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亮剑》中,最能体现亮剑精神的战役是哪一场?为什么?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93864794648215819/

2条回答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都梁作品《亮剑》原著:第三回。

看原著,更深入!

李云龙对亮剑精神的诠释是:

明知是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就叫亮剑。

如果要说在全书中,最能体现出李云龙所提及的亮剑精神的,莫过于1941年冬天的那场极其惨烈的:野狼峪白刃战。


1941的冬天,独立团的日子并不好过,缺衣少食。

李云龙被逼无奈,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那就是让分散在各地的连队进行刺杀训练。

这样既活动了身体,不至于让缺少棉衣的战士冻死,又能提高战士的战斗素质。

但这还不是独立团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因为冬天再冷,挺一挺就过去了。

最严重的问题是弹药不足,现在的情况是:每个战士分摊下来不足五发子弹,如果不及时补充弹药,那么独立团就连一场小型的战斗都是打不起的。

赵刚和李云龙决定打一场拼刺刀的战役

政委赵刚和李云龙搭档久了,李云龙的心思他是一猜一个准了,他知道李云龙想打鬼子运输队的主意。

按照赵刚和李云龙的合计,独立团需要拿一个加强营对付鬼子的一个小队,大概需要10:1的兵力,才能获得完全的胜利。

但是现在又有特殊情况,因为缺弹药,所以论起火力来说,恐怕20:1,都很难取胜。

面对这样严峻的困难,李云龙和赵刚并没有退缩,而是决定选择有利地形,然后在日军还没有来得及组织火力反击之前,就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去与敌人绞成一团,然后进行白刃战。

为此,他们选择了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野狼峪。

明知不敌,也要出鞘,狭路相逢勇者胜

决定了作战计划和伏击地点之后,赵刚问了李云龙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如果情报不准,鬼子来的不是一个小队,而是一个中队,或者大队,你怎么办?

李云龙反问赵刚道:

古代的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求饶还是逃走?

赵刚的回答很对李云龙的脾气:

当然不能退也不能求饶,不然还当什么剑客?

李云龙说:这就对了。咱们独立团不能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我们亮剑,鬼子来一个大队,咱们一样亮剑。

结果,到了伏击这天,真不走运,鬼子来了两个中队,而且是刚入关的,攻击力一流的关东军。

面对强大的关东军,独立团破釜沉舟,誓死亮剑

独立团一个加强营四百多号战士与日军的兵力对比大概已经到了1:1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赵刚问李云龙干不干?

李云龙此时已经冻得不行了,与其冻死,还不如战死,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随着李云龙一挥手,和尚拉响了预先埋好的地雷,“轰”的一声之后,第一辆车被炸得粉碎。

与此同时,路边隐藏的战士们举起一排排刺刀,就像潮水一般的冲上公路,片刻间,就同日军绞杀成了一团。

由于日本兵都是训练有素又墨守成规的,按照他们的《步兵操典》,面对拼刺刀的敌人,还需要退出子弹。

就这样一眨眼的功夫,就有几十个日本兵被独立团的刺刀刺了个透心凉。

虽然按照战前决定,团长和政委应该坚守指挥位置,不能参加白刃战。

但是战斗一打响,李云龙和魏和尚就兴奋了,二话不说,就抄起鬼头刀,冲了上去。

李云龙带领的独立团真是一支过硬的部队

赵刚一看李云龙上去了,自己也按捺不住,也跟着冲了上去,但是他没有白刃战的实力,只能用起了驳壳枪。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能强求赵刚也用刺刀,因为面对侵略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保护自己。

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白刃战,这是在当时整个中日战场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后来115师的师长,未来的元帅都曾经评价过这场战斗:

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过硬的部队。

二连长张大彪也是一个闻着血腥味就兴奋的家伙,他是一个刀法出众,崇尚冷兵器的军人。

到了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候,还在战场上与李云龙在较劲,看谁杀的鬼子多。

这场白刃战惨烈得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结束了,地上血流成河,三百多个关东军士兵和三百多个独立团战士都战死在了这里。

通过这场惨烈的白刃战,李云龙的独立团更是威名远扬

最后统计完,独立团阵亡了358人,仅存30多人。

日军阵亡371人,两个中队全军覆没。

听到这个消息的日军驻山西第一司令官筱冢义男简直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极端愤怒的是:

穷得就像叫花子的八路军竟然敢主动袭击一支关东军部队。

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亲手用军刀砍下李云龙的脑袋。

这一战李云龙的独立团可是大丰收了,除了缴获的物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还赏了他两千大洋;楚云飞也派人送去了五万发子弹;至于远在重庆的蒋委员长的奖赏就忽略不计了。

因为李云龙是个实在人,要的是实际好处。

楚云飞在给李云龙的信中写道:兄乃神勇之人,愚弟不胜钦佩!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亮剑》原著小说:第三回。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还有后续。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