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93007201302216974/
我很喜欢孟郊大诗人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做孩子的怎么都报答不了母亲给他的恩情,但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去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做孩子的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父母爱他们的方式。
姜文的母亲一生都不与儿子和解,这件事情未必就像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做父母和孩子之间,哪里会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呢?更何况姜文的母亲和他从小就是相依为命的关系,姜文的父亲在姜文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们母子,这只会让孤苦伶仃的母子抱得更紧,根本不会出现什么相互怨恨的状况。
而看到姜文的这个事情,我就想到了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和他母亲之间的故事。北野武一直认为他的母亲不爱他,他曾经问他的母亲,您为什么要生下我?他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没钱堕胎。这哪是一个做母亲会对自己儿子说的话呢?自此之后,北野武就和母亲进入了相爱相杀的状态。
后来北野武逐渐出名,能赚大钱了,他的母亲就经常来找他要钱。本来母亲找自己的儿子要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北野武的母亲却有点过于贪婪,这就导致在北野武的眼中,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认钱不认人的“吸血鬼”,越来越讨厌自己的母亲。
很多年以后,当北野武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哥哥将母亲留下来的遗物带给北野武时,北野武发现母亲曾经在自己这里无止境要过去的钱,都被她一笔一笔的给存了下来,这会儿又全部留给了自己,他才终于明白,原来自己那个“贪婪”如“吸血鬼”的母亲,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母亲担心自己的孩子乱花钱,就想着自己帮他先“存着”,毕竟一个人挣再多的钱,也有花完的时候。如果儿子遇到需要花钱却又没钱的状况,这个时候自己给他“存的钱”,就可以帮到他了。这是一个母亲为儿子准备的“托底”的爱,只要有她在,儿子就不会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如果北野武的母亲不去世,北野武能知道他的母亲是这样爱他的吗?如果北野武一直都知道母亲在给他“存钱”,他会不会一遇到事情就打母亲那点钱的“主意”呢?至于他母亲那句“没钱堕胎”的话,是不是母亲对儿子随口开的一个无心的“玩笑”呢?
而在姜文的身上,其实也发生过类似于北野武同样的事情。在某一个综艺节目中,姜文就亲口说过,在他母亲去世的前两年,就时不时的给他们钱,每一次都会给上满满的一个大信封。并且姜文在母亲给他的这些钱里,还发现了年代比较久远的“外汇券”,这就说明这些钱都是母亲攒了很久才留下来的,而这些东西母亲是为了谁攒下来的呢?答案一目了然。
另外姜文还说,自己的弟弟妹妹都说,他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而熟悉姜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古怪的人,做起事情来经常不按常理出牌,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中国导演界最标新立异的人物。而他随他母亲,这就说明,姜文的母亲也不是一般性子的人。
姜文在节目中直言不讳地用到“牛13”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他说自己的母亲一辈子都是一个很“牛13”的人。既然姜文的母亲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那像什么和儿子“和解”这样的事情,就不是她能做得出来的。典型的就是,你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能理解就理解,你不能理解,我还是你母亲,你得认命。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什么“原生家庭”的痛,各种七里八里的分析。在我看来,做母亲的在自己儿子面前,根本就没什么需要解释的,我生你养你,就是一份天大的恩情,没有我就没有你,至于咱俩的关系处得怎么样,我做MD说了算。
姜文自己也说了,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能和母亲处好关系,虽然说他一直想要和自己的母亲相处好,但就是没有做好。我们可以延伸一下想法,两个性格同样古怪的人,能把关系处好了才是怪事呢。
所以说,所谓的姜文母亲一辈子不和儿子和解纯属无稽之谈,人家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太一样罢了。
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
姜文说,在母亲去世前两年,把自己喊到家里,给自己包了一个大信封,信封鼓得都快撑烂了,想都不用想,是母亲把积蓄给了自己。
姜文口中的母亲是严母,甚至没有温度
姜文一直对母亲对自己的态度耿耿于怀,觉得不管自己多么优秀、多么努力、有多大的成绩,似乎她一直都不开心,甚至连一句表扬、夸奖的话都不说。姜文不懂,为什么母亲要这样。
拿了录取通知书、拍电影拿奖,这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喜事。可是放到姜文母亲这里,这些都不值得开心。为什么?母亲从来不说,姜文只能靠猜。甚至给母亲买房子这么大的事都不能让她高兴。
为什么母亲对姜文这样?是因为母亲在姜文身上看到了一些东西吗?
姜文生父是个谜
姜文姜武不是亲兄弟,对于姜文来说,亲生父亲早就离开了母亲,而他几乎从来没有在镜头前说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假如是我,我也不说,3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而姜武只小他4岁。
这就说明,姜文的亲生父亲在3岁之前就离开了这个家,抛弃了姜文母子。难道是姜母在姜文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的样子,或者姜文的出生带来的是不好的事情,姜母才这么不喜欢姜文吗?
现实要比电视剧更精彩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母亲不得已生下了苏明玉,从那以后苏明玉就是这个家里最不受待见的人,甚至可以说是煞星。苏明玉的母亲在活着的时候,不管苏明玉做什么,她都觉得苏明玉是错的。甚至连出生都是错的。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小龙女和她妈,她妈讨厌她爸,甚至恨她爸,她就把怨气撒到小龙女身上,非打即骂,小龙女后来的离经叛道跟这段经历分不开。
孩子不欠父母,一些父母真的过分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血,你把个人的仇恨施加到自己亲孩子身上,何必呢?假如你不能对孩子好,假如你不能负责,那你就不要生下来!姜母这样做,或许真的有些不负责。
这世上谁也不欠谁的,就算彼此相欠,那也是心甘情愿。唯有父母与孩子,父母在没经过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生下他,后来嘴里又说孩子都是来要债的,这种说法就是不负责的表现。
姜文百般讨好,也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姜文母亲自己隐藏下来的那些事,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与姜文电影中的形象不符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姜文自认为是极度缺乏自信。姜文在采访时说道:无论是考上中戏,还是给母亲买房子,都无法讨得母亲欢心。
时年56岁的姜文,依然很困惑:“我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她高兴。”
一、我妈打我,一定是我的错
获得无数个影帝头衔的姜文,接受许志远的采访。
许志远问:“你觉得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你觉得,你的人生有失败之处吗?”
姜文回答说:“有啊,比如,我和我母亲那么多年的关系依然处不好。做了很多的努力都不行,我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让她看见高兴的。她老是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在不惑、知天命之年,说起与母亲的关系时,姜文仍然是一脸的困惑。
回想起自小和母亲的相处,姜文说,母亲自有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哲学。姜文的母亲认为,只要制服大的了,余下的都好办了。所以,同样是一母同胞,姜文和弟弟妹妹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姜文仍然记得:“有一次已经午夜12点了,我妈还把我叫起来,为的就是要打我。还问我,‘你知道你哪里犯错吗?’老实说,我连自己做错什么事都不知道,但我妈打我,一定确实是我有犯错。”
很多人会说,你现在不懂母亲对你的严厉,长大就好了,长大你就懂了。只是,不好意思,儿子与母亲之间的隔阂、矛盾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殆尽。
姜文说,无论是给母亲看中戏的录取通知书,还是长大后给她买大房子,在获取母亲的赞许上,他一直是个失败者。
姜文自己的感受,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一位知乎网友在网上分享了某一次她的经历,她说,记忆中,妈妈好像没有表扬过我。初中的时候,妈妈要求我能考进年级前十,于是我就使劲儿学,努力学,不负众望地,我在期末的时候正好进了年级前十,恰好是第十名。我回到家,跟妈妈说,希望得到她的表扬。但是妈妈却幽幽地说:“你知道吗?这次期末考试,你弟弟考了双百分。”
妈MD这番话,像一盆凉水,浇灭了我心中所有的渴望。那一刻,我知道,我学习好是本分,学习不好,就是我不努力、不用心。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在一直不断地否定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好像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二、情感上极度饥渴
会有网友为这样畸形的亲子关系辩解:姜母从来没有让姜文饿着冻着,上课也有书本用。这样的母亲,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一个很差的母亲吧?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认为“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认为母亲一定是光辉、慈爱的形象。好似,那个小小的婴孩一旦生下来,母亲就会自动获得母爱这种超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种母爱的能力并不会因为孩子的降生而自动开启。
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孩,到蹒跚学步的孩童,孩子的自我设定会在母亲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完善。比如说,你学会走路了,妈妈会对你说:“好棒呀!宝贝,你学会走路了!”妈MD不断反馈,会形成孩子眼中的自己。——没错,我的妈妈爱我,我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我很棒!
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从母亲那里习得“真正”的自我。如果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负面的,那么这个后果会是灾难性的。
在姜文的身上,还有很多相似经历的网友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实:孩子们已经将母亲给予自己身上的差评、负面反馈,内化为对自己的认知。诸如姜文觉得,母亲打我,那我一定有错的地方。
延伸开来,就是姜文认为,有缺陷的一定是自己,母亲一定是没有错的。这种畸形的母子关系,就像一个沉重的盒子,外面是母亲不断给予孩子的毁灭性打击,而盒子里面则是不断收集了孩子的恐惧和不断受损的自我认知。
在成年后,很多人表面上伪装得很好,但是幼年形成的伤害就像烙印一样紧随着当事人的一生。我们自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但是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时,我们仍能感受到内心残存着巨大的空虚和不安。
三、如何治愈——当我成为我
在了解了姜文受伤的真相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姜文应该如何医治自己的内心。
心理咨询师也许会给出很多具体的治愈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摆脱母亲在姜文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姜文要活出一个崭新的自己,借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这才是唯一的正确的解。
当母亲,当外界没有给予我们足够多的爱,这时我们就要自给自足,为自己补充很多的爱,在往后的日子里,你也可以为别人付出和输送很多的爱。
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畸形的母子关系,而大多数人却难以治愈,这些疼痛却伴随一生。是因为,母亲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我们大多数人会因此陷入对母爱的执着,从而不断地伤害自己、失去自我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你要把母亲在你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的这一根毒针连根拔除。你不再需要母亲(外界)或正向或负面的反馈来形成你对自我的认知,你会发现自己的存在并不需要家庭和外界作为参考。你不用再担心母亲对你的爱,是否会随时消失。你也不用再借助外界的因素来使自己开心。
于是,你成为了你自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你会发现,姜文要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并不需要母亲的和解。一如网友所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真是太可怕了。”在姜文母亲行将就木之时,她也不会明白,自己给大儿子(姜文)造成多大的伤害。
大概很多孩子都在等着父母给自己道歉,但父母终其一生也等不到孩子的一句道谢。
—END—
互动:
为人父母,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姜文是百花、金鸡的双料影帝,还是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可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却说自己很不自信,而这一切和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
姜文妈妈对姜文的成就视而不见,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让母亲高兴起来
在姜文的印象中,母亲一直都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他在节目《十三邀》中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个年代,上大学简直是一种奢望,自己通过多年的努力考上了中戏,可当他把录取通知单给母亲看时,母亲并没表现出有多高兴,只是拿起通知单看了一眼就扔在一边,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别跟我聊这个”。母亲的反应对姜文的伤害很大,甚至怀疑母亲是不是真的在乎自己。和以往的硬汉形象不同,姜文坐在窗边说出这段故事时眼神里有着说不出的落寞与茫然。
为了让母亲高兴,姜文有钱后立刻给母亲买了一套房,结果他的母亲不但没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反而一次都没去住过。
而且不管姜文在外获得什么成就,他的母亲都视而不见,给姜文一种母亲对自己漠不关心的感觉,这是姜文一直以来的一块心病,也是造成姜文不自信的主要原因。
家庭原因
姜文的母亲对他很严厉,常常犯了一点错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甚至还会动手,姜文在节目中提到有一次已经是夜里12点了,妈妈还把他叫起来,目的就是为了揍他,边打还边问:“你知道哪里犯错吗”。可实际上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了。
姜文和姜武是娱乐圈有名的兄弟,可他们却不是同一个父亲,对于姜文来说,他的母亲是离异再婚的,而姜文仅比姜武大六岁,也就是说姜文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的母亲,像《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成龙之女吴卓林一样,他们各自的母亲从他们身上想到了另一个人,所以对待他们才如此严厉吧。
姜文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吃好、喝好、睡好”,也许在她心里只要平平安安长大就好了,可没考虑过姜文的内心想法,使得两人的关系一直处的不好。
其实姜文和母亲之间并没有矛盾,只是母亲对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其实姜文也知道并不是母亲不喜欢自己,而是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姜文心中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未能缓和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败,可这个失败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
说的好像姜文和其母亲有很深的矛盾似的,姜文和母亲其实并没有太深的矛盾,所以也谈不上和解不和解,姜文确实在某个节目中说过其不理解母亲为何对自己那样严厉,但姜文也在某个节目中说过自己收到的最大的红包就是母亲给的,那是姜文的母亲去世的前两年,姜文的母亲把姜文拉到一旁,给了姜文一大个红包,可见姜文的母亲对姜文是何等在意。
无论自己的孩子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在母亲眼里,他终是小孩,我想姜文的母亲应该是那种朴实无华的母亲吧,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活好,所以在姜文告诉母亲其考上了中戏时其母亲更在意姜文的衣服有没有洗,在姜文母亲的眼中,能够料理好自己的生活远比考上中戏以及当导演重要。
能够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取得多大成就,能够赚到多少钱都比不上活得好、活得开心,可以说姜文的母亲是一个活明白了的女性,她看透了世事和名利。姜文之所以不理解母亲也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不太一样,但是姜文心里很清楚母亲是爱他的,姜文只是过不去这个坎,这就好比我们犯了错误被亲人或朋友痛批一样,我们心里很清楚亲人和朋友是对我们自己好,但是那些批评的话语听起来始终刺耳。
人都是这样的,人们总是清楚身边人的好却不愿意接受身边的人的苛刻和严厉,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反过来站在被责怪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份责怪和冷漠当然会心里不悦,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我越是在意你,你对我的批评越会让我难受”,姜文就是如此,他太爱母亲,所以他渴望母亲的认可,最主要的是姜文是希望自己取得的成就能够让母亲开心。
在姜文的印象里,母亲多半是很少露出微笑,作为儿子,姜文当然希望母亲能够时常喜笑颜开,所以姜文总是在尝试让母亲微笑,只是姜文的母亲本就是那种务实的女性,她的开心可能并没有展现在脸上,而是藏在了心里,无论姜文在影视行业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姜文的母亲依然会觉得姜文没钱花,于是便将积攒了许久的大红包放到了姜文手里,我想那一刻姜文的母亲一定是非常开心的。
总之,姜文和其母亲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姜文的母亲只是和别的女性不太一样而已,我个人觉得姜文也是能够理解自己的母亲的,姜文只是放不下这些过去而已,你们觉得呢?
“和解”两个字用在姜文和母亲的身上并不合适,因为和其他的母子一样,姜文一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十分关爱姜文,母子俩的并没有过什么矛盾!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姜文说过“我和我MD关系,怎么都处不好,但我一直想处好”这么一句话。可能是这样的一句话,让观众对于他和母亲的关系有误解,以至于认为他们关系需要缓解。
不过,姜文确实有一个关于母亲的心结,那就是他从小就想讨母亲的欢喜,却一直没有成功。姜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小的时候,母亲对姜文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甚至达到了严酷,以至于姜文即使努力做事,却也很难让母亲感到高兴。
哪怕是姜文考上中戏,拿着录取通知书给母亲,母亲还是冷冷的一句话“你那衣服还没洗呢,别和你谈这个”。长大后的姜文当了演员,成了著名导演,给母亲买了大房子,却依然感受不到母亲的高兴。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姜文就更没有机会,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家庭中四处可见,姜文的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姜文是家里的哥哥,下面还有给姜武,家长对于哥哥往往都比较严格,对弟弟往往都比较溺爱。有句老话叫做“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说的也是这么个现象。恰巧的是,姜文从小比较淘气,而姜武则比较“乖巧”,这就让母亲对他更加的严格管束。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很多的家长有一种观念“只要孩子能成功,哪怕对家长有误解也无所谓”,“孩子长大后孝顺是应该的,做什么都不值得兴奋”。想来,姜文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家长,她只希望姜文能够成功,却忽略的姜文自身的感受。
其实,对于这些事情,姜文大可不必过于在意。作为儿子,姜文已经足够的孝顺,并且也足够的优秀,母亲的内心肯定是高兴的,只不过没有表现在脸上而已。而且,对于母亲来说,最高兴的事当然是自己的儿女健康、快乐、有出息,如今的姜文只要做到这些,天上的母亲是一定会高兴的!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我很喜欢孟郊大诗人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做孩子的怎么都报答不了母亲给他的恩情,但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去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做孩子的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父母爱他们的方式。
姜文的母亲一生都不与儿子和解,这件事情未必就像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做父母和孩子之间,哪里会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呢?更何况姜文的母亲和他从小就是相依为命的关系,姜文的父亲在姜文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们母子,这只会让孤苦伶仃的母子抱得更紧,根本不会出现什么相互怨恨的状况。
而看到姜文的这个事情,我就想到了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和他母亲之间的故事。北野武一直认为他的母亲不爱他,他曾经问他的母亲,您为什么要生下我?他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没钱堕胎。这哪是一个做母亲会对自己儿子说的话呢?自此之后,北野武就和母亲进入了相爱相杀的状态。
后来北野武逐渐出名,能赚大钱了,他的母亲就经常来找他要钱。本来母亲找自己的儿子要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北野武的母亲却有点过于贪婪,这就导致在北野武的眼中,自己的母亲就是一个认钱不认人的“吸血鬼”,越来越讨厌自己的母亲。
很多年以后,当北野武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哥哥将母亲留下来的遗物带给北野武时,北野武发现母亲曾经在自己这里无止境要过去的钱,都被她一笔一笔的给存了下来,这会儿又全部留给了自己,他才终于明白,原来自己那个“贪婪”如“吸血鬼”的母亲,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母亲担心自己的孩子乱花钱,就想着自己帮他先“存着”,毕竟一个人挣再多的钱,也有花完的时候。如果儿子遇到需要花钱却又没钱的状况,这个时候自己给他“存的钱”,就可以帮到他了。这是一个母亲为儿子准备的“托底”的爱,只要有她在,儿子就不会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如果北野武的母亲不去世,北野武能知道他的母亲是这样爱他的吗?如果北野武一直都知道母亲在给他“存钱”,他会不会一遇到事情就打母亲那点钱的“主意”呢?至于他母亲那句“没钱堕胎”的话,是不是母亲对儿子随口开的一个无心的“玩笑”呢?
而在姜文的身上,其实也发生过类似于北野武同样的事情。在某一个综艺节目中,姜文就亲口说过,在他母亲去世的前两年,就时不时的给他们钱,每一次都会给上满满的一个大信封。并且姜文在母亲给他的这些钱里,还发现了年代比较久远的“外汇券”,这就说明这些钱都是母亲攒了很久才留下来的,而这些东西母亲是为了谁攒下来的呢?答案一目了然。
另外姜文还说,自己的弟弟妹妹都说,他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而熟悉姜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古怪的人,做起事情来经常不按常理出牌,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中国导演界最标新立异的人物。而他随他母亲,这就说明,姜文的母亲也不是一般性子的人。
姜文在节目中直言不讳地用到“牛13”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他说自己的母亲一辈子都是一个很“牛13”的人。既然姜文的母亲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那像什么和儿子“和解”这样的事情,就不是她能做得出来的。典型的就是,你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能理解就理解,你不能理解,我还是你母亲,你得认命。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说什么“原生家庭”的痛,各种七里八里的分析。在我看来,做母亲的在自己儿子面前,根本就没什么需要解释的,我生你养你,就是一份天大的恩情,没有我就没有你,至于咱俩的关系处得怎么样,我做MD说了算。
姜文自己也说了,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能和母亲处好关系,虽然说他一直想要和自己的母亲相处好,但就是没有做好。我们可以延伸一下想法,两个性格同样古怪的人,能把关系处好了才是怪事呢。
所以说,所谓的姜文母亲一辈子不和儿子和解纯属无稽之谈,人家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太一样罢了。
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
姜文说,在母亲去世前两年,把自己喊到家里,给自己包了一个大信封,信封鼓得都快撑烂了,想都不用想,是母亲把积蓄给了自己。
姜文口中的母亲是严母,甚至没有温度
姜文一直对母亲对自己的态度耿耿于怀,觉得不管自己多么优秀、多么努力、有多大的成绩,似乎她一直都不开心,甚至连一句表扬、夸奖的话都不说。姜文不懂,为什么母亲要这样。
拿了录取通知书、拍电影拿奖,这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喜事。可是放到姜文母亲这里,这些都不值得开心。为什么?母亲从来不说,姜文只能靠猜。甚至给母亲买房子这么大的事都不能让她高兴。
为什么母亲对姜文这样?是因为母亲在姜文身上看到了一些东西吗?
姜文生父是个谜
姜文姜武不是亲兄弟,对于姜文来说,亲生父亲早就离开了母亲,而他几乎从来没有在镜头前说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假如是我,我也不说,3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而姜武只小他4岁。
这就说明,姜文的亲生父亲在3岁之前就离开了这个家,抛弃了姜文母子。难道是姜母在姜文身上看到了一个人的样子,或者姜文的出生带来的是不好的事情,姜母才这么不喜欢姜文吗?
现实要比电视剧更精彩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母亲不得已生下了苏明玉,从那以后苏明玉就是这个家里最不受待见的人,甚至可以说是煞星。苏明玉的母亲在活着的时候,不管苏明玉做什么,她都觉得苏明玉是错的。甚至连出生都是错的。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小龙女和她妈,她妈讨厌她爸,甚至恨她爸,她就把怨气撒到小龙女身上,非打即骂,小龙女后来的离经叛道跟这段经历分不开。
孩子不欠父母,一些父母真的过分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血,你把个人的仇恨施加到自己亲孩子身上,何必呢?假如你不能对孩子好,假如你不能负责,那你就不要生下来!姜母这样做,或许真的有些不负责。
这世上谁也不欠谁的,就算彼此相欠,那也是心甘情愿。唯有父母与孩子,父母在没经过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生下他,后来嘴里又说孩子都是来要债的,这种说法就是不负责的表现。
姜文百般讨好,也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姜文母亲自己隐藏下来的那些事,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与姜文电影中的形象不符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姜文自认为是极度缺乏自信。姜文在采访时说道:无论是考上中戏,还是给母亲买房子,都无法讨得母亲欢心。
时年56岁的姜文,依然很困惑:“我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她高兴。”
一、我妈打我,一定是我的错
获得无数个影帝头衔的姜文,接受许志远的采访。
许志远问:“你觉得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你觉得,你的人生有失败之处吗?”
姜文回答说:“有啊,比如,我和我母亲那么多年的关系依然处不好。做了很多的努力都不行,我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让她看见高兴的。她老是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在不惑、知天命之年,说起与母亲的关系时,姜文仍然是一脸的困惑。
回想起自小和母亲的相处,姜文说,母亲自有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哲学。姜文的母亲认为,只要制服大的了,余下的都好办了。所以,同样是一母同胞,姜文和弟弟妹妹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姜文仍然记得:“有一次已经午夜12点了,我妈还把我叫起来,为的就是要打我。还问我,‘你知道你哪里犯错吗?’老实说,我连自己做错什么事都不知道,但我妈打我,一定确实是我有犯错。”
很多人会说,你现在不懂母亲对你的严厉,长大就好了,长大你就懂了。只是,不好意思,儿子与母亲之间的隔阂、矛盾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殆尽。
姜文说,无论是给母亲看中戏的录取通知书,还是长大后给她买大房子,在获取母亲的赞许上,他一直是个失败者。
姜文自己的感受,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一位知乎网友在网上分享了某一次她的经历,她说,记忆中,妈妈好像没有表扬过我。初中的时候,妈妈要求我能考进年级前十,于是我就使劲儿学,努力学,不负众望地,我在期末的时候正好进了年级前十,恰好是第十名。我回到家,跟妈妈说,希望得到她的表扬。但是妈妈却幽幽地说:“你知道吗?这次期末考试,你弟弟考了双百分。”
妈MD这番话,像一盆凉水,浇灭了我心中所有的渴望。那一刻,我知道,我学习好是本分,学习不好,就是我不努力、不用心。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在一直不断地否定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好像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二、情感上极度饥渴
会有网友为这样畸形的亲子关系辩解:姜母从来没有让姜文饿着冻着,上课也有书本用。这样的母亲,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一个很差的母亲吧?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认为“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认为母亲一定是光辉、慈爱的形象。好似,那个小小的婴孩一旦生下来,母亲就会自动获得母爱这种超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种母爱的能力并不会因为孩子的降生而自动开启。
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孩,到蹒跚学步的孩童,孩子的自我设定会在母亲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完善。比如说,你学会走路了,妈妈会对你说:“好棒呀!宝贝,你学会走路了!”妈MD不断反馈,会形成孩子眼中的自己。——没错,我的妈妈爱我,我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我很棒!
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从母亲那里习得“真正”的自我。如果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负面的,那么这个后果会是灾难性的。
在姜文的身上,还有很多相似经历的网友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实:孩子们已经将母亲给予自己身上的差评、负面反馈,内化为对自己的认知。诸如姜文觉得,母亲打我,那我一定有错的地方。
延伸开来,就是姜文认为,有缺陷的一定是自己,母亲一定是没有错的。这种畸形的母子关系,就像一个沉重的盒子,外面是母亲不断给予孩子的毁灭性打击,而盒子里面则是不断收集了孩子的恐惧和不断受损的自我认知。
在成年后,很多人表面上伪装得很好,但是幼年形成的伤害就像烙印一样紧随着当事人的一生。我们自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但是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时,我们仍能感受到内心残存着巨大的空虚和不安。
三、如何治愈——当我成为我
在了解了姜文受伤的真相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姜文应该如何医治自己的内心。
心理咨询师也许会给出很多具体的治愈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摆脱母亲在姜文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姜文要活出一个崭新的自己,借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这才是唯一的正确的解。
当母亲,当外界没有给予我们足够多的爱,这时我们就要自给自足,为自己补充很多的爱,在往后的日子里,你也可以为别人付出和输送很多的爱。
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畸形的母子关系,而大多数人却难以治愈,这些疼痛却伴随一生。是因为,母亲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我们大多数人会因此陷入对母爱的执着,从而不断地伤害自己、失去自我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你要把母亲在你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的这一根毒针连根拔除。你不再需要母亲(外界)或正向或负面的反馈来形成你对自我的认知,你会发现自己的存在并不需要家庭和外界作为参考。你不用再担心母亲对你的爱,是否会随时消失。你也不用再借助外界的因素来使自己开心。
于是,你成为了你自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你会发现,姜文要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并不需要母亲的和解。一如网友所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真是太可怕了。”在姜文母亲行将就木之时,她也不会明白,自己给大儿子(姜文)造成多大的伤害。
大概很多孩子都在等着父母给自己道歉,但父母终其一生也等不到孩子的一句道谢。
—END—
互动:
为人父母,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姜文是百花、金鸡的双料影帝,还是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可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却说自己很不自信,而这一切和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
姜文妈妈对姜文的成就视而不见,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让母亲高兴起来
在姜文的印象中,母亲一直都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他在节目《十三邀》中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个年代,上大学简直是一种奢望,自己通过多年的努力考上了中戏,可当他把录取通知单给母亲看时,母亲并没表现出有多高兴,只是拿起通知单看了一眼就扔在一边,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别跟我聊这个”。母亲的反应对姜文的伤害很大,甚至怀疑母亲是不是真的在乎自己。和以往的硬汉形象不同,姜文坐在窗边说出这段故事时眼神里有着说不出的落寞与茫然。
为了让母亲高兴,姜文有钱后立刻给母亲买了一套房,结果他的母亲不但没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反而一次都没去住过。
而且不管姜文在外获得什么成就,他的母亲都视而不见,给姜文一种母亲对自己漠不关心的感觉,这是姜文一直以来的一块心病,也是造成姜文不自信的主要原因。
家庭原因
姜文的母亲对他很严厉,常常犯了一点错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甚至还会动手,姜文在节目中提到有一次已经是夜里12点了,妈妈还把他叫起来,目的就是为了揍他,边打还边问:“你知道哪里犯错吗”。可实际上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了。
姜文和姜武是娱乐圈有名的兄弟,可他们却不是同一个父亲,对于姜文来说,他的母亲是离异再婚的,而姜文仅比姜武大六岁,也就是说姜文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的母亲,像《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成龙之女吴卓林一样,他们各自的母亲从他们身上想到了另一个人,所以对待他们才如此严厉吧。
姜文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吃好、喝好、睡好”,也许在她心里只要平平安安长大就好了,可没考虑过姜文的内心想法,使得两人的关系一直处的不好。
其实姜文和母亲之间并没有矛盾,只是母亲对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其实姜文也知道并不是母亲不喜欢自己,而是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姜文心中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未能缓和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败,可这个失败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
说的好像姜文和其母亲有很深的矛盾似的,姜文和母亲其实并没有太深的矛盾,所以也谈不上和解不和解,姜文确实在某个节目中说过其不理解母亲为何对自己那样严厉,但姜文也在某个节目中说过自己收到的最大的红包就是母亲给的,那是姜文的母亲去世的前两年,姜文的母亲把姜文拉到一旁,给了姜文一大个红包,可见姜文的母亲对姜文是何等在意。
无论自己的孩子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在母亲眼里,他终是小孩,我想姜文的母亲应该是那种朴实无华的母亲吧,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活好,所以在姜文告诉母亲其考上了中戏时其母亲更在意姜文的衣服有没有洗,在姜文母亲的眼中,能够料理好自己的生活远比考上中戏以及当导演重要。
能够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取得多大成就,能够赚到多少钱都比不上活得好、活得开心,可以说姜文的母亲是一个活明白了的女性,她看透了世事和名利。姜文之所以不理解母亲也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不太一样,但是姜文心里很清楚母亲是爱他的,姜文只是过不去这个坎,这就好比我们犯了错误被亲人或朋友痛批一样,我们心里很清楚亲人和朋友是对我们自己好,但是那些批评的话语听起来始终刺耳。
人都是这样的,人们总是清楚身边人的好却不愿意接受身边的人的苛刻和严厉,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反过来站在被责怪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份责怪和冷漠当然会心里不悦,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我越是在意你,你对我的批评越会让我难受”,姜文就是如此,他太爱母亲,所以他渴望母亲的认可,最主要的是姜文是希望自己取得的成就能够让母亲开心。
在姜文的印象里,母亲多半是很少露出微笑,作为儿子,姜文当然希望母亲能够时常喜笑颜开,所以姜文总是在尝试让母亲微笑,只是姜文的母亲本就是那种务实的女性,她的开心可能并没有展现在脸上,而是藏在了心里,无论姜文在影视行业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姜文的母亲依然会觉得姜文没钱花,于是便将积攒了许久的大红包放到了姜文手里,我想那一刻姜文的母亲一定是非常开心的。
总之,姜文和其母亲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姜文的母亲只是和别的女性不太一样而已,我个人觉得姜文也是能够理解自己的母亲的,姜文只是放不下这些过去而已,你们觉得呢?
“和解”两个字用在姜文和母亲的身上并不合适,因为和其他的母子一样,姜文一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十分关爱姜文,母子俩的并没有过什么矛盾!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姜文说过“我和我MD关系,怎么都处不好,但我一直想处好”这么一句话。可能是这样的一句话,让观众对于他和母亲的关系有误解,以至于认为他们关系需要缓解。
不过,姜文确实有一个关于母亲的心结,那就是他从小就想讨母亲的欢喜,却一直没有成功。姜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小的时候,母亲对姜文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甚至达到了严酷,以至于姜文即使努力做事,却也很难让母亲感到高兴。
哪怕是姜文考上中戏,拿着录取通知书给母亲,母亲还是冷冷的一句话“你那衣服还没洗呢,别和你谈这个”。长大后的姜文当了演员,成了著名导演,给母亲买了大房子,却依然感受不到母亲的高兴。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姜文就更没有机会,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家庭中四处可见,姜文的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姜文是家里的哥哥,下面还有给姜武,家长对于哥哥往往都比较严格,对弟弟往往都比较溺爱。有句老话叫做“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说的也是这么个现象。恰巧的是,姜文从小比较淘气,而姜武则比较“乖巧”,这就让母亲对他更加的严格管束。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很多的家长有一种观念“只要孩子能成功,哪怕对家长有误解也无所谓”,“孩子长大后孝顺是应该的,做什么都不值得兴奋”。想来,姜文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家长,她只希望姜文能够成功,却忽略的姜文自身的感受。
其实,对于这些事情,姜文大可不必过于在意。作为儿子,姜文已经足够的孝顺,并且也足够的优秀,母亲的内心肯定是高兴的,只不过没有表现在脸上而已。而且,对于母亲来说,最高兴的事当然是自己的儿女健康、快乐、有出息,如今的姜文只要做到这些,天上的母亲是一定会高兴的!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和解”两个字用在姜文和母亲的身上并不合适,因为和其他的母子一样,姜文一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十分关爱姜文,母子俩的并没有过什么矛盾!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姜文说过“我和我MD关系,怎么都处不好,但我一直想处好”这么一句话。可能是这样的一句话,让观众对于他和母亲的关系有误解,以至于认为他们关系需要缓解。
不过,姜文确实有一个关于母亲的心结,那就是他从小就想讨母亲的欢喜,却一直没有成功。姜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小的时候,母亲对姜文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甚至达到了严酷,以至于姜文即使努力做事,却也很难让母亲感到高兴。
哪怕是姜文考上中戏,拿着录取通知书给母亲,母亲还是冷冷的一句话“你那衣服还没洗呢,别和你谈这个”。长大后的姜文当了演员,成了著名导演,给母亲买了大房子,却依然感受不到母亲的高兴。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姜文就更没有机会,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家庭中四处可见,姜文的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一方面姜文是家里的哥哥,下面还有给姜武,家长对于哥哥往往都比较严格,对弟弟往往都比较溺爱。有句老话叫做“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说的也是这么个现象。恰巧的是,姜文从小比较淘气,而姜武则比较“乖巧”,这就让母亲对他更加的严格管束。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很多的家长有一种观念“只要孩子能成功,哪怕对家长有误解也无所谓”,“孩子长大后孝顺是应该的,做什么都不值得兴奋”。想来,姜文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家长,她只希望姜文能够成功,却忽略的姜文自身的感受。
其实,对于这些事情,姜文大可不必过于在意。作为儿子,姜文已经足够的孝顺,并且也足够的优秀,母亲的内心肯定是高兴的,只不过没有表现在脸上而已。而且,对于母亲来说,最高兴的事当然是自己的儿女健康、快乐、有出息,如今的姜文只要做到这些,天上的母亲是一定会高兴的!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