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96392400882893060/
山东肥城有黄崖山,早年间此地无人居住,咸丰年间,有浙江人张积中携一众百姓到此。张积中为周太谷弟子,属“太谷派”传人,因其家族被太平军系数杀死,张积中避乱来到黄崖山,很快此地聚集民户八千余家,他们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开设各类设施,一时间热闹非凡,人口剧增,成为富饶之所。
张积中为此地大佬,举凡投奔到此者,不得私自藏匿财物,需如数上报,并且交纳一半财物方可入籍,山中一切事物,全部有张积中调配安排。张积中成为当地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就连县令也避让三分。
(图:清朝人物老照片)
哪曾想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同治乙丑年(1855年),潍县(今山东潍坊)民户王小花携全家欲迁居黄崖,前往官衙索要“路引”之时,知县靳昱觉得王小花举动有些可疑。从其口中得知张积中之事,靳昱认为张积中并非安分守己的良民,于是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山东巡抚阎敬铭。
此时阎敬铭刚上任不久,生怕在自己任职期间,山东地界出什么问题,遂命肥城县令邓馨前往黄崖山探查情况。邓馨亲自前往山中,他早与张积中相识,加之张积中的亲哥张积功曾担任过青州知州,两人曾为同僚,因此回报阎敬铭,说张积中是个安善良民,不过是皤然一老翁。阎敬铭见回报后,认为邓馨所言属实,因此不再追查,此事平息。而王小花也得以举家迁徙。
翌年九月,突然传来奏报,益都有冀宗华、冀宗栋纠集流民作乱,官府将其打散之后,抓获冀宗华,经过审讯,冀宗华说自己是黄崖山“张七先生”弟子,张七先生就是张积中。他外表是个不问世事的老翁,实质是贼逆首领,如今召集人们歃血为盟,准备攻打济南府,而后占据青州。
此事非同小可,地方官府命快马将消息传递到济南府,恰逢此时丁宝桢出任山东布政,他对流民作乱十分厌恶,听闻此事后,立即传手下干将唐文箴联络长清县令陈恩寿赶赴黄崖山,带张积中到济南,令他辩白此事。丁宝桢本不想为难张积中,他听闻张积中是个安善老翁,本想将其带到济南,只要讲清原委即可,实在没有捕杀之意。
待得唐大人与陈大人到达之后,张积中大弟子吴某告知师父不在家,到五峰山游玩,至此未归。两位大人环视左右,感觉气氛不对,赶紧抽身想走,哪曾想刚刚跨上马鞍,后面就有人拎兵刃出现。两位大人鞭策绝尘而驰,后面搭弓射箭,紧紧追赶,竟然将唐大人随从射杀。
两人刚到谷外,却见肥城县令邓馨携一群乡绅至此,邓馨一见,知道大事不妙,赶紧往回跑,他最终逃出生天,但随从二人系数被杀,乡绅也被贼逆所伤。
此事惊动山东巡抚阎敬铭,他命人找来身居青州的张积中之子张绍陵(时为候补知县),命他与丁宝桢前往山中,将张积中带到济南。张绍陵提前到家,哭劝老爹跟自己去济南走一趟,辨明事情缘由,交出杀人凶犯吴某等人,此事便可罢休。没想到张积中却来了脾气,死活不去,他说“指我造反有何证据?我若前去济南,无异于自己坐实此罪。倘或汝辈惧怕,可自去言明”。张家成员跪在院中哀求他跟张绍陵去趟济南,若不去,恐怕家族遭难。但张积中死活就是不肯动身,家人拿他没辙。
到了这个份上,张积中真的有些不识时务,阎敬铭忍无可忍,遂调遣大军压境,将山谷重重包围之后,切断其水源。前济南知府吴载勋恰好也是张积中弟子,他哭劝老师见一见阎敬铭大人,但老家伙死活不肯。不几日,清兵攻打黄崖山,经过一番争斗,将山寨打破,张积中和其他200余人在祭祀堂自焚,其余千余人被系数斩杀。昔日一片好风景,顷刻之间变成血谷。
丁宝桢不忍山民被杀,在西门外救出千余人,长清县令陈恩寿又救下四百多妇孺,其余民众皆陷殁山中。《肥城县志》称:“乱平,尸骸枕藉,巡抚檄地方官掩埋,乃于祭祀堂前之二池,分男左女右攒埋”。
可恨张积中那些弟子,惹下祸端之后,不少人携资潜逃,阎敬铭命人追拿,拿获之后一个不留。可怜张积中,变为一具焦尸,官兵将他从灰烬中找出,枭其首级悬挂山门外示众。
此事过后,民间议论纷纷,有人说张积中就是捻军贼逆,有人说他是无辜的,而事后也无实质证据证明张积中真的有谋反嫌疑,也没有在他家搜出武器。只找到黄色帷幕,铅块、硫磺等物,这些作为罪证上报朝廷,说张积中私自制造火药。
至于此案究竟真相如何?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说法,总之多数人将责任推给清政府,认为他们是诬陷好人,根本不存在张积中造反之事。但笔者个人认为,事出必然有因,张积中私自建立私人武装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造反的话,何必不说清楚,又何必杀死朝廷中人。或许罪魁祸首不是他,而是他那帮弟子,但就算这样,如果张积中知道弟子作乱,本该约束,反倒最终一把火烧了自己,连累数千无辜山民跟着陪葬,想不通,真想不通。
说到同治年间发生的“黄崖惨案”,也称为“崖山惨案”,就不得不提一个民间组织,也是存在至今,在台湾还有的,叫“太谷学派”。清朝道光年间,由名叫周太谷的人发起的,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组织,也是个被历史尘封,比较神秘的民间文化学派,当年主要活动于江南地区,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以养民为本,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憧憬君师合一的政治制度。
图为江苏仪征的周太谷墓。
周太谷是安徽池州人,曾做过翰林院孔目,从九品,是最低级的文官,仕途不顺辞官后,在庐山倾心于儒家理学周敦颐的学说,道光年间在扬州悟道创派,弟子有数千人,骨干为中下层知识分子,道光十二年周太谷去世,死前希望还道于北,但衣钵弟子张积中、李光炘发生分歧,李光炘认为大本营在扬州,江南有良好的基础,两人分道扬镳,李光炘在苏杭等地讲学,而张积中北上山东黄崖山,太谷学派分为南北二宗。
图中老者为太谷学派南宗掌门人李光炘。
李光炘讲学是流动性的,吸收的成员比较松散,发展不如山东的张积中,而张积中在山东以黄崖山为根据地,创立黄崖山学社,为了发展带有些许宗教色彩,传闻聚众上万人,称为“黄崖教”。《山东军兴纪略》里,将太谷学派的众人称为“黄崖教匪”,说教匪能符图罡咒,役鬼隐形,专教人取精元牝,容成秘戏,俨然民间邪教,虽然此描述不实与夸大,但从教匪角度,可以看出太谷学派众人是当地官府所忌讳的组织。
黄崖惨案的制造者,时任山东巡抚阎敬铭,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1864年,湖北布政使阎敬铭调任山东巡抚,当时刚刚平定太平军,捻军又出来霍霍,阎敬铭一上任就在山东剿捻,1865年僧格林沁战死于曹州,阎敬铭有深深的负罪感,这个人其实名声挺好的,以清廉耿介著称,但太正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听说境内黄崖山有个黄崖教,门徒上万人,附近的土匪都来投靠,那还了得,1866年黄崖山学社在一次聚会时,阎敬铭带重兵来围,黄崖寨秘不交出张积中,于是下令强攻,《清史稿·阎敬铭传》记载,叛匪死1600人,据《张氏遗书》记载,被屠2000人,张积中带着众人自焚而死,太谷学派北宗道统绝迹。
写《老残游记》的刘鹗,就是太谷学派弟子,师从李光炘。
其实太谷学派是个是以理学为主的运动,是儒家思想世俗化所滋生的产物,属于儒家气功的一个流派,但到底是圣学还是宗教分歧很大,因为太谷学派弟子都自称“圣功”弟子,是有点宗教的色彩,但绝不是叛匪,黄崖山死在屠刀下的都是普通百姓,这是一桩血案,对于岌岌可危的满清统治者来说,任何可能的苗头都要扼杀在摇篮中,当时幸好有门人求助于剿捻督师曾国藩,北宗幸存的弟子得以逃往南宗,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时,也没为难南宗,太谷学派在南宗带领下,继续发展,现存的太谷流派著述基本是南宗流传下来的。
山东肥城有黄崖山,早年间此地无人居住,咸丰年间,有浙江人张积中携一众百姓到此。张积中为周太谷弟子,属“太谷派”传人,因其家族被太平军系数杀死,张积中避乱来到黄崖山,很快此地聚集民户八千余家,他们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开设各类设施,一时间热闹非凡,人口剧增,成为富饶之所。
张积中为此地大佬,举凡投奔到此者,不得私自藏匿财物,需如数上报,并且交纳一半财物方可入籍,山中一切事物,全部有张积中调配安排。张积中成为当地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就连县令也避让三分。
(图:清朝人物老照片)
哪曾想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同治乙丑年(1855年),潍县(今山东潍坊)民户王小花携全家欲迁居黄崖,前往官衙索要“路引”之时,知县靳昱觉得王小花举动有些可疑。从其口中得知张积中之事,靳昱认为张积中并非安分守己的良民,于是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山东巡抚阎敬铭。
此时阎敬铭刚上任不久,生怕在自己任职期间,山东地界出什么问题,遂命肥城县令邓馨前往黄崖山探查情况。邓馨亲自前往山中,他早与张积中相识,加之张积中的亲哥张积功曾担任过青州知州,两人曾为同僚,因此回报阎敬铭,说张积中是个安善良民,不过是皤然一老翁。阎敬铭见回报后,认为邓馨所言属实,因此不再追查,此事平息。而王小花也得以举家迁徙。
(图:清朝人物老照片)
翌年九月,突然传来奏报,益都有冀宗华、冀宗栋纠集流民作乱,官府将其打散之后,抓获冀宗华,经过审讯,冀宗华说自己是黄崖山“张七先生”弟子,张七先生就是张积中。他外表是个不问世事的老翁,实质是贼逆首领,如今召集人们歃血为盟,准备攻打济南府,而后占据青州。
此事非同小可,地方官府命快马将消息传递到济南府,恰逢此时丁宝桢出任山东布政,他对流民作乱十分厌恶,听闻此事后,立即传手下干将唐文箴联络长清县令陈恩寿赶赴黄崖山,带张积中到济南,令他辩白此事。丁宝桢本不想为难张积中,他听闻张积中是个安善老翁,本想将其带到济南,只要讲清原委即可,实在没有捕杀之意。
(图:清朝人物老照片)
待得唐大人与陈大人到达之后,张积中大弟子吴某告知师父不在家,到五峰山游玩,至此未归。两位大人环视左右,感觉气氛不对,赶紧抽身想走,哪曾想刚刚跨上马鞍,后面就有人拎兵刃出现。两位大人鞭策绝尘而驰,后面搭弓射箭,紧紧追赶,竟然将唐大人随从射杀。
两人刚到谷外,却见肥城县令邓馨携一群乡绅至此,邓馨一见,知道大事不妙,赶紧往回跑,他最终逃出生天,但随从二人系数被杀,乡绅也被贼逆所伤。
(图:清朝人物老照片)
此事惊动山东巡抚阎敬铭,他命人找来身居青州的张积中之子张绍陵(时为候补知县),命他与丁宝桢前往山中,将张积中带到济南。张绍陵提前到家,哭劝老爹跟自己去济南走一趟,辨明事情缘由,交出杀人凶犯吴某等人,此事便可罢休。没想到张积中却来了脾气,死活不去,他说“指我造反有何证据?我若前去济南,无异于自己坐实此罪。倘或汝辈惧怕,可自去言明”。张家成员跪在院中哀求他跟张绍陵去趟济南,若不去,恐怕家族遭难。但张积中死活就是不肯动身,家人拿他没辙。
到了这个份上,张积中真的有些不识时务,阎敬铭忍无可忍,遂调遣大军压境,将山谷重重包围之后,切断其水源。前济南知府吴载勋恰好也是张积中弟子,他哭劝老师见一见阎敬铭大人,但老家伙死活不肯。不几日,清兵攻打黄崖山,经过一番争斗,将山寨打破,张积中和其他200余人在祭祀堂自焚,其余千余人被系数斩杀。昔日一片好风景,顷刻之间变成血谷。
(图:清朝人物老照片)
丁宝桢不忍山民被杀,在西门外救出千余人,长清县令陈恩寿又救下四百多妇孺,其余民众皆陷殁山中。《肥城县志》称:“乱平,尸骸枕藉,巡抚檄地方官掩埋,乃于祭祀堂前之二池,分男左女右攒埋”。
可恨张积中那些弟子,惹下祸端之后,不少人携资潜逃,阎敬铭命人追拿,拿获之后一个不留。可怜张积中,变为一具焦尸,官兵将他从灰烬中找出,枭其首级悬挂山门外示众。
此事过后,民间议论纷纷,有人说张积中就是捻军贼逆,有人说他是无辜的,而事后也无实质证据证明张积中真的有谋反嫌疑,也没有在他家搜出武器。只找到黄色帷幕,铅块、硫磺等物,这些作为罪证上报朝廷,说张积中私自制造火药。
至于此案究竟真相如何?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说法,总之多数人将责任推给清政府,认为他们是诬陷好人,根本不存在张积中造反之事。但笔者个人认为,事出必然有因,张积中私自建立私人武装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造反的话,何必不说清楚,又何必杀死朝廷中人。或许罪魁祸首不是他,而是他那帮弟子,但就算这样,如果张积中知道弟子作乱,本该约束,反倒最终一把火烧了自己,连累数千无辜山民跟着陪葬,想不通,真想不通。
说到同治年间发生的“黄崖惨案”,也称为“崖山惨案”,就不得不提一个民间组织,也是存在至今,在台湾还有的,叫“太谷学派”。清朝道光年间,由名叫周太谷的人发起的,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组织,也是个被历史尘封,比较神秘的民间文化学派,当年主要活动于江南地区,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以养民为本,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憧憬君师合一的政治制度。
图为江苏仪征的周太谷墓。
周太谷是安徽池州人,曾做过翰林院孔目,从九品,是最低级的文官,仕途不顺辞官后,在庐山倾心于儒家理学周敦颐的学说,道光年间在扬州悟道创派,弟子有数千人,骨干为中下层知识分子,道光十二年周太谷去世,死前希望还道于北,但衣钵弟子张积中、李光炘发生分歧,李光炘认为大本营在扬州,江南有良好的基础,两人分道扬镳,李光炘在苏杭等地讲学,而张积中北上山东黄崖山,太谷学派分为南北二宗。
图中老者为太谷学派南宗掌门人李光炘。
李光炘讲学是流动性的,吸收的成员比较松散,发展不如山东的张积中,而张积中在山东以黄崖山为根据地,创立黄崖山学社,为了发展带有些许宗教色彩,传闻聚众上万人,称为“黄崖教”。《山东军兴纪略》里,将太谷学派的众人称为“黄崖教匪”,说教匪能符图罡咒,役鬼隐形,专教人取精元牝,容成秘戏,俨然民间邪教,虽然此描述不实与夸大,但从教匪角度,可以看出太谷学派众人是当地官府所忌讳的组织。
黄崖惨案的制造者,时任山东巡抚阎敬铭,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1864年,湖北布政使阎敬铭调任山东巡抚,当时刚刚平定太平军,捻军又出来霍霍,阎敬铭一上任就在山东剿捻,1865年僧格林沁战死于曹州,阎敬铭有深深的负罪感,这个人其实名声挺好的,以清廉耿介著称,但太正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听说境内黄崖山有个黄崖教,门徒上万人,附近的土匪都来投靠,那还了得,1866年黄崖山学社在一次聚会时,阎敬铭带重兵来围,黄崖寨秘不交出张积中,于是下令强攻,《清史稿·阎敬铭传》记载,叛匪死1600人,据《张氏遗书》记载,被屠2000人,张积中带着众人自焚而死,太谷学派北宗道统绝迹。
写《老残游记》的刘鹗,就是太谷学派弟子,师从李光炘。
其实太谷学派是个是以理学为主的运动,是儒家思想世俗化所滋生的产物,属于儒家气功的一个流派,但到底是圣学还是宗教分歧很大,因为太谷学派弟子都自称“圣功”弟子,是有点宗教的色彩,但绝不是叛匪,黄崖山死在屠刀下的都是普通百姓,这是一桩血案,对于岌岌可危的满清统治者来说,任何可能的苗头都要扼杀在摇篮中,当时幸好有门人求助于剿捻督师曾国藩,北宗幸存的弟子得以逃往南宗,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时,也没为难南宗,太谷学派在南宗带领下,继续发展,现存的太谷流派著述基本是南宗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