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提出设立生育基金的“专家”更吓人的“专家”来了,再次挑战大家的情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首先从文化上,我们要进行鼓励”。他举例称,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如果一个家族中的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
一个政法大学教授的嘴里,居然冒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沉渣话语,违和感绝对爆棚。在这个时代,在当下中国,有这种思维的人依然存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来自政法大学的教授都持此观点,那就太可怕了。换言之,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意识距离现代文明还颇有距离,但差距大成这样,我们还是会担心的对不对?
首先,对丁克征“社会抚养税”,是严重践踏个人权利的行为,于法不合。正如我在上一条问答所说,有人还是喜欢以一刀切方式解决问题,却忽视了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性。
其次,“专家”的看法实在太陈腐。中国人吃“孝文化”的亏,其实起码吃了两千年。不是说孝顺老人不对,而是中国的孝文化早已专制化,它忽略是非,只认权威。为什么中国家庭直至今天仍然缺少平等沟通的空间?原因很简单,个体从未平等,只要道理谈不拢,立刻就摆身份,“我是你长辈,你凭什么不听我的?”或者“我是你长辈,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我说错了又怎么了”,一句话就让沟通变成了单方面镇压。
也正因此,中国人的哲学往往是讲人情,不谈对错,更不讲逻辑。反正再没有道理,再不讲逻辑都好,把长辈的身份拿出来,让你“孝”,你就得乖乖听话。
以“孝”字为旗号,逼婚逼生孩子,更是中国家庭常见的悲剧。它与现代文明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反倒是困扰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高墙。
刘志彪的生育基金本来就够荒唐,没想到一早又来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胡继晔,不仅提倡设立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征税,荒唐至极。
胡叫授
胡叫授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中华民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愚孝思想(胡自己真信这个么?),二是生育关系当政者,还关系到祖孙万代。生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我有生育的权利,我也有不生育的权利,连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胡叫怎么成了教授?三,从战争的角度也要鼓励生育。一个教授安的什么心,竟然鼓吹战争?现代战争是靠人数获胜的?水平如此之差的胡,怎么评上的教授?
你如何看待胡叫授的对丁克征税的说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请某些“经济学家”放过底层的“韭菜”们吧。
昨天刘志彪和张晔两位教授提议建立生育基金,立刻遭到了网友的批评,我本来想刘、张二位教授的想法就已经很逆天了,不成想刚刚过了一天,立刻又有一位专家出面为该提议背书,将生育基金的提议进一步“改进”,提出未来可能会对丁克征税。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写道: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过一句话:我在北京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多年来有一个经验,就是不要轻易去提加税的建议。因为这建议很容易被政府吸收,政府最容易听的意见就是加税。
昨天我也在针对生育基金的文章里写道,在目前国际、国内大形势下,经济学者们想解决经济压力问题的出发点固然不无不可,但作为专家就应当从更专业、更精深的角度来考虑创造经济增长极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毫无建树地在人口红利优势下,继续针对如何维持人口红利而“贡献”点子。
这种不考虑如何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生活满足感和精神追求,而只知道一味曲意逢迎的做法,实在衬不上“经济学家”这个名头。
刚刚我在朋友圈写了三句话:
(1)别幻想着又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同时还幻想着马儿们都感恩戴德;
(2)割韭菜也要讲究韭菜的生理周期和自然规律,只想着割又不给韭菜上点肥,还指望着韭菜能长得好?
(3)作为经济学者,不考虑如何解决经济压力和发现新的经济增长极,只知道宰牲祭天,这种“经济学者”要么是懒,要么是蠢,要么就是单纯的坏。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民间对于同性关系都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那么男女(甚至同性)之间是否愿意结合、以何种方式结合、结合后是否愿意进行性行为、是否愿意生育子女、在政策条件下生育几个子女,这些问题都是民众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而某些经济学家们却只将眼界局限在了生育这一件事情上,并且为婚姻这种社会关系强行施加了某些义务,令本应该是精神寄托、温暖舒适的家庭,掺杂进了冷冰冰的强制条件。
这样的家庭,就失去了家庭本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转而变成了用以生育的工具和机器。
而且,这些“经济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的另一个体现,在于他们幻想着每一个男人和每一个女人,都能够结合成为健康的家庭关系,以及每一个人都天生能够健康的进行生育。
然而,这可能吗?
我们姑且假设每一个人都有想要组建家庭的意愿,且每一个男女的性取向都是异性,如果要求每一个40岁以下的公民必须缴纳生育基金,那么:
(1)剩男剩女们怎么办?如果一辈子都找不到配偶,是不是生育基金就只能等着40岁以后才能取出来?
(2)男女结合之后,男方或女方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生育,是否也只能等着40岁以后才能提取出来?(你们又不给利息,凭什么要我们无息存款?)
(3)家庭经济条件差,对于生育、生养缺少条件支持,本就捉襟见肘,却偏要强令生二胎,同时还扣工资,这是不是更令这样的家庭雪上加霜?
现代家庭,生养子女本就是一项“资金浩大的工程”,在生育子女之前,都会进行更为长远的规划,而现在却蛮横地要求必须生两个,不然就扣钱,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如果这样的提议通过的话,那么对于每个人而言,似乎天生就欠了国家两个孩子。
就像今天流行朋友圈的一个新名词——云绿帽:
本来强制对二胎提议设立生育基金,就已经很过分了,今天中国政法大学的胡继晔教授又进一步提出针对“丁克家庭”征税——这还真打算在割韭菜的时候,连韭菜根都割掉了?
如果胡继晔教授的提议成立,那么猜测,会有大量有丁克意愿的男女,拒绝结婚而以男女朋友的形式进行结合以避免“丁克税”。这样想来,“丁克税”变相地剥夺了公民缔结婚姻的权利。
至于胡继晔教授在文章里大书特书传统儒家观念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乃大”,姑且不论这个观点是否是传统、腐朽的观念,这个观点所透露出的最大观点依然在于:
组建家庭的唯一目的和意义,只在于为父母繁育后代。
这样理解的话,是不是可以推定,胡继晔教授的观念里,韭菜存在的唯一用途,就是在于繁衍更多的韭菜。
比提出设立生育基金的“专家”更吓人的“专家”来了,再次挑战大家的情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首先从文化上,我们要进行鼓励”。他举例称,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如果一个家族中的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
一个政法大学教授的嘴里,居然冒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沉渣话语,违和感绝对爆棚。在这个时代,在当下中国,有这种思维的人依然存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来自政法大学的教授都持此观点,那就太可怕了。换言之,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意识距离现代文明还颇有距离,但差距大成这样,我们还是会担心的对不对?
首先,对丁克征“社会抚养税”,是严重践踏个人权利的行为,于法不合。正如我在上一条问答所说,有人还是喜欢以一刀切方式解决问题,却忽视了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性。
其次,“专家”的看法实在太陈腐。中国人吃“孝文化”的亏,其实起码吃了两千年。不是说孝顺老人不对,而是中国的孝文化早已专制化,它忽略是非,只认权威。为什么中国家庭直至今天仍然缺少平等沟通的空间?原因很简单,个体从未平等,只要道理谈不拢,立刻就摆身份,“我是你长辈,你凭什么不听我的?”或者“我是你长辈,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我说错了又怎么了”,一句话就让沟通变成了单方面镇压。
也正因此,中国人的哲学往往是讲人情,不谈对错,更不讲逻辑。反正再没有道理,再不讲逻辑都好,把长辈的身份拿出来,让你“孝”,你就得乖乖听话。
以“孝”字为旗号,逼婚逼生孩子,更是中国家庭常见的悲剧。它与现代文明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反倒是困扰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高墙。
刘志彪的生育基金本来就够荒唐,没想到一早又来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胡继晔,不仅提倡设立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征税,荒唐至极。
胡叫授
胡叫授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中华民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愚孝思想(胡自己真信这个么?),二是生育关系当政者,还关系到祖孙万代。生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我有生育的权利,我也有不生育的权利,连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胡叫怎么成了教授?三,从战争的角度也要鼓励生育。一个教授安的什么心,竟然鼓吹战争?现代战争是靠人数获胜的?水平如此之差的胡,怎么评上的教授?
还是一个基本常识,生育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权利以任何一种手段进行干涉。对于肆意鼓吹这种陈腐思想的所谓教授,应该予以引导,我们应该尊重人,对于人的不尊重,最后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你如何看待胡叫授的对丁克征税的说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请某些“经济学家”放过底层的“韭菜”们吧。
昨天刘志彪和张晔两位教授提议建立生育基金,立刻遭到了网友的批评,我本来想刘、张二位教授的想法就已经很逆天了,不成想刚刚过了一天,立刻又有一位专家出面为该提议背书,将生育基金的提议进一步“改进”,提出未来可能会对丁克征税。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写道: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过一句话:我在北京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多年来有一个经验,就是不要轻易去提加税的建议。因为这建议很容易被政府吸收,政府最容易听的意见就是加税。
昨天我也在针对生育基金的文章里写道,在目前国际、国内大形势下,经济学者们想解决经济压力问题的出发点固然不无不可,但作为专家就应当从更专业、更精深的角度来考虑创造经济增长极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毫无建树地在人口红利优势下,继续针对如何维持人口红利而“贡献”点子。
这种不考虑如何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生活满足感和精神追求,而只知道一味曲意逢迎的做法,实在衬不上“经济学家”这个名头。
刚刚我在朋友圈写了三句话:
(1)别幻想着又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同时还幻想着马儿们都感恩戴德;
(2)割韭菜也要讲究韭菜的生理周期和自然规律,只想着割又不给韭菜上点肥,还指望着韭菜能长得好?
(3)作为经济学者,不考虑如何解决经济压力和发现新的经济增长极,只知道宰牲祭天,这种“经济学者”要么是懒,要么是蠢,要么就是单纯的坏。
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民间对于同性关系都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那么男女(甚至同性)之间是否愿意结合、以何种方式结合、结合后是否愿意进行性行为、是否愿意生育子女、在政策条件下生育几个子女,这些问题都是民众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而某些经济学家们却只将眼界局限在了生育这一件事情上,并且为婚姻这种社会关系强行施加了某些义务,令本应该是精神寄托、温暖舒适的家庭,掺杂进了冷冰冰的强制条件。
这样的家庭,就失去了家庭本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转而变成了用以生育的工具和机器。
而且,这些“经济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的另一个体现,在于他们幻想着每一个男人和每一个女人,都能够结合成为健康的家庭关系,以及每一个人都天生能够健康的进行生育。
然而,这可能吗?
我们姑且假设每一个人都有想要组建家庭的意愿,且每一个男女的性取向都是异性,如果要求每一个40岁以下的公民必须缴纳生育基金,那么:
(1)剩男剩女们怎么办?如果一辈子都找不到配偶,是不是生育基金就只能等着40岁以后才能取出来?
(2)男女结合之后,男方或女方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生育,是否也只能等着40岁以后才能提取出来?(你们又不给利息,凭什么要我们无息存款?)
(3)家庭经济条件差,对于生育、生养缺少条件支持,本就捉襟见肘,却偏要强令生二胎,同时还扣工资,这是不是更令这样的家庭雪上加霜?
现代家庭,生养子女本就是一项“资金浩大的工程”,在生育子女之前,都会进行更为长远的规划,而现在却蛮横地要求必须生两个,不然就扣钱,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如果这样的提议通过的话,那么对于每个人而言,似乎天生就欠了国家两个孩子。
就像今天流行朋友圈的一个新名词——云绿帽:
本来强制对二胎提议设立生育基金,就已经很过分了,今天中国政法大学的胡继晔教授又进一步提出针对“丁克家庭”征税——这还真打算在割韭菜的时候,连韭菜根都割掉了?
如果胡继晔教授的提议成立,那么猜测,会有大量有丁克意愿的男女,拒绝结婚而以男女朋友的形式进行结合以避免“丁克税”。这样想来,“丁克税”变相地剥夺了公民缔结婚姻的权利。
至于胡继晔教授在文章里大书特书传统儒家观念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乃大”,姑且不论这个观点是否是传统、腐朽的观念,这个观点所透露出的最大观点依然在于:
组建家庭的唯一目的和意义,只在于为父母繁育后代。
这样理解的话,是不是可以推定,胡继晔教授的观念里,韭菜存在的唯一用途,就是在于繁衍更多的韭菜。
当某个提议,令国家的民众存在的意义只剩下生育而剥夺了其他意义的话,这样的提议者就是典型的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