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贝叶经”现身融城 有千年历史

优你畅阅
2012-10-10 12:22:33

  纤薄的页面,清晰的文字,精美的涂金,这件文物就是融城市民王钦忠收藏的“贝叶经”。昨天,记者在王钦忠家见到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贝叶经”(如图)。

  该“贝叶经”共有260页,厚约13厘米,页面长约50厘米,宽约5.5厘米,每张页面上都清晰刻着工整的圆形文字。有着多年收藏经验的王钦忠告诉记者,这件文物应该属于傣文“贝叶经”,是他不久前从一个古董商手里买来的,准备捐献给福清的寺院妥为保管和研究。

  据福清市收藏协会会长李振华介绍,从这件文物的制作工艺以及文字推断,应该属于“贝叶经”的一种,而从保存状况来看,这册“贝叶经”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据了解,“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因在贝多罗树叶上刻制、书写而得名,有着1000多年历史,大都用梵文、傣文等文字刻写,是东方悠久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佛教、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现在发现留存“贝叶经”的国家有印度、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和斯里兰卡等。而傣文“贝叶经”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文化的象征,素有“刻在树叶上的傣族文化”之称。在未使用纸张前,傣族社会所有的历史事件、天文历法、法律法规、风俗民情、傣医傣药、生产生活、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都刻写在制作精细的贝多罗树叶上,并世代相传。在云南,每一座佛寺里都有一个专门存放“贝叶经”的藏经阁,并受寺僧严格看管。2008年,“贝叶经”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在2009年上海崇源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册页面长44厘米、宽5.5厘米的傣文“贝叶经”曾拍出100万元的高价。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