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93007201302216974/
与姜文电影中的形象不符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姜文自认为是极度缺乏自信。姜文在采访时说道:无论是考上中戏,还是给母亲买房子,都无法讨得母亲欢心。
时年56岁的姜文,依然很困惑:“我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她高兴。”
一、我妈打我,一定是我的错
获得无数个影帝头衔的姜文,接受许志远的采访。
许志远问:“你觉得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你觉得,你的人生有失败之处吗?”
姜文回答说:“有啊,比如,我和我母亲那么多年的关系依然处不好。做了很多的努力都不行,我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让她看见高兴的。她老是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在不惑、知天命之年,说起与母亲的关系时,姜文仍然是一脸的困惑。
回想起自小和母亲的相处,姜文说,母亲自有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哲学。姜文的母亲认为,只要制服大的了,余下的都好办了。所以,同样是一母同胞,姜文和弟弟妹妹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姜文仍然记得:“有一次已经午夜12点了,我妈还把我叫起来,为的就是要打我。还问我,‘你知道你哪里犯错吗?’老实说,我连自己做错什么事都不知道,但我妈打我,一定确实是我有犯错。”
很多人会说,你现在不懂母亲对你的严厉,长大就好了,长大你就懂了。只是,不好意思,儿子与母亲之间的隔阂、矛盾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殆尽。
姜文说,无论是给母亲看中戏的录取通知书,还是长大后给她买大房子,在获取母亲的赞许上,他一直是个失败者。
姜文自己的感受,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一位知乎网友在网上分享了某一次她的经历,她说,记忆中,妈妈好像没有表扬过我。初中的时候,妈妈要求我能考进年级前十,于是我就使劲儿学,努力学,不负众望地,我在期末的时候正好进了年级前十,恰好是第十名。我回到家,跟妈妈说,希望得到她的表扬。但是妈妈却幽幽地说:“你知道吗?这次期末考试,你弟弟考了双百分。”
妈MD这番话,像一盆凉水,浇灭了我心中所有的渴望。那一刻,我知道,我学习好是本分,学习不好,就是我不努力、不用心。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在一直不断地否定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好像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二、情感上极度饥渴
会有网友为这样畸形的亲子关系辩解:姜母从来没有让姜文饿着冻着,上课也有书本用。这样的母亲,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一个很差的母亲吧?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认为“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认为母亲一定是光辉、慈爱的形象。好似,那个小小的婴孩一旦生下来,母亲就会自动获得母爱这种超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种母爱的能力并不会因为孩子的降生而自动开启。
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孩,到蹒跚学步的孩童,孩子的自我设定会在母亲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完善。比如说,你学会走路了,妈妈会对你说:“好棒呀!宝贝,你学会走路了!”妈MD不断反馈,会形成孩子眼中的自己。——没错,我的妈妈爱我,我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我很棒!
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从母亲那里习得“真正”的自我。如果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负面的,那么这个后果会是灾难性的。
在姜文的身上,还有很多相似经历的网友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实:孩子们已经将母亲给予自己身上的差评、负面反馈,内化为对自己的认知。诸如姜文觉得,母亲打我,那我一定有错的地方。
延伸开来,就是姜文认为,有缺陷的一定是自己,母亲一定是没有错的。这种畸形的母子关系,就像一个沉重的盒子,外面是母亲不断给予孩子的毁灭性打击,而盒子里面则是不断收集了孩子的恐惧和不断受损的自我认知。
在成年后,很多人表面上伪装得很好,但是幼年形成的伤害就像烙印一样紧随着当事人的一生。我们自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但是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时,我们仍能感受到内心残存着巨大的空虚和不安。
三、如何治愈——当我成为我
在了解了姜文受伤的真相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姜文应该如何医治自己的内心。
心理咨询师也许会给出很多具体的治愈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摆脱母亲在姜文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姜文要活出一个崭新的自己,借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这才是唯一的正确的解。
当母亲,当外界没有给予我们足够多的爱,这时我们就要自给自足,为自己补充很多的爱,在往后的日子里,你也可以为别人付出和输送很多的爱。
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畸形的母子关系,而大多数人却难以治愈,这些疼痛却伴随一生。是因为,母亲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我们大多数人会因此陷入对母爱的执着,从而不断地伤害自己、失去自我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你要把母亲在你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的这一根毒针连根拔除。你不再需要母亲(外界)或正向或负面的反馈来形成你对自我的认知,你会发现自己的存在并不需要家庭和外界作为参考。你不用再担心母亲对你的爱,是否会随时消失。你也不用再借助外界的因素来使自己开心。
于是,你成为了你自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你会发现,姜文要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并不需要母亲的和解。一如网友所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真是太可怕了。”在姜文母亲行将就木之时,她也不会明白,自己给大儿子(姜文)造成多大的伤害。
大概很多孩子都在等着父母给自己道歉,但父母终其一生也等不到孩子的一句道谢。
—END—
互动:
为人父母,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与姜文电影中的形象不符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姜文自认为是极度缺乏自信。姜文在采访时说道:无论是考上中戏,还是给母亲买房子,都无法讨得母亲欢心。
时年56岁的姜文,依然很困惑:“我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她高兴。”
一、我妈打我,一定是我的错
获得无数个影帝头衔的姜文,接受许志远的采访。
许志远问:“你觉得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你觉得,你的人生有失败之处吗?”
姜文回答说:“有啊,比如,我和我母亲那么多年的关系依然处不好。做了很多的努力都不行,我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让她看见高兴的。她老是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在不惑、知天命之年,说起与母亲的关系时,姜文仍然是一脸的困惑。
回想起自小和母亲的相处,姜文说,母亲自有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哲学。姜文的母亲认为,只要制服大的了,余下的都好办了。所以,同样是一母同胞,姜文和弟弟妹妹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姜文仍然记得:“有一次已经午夜12点了,我妈还把我叫起来,为的就是要打我。还问我,‘你知道你哪里犯错吗?’老实说,我连自己做错什么事都不知道,但我妈打我,一定确实是我有犯错。”
很多人会说,你现在不懂母亲对你的严厉,长大就好了,长大你就懂了。只是,不好意思,儿子与母亲之间的隔阂、矛盾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殆尽。
姜文说,无论是给母亲看中戏的录取通知书,还是长大后给她买大房子,在获取母亲的赞许上,他一直是个失败者。
姜文自己的感受,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一位知乎网友在网上分享了某一次她的经历,她说,记忆中,妈妈好像没有表扬过我。初中的时候,妈妈要求我能考进年级前十,于是我就使劲儿学,努力学,不负众望地,我在期末的时候正好进了年级前十,恰好是第十名。我回到家,跟妈妈说,希望得到她的表扬。但是妈妈却幽幽地说:“你知道吗?这次期末考试,你弟弟考了双百分。”
妈MD这番话,像一盆凉水,浇灭了我心中所有的渴望。那一刻,我知道,我学习好是本分,学习不好,就是我不努力、不用心。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在一直不断地否定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好像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的。
二、情感上极度饥渴
会有网友为这样畸形的亲子关系辩解:姜母从来没有让姜文饿着冻着,上课也有书本用。这样的母亲,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一个很差的母亲吧?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认为“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认为母亲一定是光辉、慈爱的形象。好似,那个小小的婴孩一旦生下来,母亲就会自动获得母爱这种超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种母爱的能力并不会因为孩子的降生而自动开启。
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孩,到蹒跚学步的孩童,孩子的自我设定会在母亲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完善。比如说,你学会走路了,妈妈会对你说:“好棒呀!宝贝,你学会走路了!”妈MD不断反馈,会形成孩子眼中的自己。——没错,我的妈妈爱我,我真的像妈妈说的那样,我很棒!
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从母亲那里习得“真正”的自我。如果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负面的,那么这个后果会是灾难性的。
在姜文的身上,还有很多相似经历的网友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实:孩子们已经将母亲给予自己身上的差评、负面反馈,内化为对自己的认知。诸如姜文觉得,母亲打我,那我一定有错的地方。
延伸开来,就是姜文认为,有缺陷的一定是自己,母亲一定是没有错的。这种畸形的母子关系,就像一个沉重的盒子,外面是母亲不断给予孩子的毁灭性打击,而盒子里面则是不断收集了孩子的恐惧和不断受损的自我认知。
在成年后,很多人表面上伪装得很好,但是幼年形成的伤害就像烙印一样紧随着当事人的一生。我们自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但是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时,我们仍能感受到内心残存着巨大的空虚和不安。
三、如何治愈——当我成为我
在了解了姜文受伤的真相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姜文应该如何医治自己的内心。
心理咨询师也许会给出很多具体的治愈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摆脱母亲在姜文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姜文要活出一个崭新的自己,借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这才是唯一的正确的解。
当母亲,当外界没有给予我们足够多的爱,这时我们就要自给自足,为自己补充很多的爱,在往后的日子里,你也可以为别人付出和输送很多的爱。
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畸形的母子关系,而大多数人却难以治愈,这些疼痛却伴随一生。是因为,母亲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我们大多数人会因此陷入对母爱的执着,从而不断地伤害自己、失去自我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你要把母亲在你心中种下的错误认知的这一根毒针连根拔除。你不再需要母亲(外界)或正向或负面的反馈来形成你对自我的认知,你会发现自己的存在并不需要家庭和外界作为参考。你不用再担心母亲对你的爱,是否会随时消失。你也不用再借助外界的因素来使自己开心。
于是,你成为了你自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你会发现,姜文要完成对自我的救赎,并不需要母亲的和解。一如网友所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真是太可怕了。”在姜文母亲行将就木之时,她也不会明白,自己给大儿子(姜文)造成多大的伤害。
大概很多孩子都在等着父母给自己道歉,但父母终其一生也等不到孩子的一句道谢。
—END—
互动:
为人父母,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