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屡破奇案的“三大神器”是如何炼成的?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19514157479100680/

1条回答
待看花落 关注
2019-07-31 06:36:26

题主说的是“青天三铡刀”吧!青天三铡刀又名御铡三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三口铡刀,乃是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开封府尹包拯的最高刑具,为宋仁宗赵祯钦赐之物,见铡刀便如皇帝亲临。因拥有先斩后奏之权,故而青天三铡刀便成为了包拯屡破大案的“三大神器”,《三侠五义》中说此为公孙策所设计铸造,而另有说法认为或许源于上古“三大邪刀”。

“青天三铡刀”的来源,乃是《三侠五义》中公孙策所设计制造

清代小说家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乃是我国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不仅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且对包公断案的文学作品、戏曲和影视剧产生了极大影响。而“青天三铡刀”的源头,正是出自于该书第九回“断奇冤奏参封学士,造御刑查赈赴陈州”。

△宋仁宗赵祯影视形象

按照书中所述,宋仁宗年间陈州大旱,皇帝派四国舅到陈州放粮,包拯认为此等大事不该用皇帝宠信之人,因而直言上鉴,于是宋仁宗便加封包拯为龙图阁大学士,仍兼开封府事务,前往陈州稽查放粮之事,并统理民情。包拯怕不能服众,于是皇帝又赏了他御札三道(御札:皇帝的手诏)。

包拯下朝之后,对公孙策说道,“圣上赐我御札三道,先生不可大意。你须替我仔细参详,莫要辜负圣恩。”

△公孙策影视形象

公孙策回到房中,千思万想,猛然间醒悟,于是研墨蘸笔,先度量、设计铡的尺寸,注写明白,后又写了铡的制作方法,并分上、中、下三品,龙、虎、狗的式样。故意将“札”字写作“铡”字,将“三道”写作“三刀”。

包拯将图纸细细看过之后,不由满面春风,口中连连称赞,“先生真天才也!”于是立即找来木匠,连夜按照图纸的样式赶制出样式来。在公孙策的指点之下,木匠们折腾了一个晚上在,这才将三口铡刀做了出来,包拯上朝前一一查验过后,便命人用黄箱盛上,抬至朝中,预备御览。

△包拯影视形象

上朝之时,包拯命人将三口铡刀抬至朝堂,对皇上奏道,“如有犯法者,各按品级行法”。皇上也已经明白了包拯的用意,是借“札”字之音改作“铡”字,做成三口铡刀,以为镇吓外官之用,不觉龙颜大喜,称羡包公奇才巧思,立刻准了所奏。

包公自奏明御刑之后,便吩咐公孙策督工监造,务要威严赫耀,更要纯厚结实。便派王、马、张、赵四勇士服侍御刑:王朝掌刀,马汉卷席捆人,张龙、赵虎抬人入铡。公孙策每日除监造之外,便与四勇士服侍御刑,操演规矩,定了章程礼法,不可紊乱。

而这三口铡刀,便也成为了现如今包拯断案作品之中,声威赫赫的“青天三铡刀”,简直成为了包拯的另一个明显符号。包拯断案之后,往往伴随着“开铡”两字将罪犯绳之於法,也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例如京剧《盗御马》,河南豫剧的“四大铡”(《铡赵王》、《测美案》、《铡郭嵩》、《测郭槐》)等。

传说:“青天三铡刀”或许源于上古“三大邪刀”

有一种说法认为,“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口铡刀源自于上古“三大邪刀”,即“龙牙刀”、“虎翼刀”、“犬神刀”(开封网:北宋开封府三口铡刀的来历)。

传说,上古时期在锻造“三大邪刀”时,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纠缠。到了夏朝末期,“三大邪刀”为居住在开封昆仑山,也就是青丘山“倾宫”的夏王桀所拥有,被供奉在夏朝太庙之中,乃是夏桀实施暴政的凶器和见证物。

而根据山东《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2010年第11期《龙牙、虎翼、犬神》一文中说:“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遮天、鬼哭狼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而到了东汉末年,世道大乱,“三大邪刀”再度现世,为李傕所拥有。根据《三国志》记载,“李带三刀,手复与鞭合持一刃(带三刀,执一刀)。侍中、侍郎见带仗,皆惶恐,亦带剑持刀,先入在帝侧。”而这其中的三刀,便被认为是由传说中的“三大邪刀”再造而成。

东汉建安三年(198年),李傕被梁兴、张横等击败斩首,曹操下令夷灭三族。李傕死后,又将损坏的“三大邪刀”碎片埋于商朝太庙之中。

时间来到北宋时期,著名铁匠韩蕲在开封一带发现了商朝太庙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的碎片。据说,当时“三大邪刀”碎片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韩蕲将碎片带回开封城里后,与宫廷铸剑师合力打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口铡刀,并经北宋天子御批,存放在开封府内。时任开封府尹的包拯成为第一个掌管“降龙”、“伏虎”、“斩犬”三口铡刀的人。

不过,这个说法实在有些离奇,太过富有传奇色彩,大家看了权当一乐,不必深究。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铡”字虽然出现的较晚(元朝时期),但是在元杂剧中,已经开始将铡刀视为了皇帝特赐的刑具,可与“势剑”(尚方宝剑)同等对待。因而石玉昆在创作《三侠五义》时,便将其编入了包公故事当中,并对后世文学作品、戏曲和影视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