺术成就研讨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他的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授予阎肃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据介绍,阎肃脑梗住院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军委首长十分关心阎肃的病情,中宣部、文化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领导先后到医院看望,空军党委、首长和政治部领导对阎肃的病情高度重视,专门对医疗救治做出部署,空军总医院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医院看望慰问。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