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性多久才会洗一次澡?会有很大的体味儿吗?

3条回答

古代人本来就有五日一浴,十日一沐的传统,也就是说古代的人基本上是五天一洗头,十天一洗澡,当然这事也不是绝对的,既然被写在纸上记录了下来,这本身也不是为普通人定的规矩,古代大多数的老百姓并不识字,纸上的东西压根也不是针对他们制定的,因此也就没有必须做到的义务了.


五天洗头十天洗澡的规矩他主要是针对的读书人,特别是读书科举取士的人,到了汉代,儒学盛行,为了符合儒家的“礼乐”文化,甚至规定每个五天专门放假一天给那些当朝的官员,专门在家洗澡洗衣服刮胡子。

那普通人家不受这个规则的约束,难道他们不洗澡吗?当然不能说完全不洗,而是很少洗,并且洗的次数和时间并不固定,而是很随意的那种,为什么,不会臭吗?当然会,但臭了总比丢掉小命划算。

古代的医疗条件,虽然说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很长的一段时间偶感风寒很可能就要了亲命了,明朝的徐达身上长了个疖子,被朱元璋拿烧鹅一刺激,不就嗝屁了嘛,不是朱元璋要克他,而是当时的医疗条件也很有限,根本不足以应付那么复杂的“疖子”。

当然,还有一类人,虽然身份地位同样不高,但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每天保持身体的清洁,当然,这种清洁既有洗澡以使洁净的意思,同时也有使用香料使身上没有异味的洁净。


比如说清朝宫里的宫女,慈禧太后身边的那种,你不能指望她们每天洗澡,一是没时间,二是没条件,她们什么点干什么是有专门安排的,不随她们自己,因此在这些宫女的身上一般都会有定期更换的香囊,你是十天半个月不洗澡,身上照样芳香扑鼻。

古代女性的洗澡次数也是根据家庭条件来定的,如果家里条件好,那么肯定洗澡就会勤一点,如果家庭条件不好的那么洗澡频率就会低一点。感觉上跟现在也差不了多少,我们现在好多人是天天洗澡,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几天才洗一次澡。

我国沐浴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在我们历史上来看,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一些描述。《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这就是说王侯谁教的地方就有专门洗澡间。到了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当时已经有专门的洗澡器具了。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著有《沐浴经》三卷,这是我国最早研究如何洗浴的著作了。

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营业性的公共浴室应运而生。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公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的描写,宋代的公共浴室还挂个壶作为公共浴室的标志,这也是起到招徕顾客的作用。而且宋代时已出现了专职擦背的,很受洗澡人的欢迎。苏东坡曾在一首《如梦令》中写着:“寄词擦背人,昼夜劳君挥肘。”,这是说擦背人昼夜劳作。到了16世纪的时候,公共浴室就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至于当时的洗澡频率当时古代也有一些记载,《礼仪-聘礼》中记录:“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当然了,这只是官员的洗澡频率,这估计也适用于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的。

当时还有礼节规定,晚辈要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而且也规定,男女不能共浴。因此,从这些礼仪规定来看,古代一些过得好一点的家庭洗澡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也是很干净卫生的,并不次于现在多少的。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后来有香皂了以后,这些贵族们也是会使用香皂的。

当然了,如果是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家,估计也是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洗一次澡的,至于体味肯定是有的。不过不洗澡,也会经常洗脸,方便的话也会经常清洗下身的,因此估计也是没有多大体味的,再说了古代也都是适应了,有点体味估计也是正常的了。

别说古代了,就是我们上个世纪90年代,一般洗澡勤一点的也就是三四天洗一次,如果是单位家里没有条件的,一星期甚至两星期洗一次也是正常的,甚至有很多人一个月洗一次澡的也有,身上肯定有味,但是当时肯定是大家身上都有味,因此,也就不会觉得味道很大了。

再说说古代,像慈禧太后这样的就享受着超级奢侈的洗浴设施。据说在北京小汤山上面有慈禧太后的一个大浴池,跟据测量,这个长方形的浴池长4.55米,宽2.9米,深1.4米。基本上可以游泳了。而浴池池壁是由十块巨大的石头镶拼而成。洗浴时,温泉水从缓缓涌入蓄水池,然后再慢慢流入浴池。慈禧洗澡,是坐在一条四条腿的矮椅子上的,椅子腿上刻着龙。洗澡水是两个斗状的木胎镶银盘,一个洗上身,一个洗下身,绝不混用。每次伺候的人员要几十个人,而且毛巾要用一百条左右,每条毛巾也是非常精细。当然了,毛巾使用一条扔一条,绝不重复使用。这样的奢华洗浴真的是让寻常人不得不叹为观止,只能感叹奢华至此,真的是必然要灭亡的。但是,这样的气派,估计也不是能够天天洗的,估计也要过几天洗浴一次的。

综上所述,古代女性的洗澡次数也是根据家庭条件来定的,家庭条件好的可能是三天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甚至更勤一点。但是家庭条件不好的,估计间隔时间可能就会长一点了。

古代女人洗澡的频率实际上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喜好、社会地位和地理位置等等。

首先说个人喜好吧,有人喜欢洗澡,同时也有人不喜欢洗澡。清朝孝庄太后身边有一个侍女叫苏麻喇姑,这个人也是康熙的启蒙老师,甚至在康熙患天花时照顾其左右,所以洗澡完全不必考虑经济条件。但他的洗澡频率低的惊人。

史料记载,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而且还是在寒冷的除夕夜,只用毛巾沾水擦拭身体。等擦拭完毕后,还会喝掉刚才擦拭身体的洗澡水。

苏麻喇姑之所以会有如此情况,主要就是蒙古地区水源匮乏,所以他们视水源为生命。在古代蒙古人的习俗中,他们一生只洗三次澡,即出生、结婚、下葬。苏麻喇姑跟随孝庄进入北京后,一年洗一次澡也成为了浪费的象征,所以选择了喝掉。

有不喜欢洗澡的,当然也有喜欢洗澡的。两千年前的汉朝,汉成帝有太液池,汉昭帝有淋池,汉灵帝有裸游馆与流香渠,可以说一个比一个高级。他们几位皇帝非常喜欢洗澡,所以经常带领着妃子在泳池中嬉戏。

《飞燕外传》中记载,汉成帝非常喜欢看赵飞燕姐妹洗澡,所以汉成帝每次来看望赵飞燕时,他们姐妹二人都在太液池里面泡着。《拾遗录》中记载,汉昭帝“时命水戏,游宴永日”,也就是说汉昭帝经常和宫女在淋池通宵达旦的娱乐一整天。

近代晚清时,身处北京紫禁城的慈禧太后也比较喜欢洗澡。不过他洗澡的频率不算太高,《宫女往谈录》中记载,慈禧洗澡一般间隔两三天,每次洗澡用几十个人伺候,并且用掉上百条毛巾。

这些只是古代上层社会的情况,至于我们普通的百姓洗澡的频率必然不高。首先古代人洗澡需要准备一个浴桶,其次准备干柴烧火,当然还需要去挑水。

这些东西实际上非常难获取,首先说浴桶在一般家庭很少见,其次砍来的柴火还需要烧火做饭,甚至整个冬天都需要靠这些东西越冬。再说水资源也不是像我们现在打开水龙头就会有,他们需要去河边或者井边提水。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冬天寒冷,一般家庭没有采暖措施,如果感染风寒可能会因此丧命。

当然到了夏天情况就会变好很多,只要距离水源比较近,洗澡也是经常做的事情。明朝《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缙有一副对联;“千年老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以此看来只要气温合适,很多人都会去江河湖海中洗澡。不过不知道女性会不会有专门的区域。

最后说说不洗澡有没有体味,这个当然是有的。清朝时,康熙午睡,宫女给他扇扇子,结果因为出了一身汗导致康熙被熏醒了,最终康熙下令让宫女站在宫外用绳子牵着扇子给自己扇风。直到后来乾隆发明了一个用水流带动的风扇,从此才免除了宫女现在宫外扇风的工作。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