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克服了艰难的地理环境远征突袭对方的经典战例?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78485351724892430/

1条回答
珉思苦想 关注
2020-01-06 06:56:19

奇袭战,是战争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指的就是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在历史上诸多的典型战例中,长途奔袭取胜的战例并不少见,即使考虑到克服艰难地理环境这一因素,这种长途奇袭的战例仍然有不少,简单列举三例。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奇袭上千里,跨越沙漠攻打伊稚斜单于

元朔六年(前123年)漠南会战后,对于汉军的打击已经是一筹莫展,无奈之下便企图“诱罢汉兵,缴极而取之”,意思是引诱汉军攻打漠北,企图以逸待劳的击溃汉军。而汉武帝为了彻底消灭匈奴,在经过认真准备后,也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东北部的左、右贤王发动总攻。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是制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为此,汉武帝先后调集14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10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

卫青出塞后,得知了伊稚斜单于的确实驻地,便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两部合并,从东路出击匈奴军侧背,自率精兵直攻匈奴军。卫青大军出塞一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伊稚斜单于所部相遇,双方激战一整天,卫青利用沙尘暴派兵从左右包抄,将匈奴军队团团围住,伊稚斜单于见势不妙率壮骑数百从西北方向突围逃走,汉军追击不及。此战卫青歼敌1.9万余人。

另一路,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后,北进两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霍去病率军猛攻,大破匈奴军,俘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以1万的己方损失,歼敌七万余人,匈奴左贤王部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左贤王率亲信弃军逃走。霍去病挥军追杀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得胜而回。

漠北之战汉军共歼灭匈奴九万余人,匈奴左右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匈奴单于不敢再在大漠北缘立足而向西北方向远遁,因而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魏灭蜀之战:邓艾翻山越岭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汉灭亡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曹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兵分三路进攻蜀国,其中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由于蜀汉内部政治斗争,导致主帅不在汉中,虽然姜维通过巧妙的指挥避免了被围歼的危险,但没有主力驻守的汉中还是被钟会主力拿下。听说汉中和阳平关失守后,姜维率军与北上来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等部队会合后退守剑门关,与钟会主力相互对峙,而邓艾则抵达了阴平路口。

由于阴平道人迹罕至,很难容许军队通过,因此蜀汉对于此路根本没有任何防备。由于钟会十三万主力被剑阁关挡住,邓艾便提出了“偷渡阴平,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的大胆计划,于是“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邓艾偷袭成都路线

当邓艾率领着精疲力竭的军队渡过阴平后,涪城守将马邈投降,邓艾大军得到补充后继续前进,又击败诸葛瞻,进而攻占绵竹,之后立即向成都进军。当邓艾率军抵达成都后,刘禅接受谯周的意见开城降魏,魏军占领成都,蜀汉正式灭亡。

蔡州之战:李愬雪夜入蔡州,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曾大力削藩,自元和九年(814年)起便开始对淮西用兵,讨伐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但却久战无功,至元和十二年(816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又命袁滋挂帅,袁滋也无战功,李愬便上疏自荐,愿到前线效力。

元和十三年(817年)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的天气,趁着叛军放松警戒,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一路势如破竹直取吴元济。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三十五里,迅速抵达蔡州。

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然而由于守城将士松懈,始终未曾发现敌军到来。李祐、李忠义便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随后打开城门,唐军顺势入城。接着,唐军又依法袭取内城。到鸡鸣时分,李愬已经进兵至吴元济外宅,直到此时叛军才有人反应过来,急告吴元济官军来临。

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毁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