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减压放松秘籍 高考减压的办法

1条回答
轻叹花开花落 关注
2019-05-31 09:27:18

高考临近,肯定有不少学生会有考试焦虑感,严重的还会出现“大脑空白,看不下书,也睡不着觉”,“担心考不好,让爸妈和老师失望,不知所措”。在高考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幻想成功或失败的场景,心里产生巨大的焦虑,严重影响学习和水平发挥,因此,小编整理了武大心理学学士、宾大教育学硕士覃宇辉先生的减压手册给大家。

11.jpg

高考减压放松秘籍

这种焦虑感,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想要控制现实,强迫现实按照自己想法发展的绝对化信念。学生听多了家长和老师对于高考重要性的强调,很多人逐渐内化这样一个信念:“我必须考出好成绩,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待”。但现实是,即便寒窗苦读十二载,我们也很难保证掌握好所有知识,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当“我必须要考好”的主观愿望,与“我有可能搞砸的”的客观现实相碰撞时,这种主观和客观的不协调,会让我们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和焦虑感,不由自主地想要消除或者回避失败的可能,缓解内心的压力。但现实是,高考的各种意外因素不是考生能够掌控的。越想要控制高考的结果,越被逼迫着看到目标和现实的偏差,于是也会产生更严重的焦虑感。

焦虑感同样来自考生对于高考结果的“放大”,以及过于偏激的想法。很多考生压力山大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一些糟糕至极的想法:“如果考不好,我就没有未来,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呆在社会底层。”当我们无限放大高考的影响,不断做悲观的,最坏的推导,那我们就会在幻想层面经历十年,二十年后种种可能的苦难。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自然会感觉到排山倒海的焦虑,精力被消极的“思维链”(Thought Stream)极大地消耗。认识到这一点,你可能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灾难化的脑补!就好像参与实验的死囚,明明听到的只是水滴声,但当他们认为这是割腕后滴血的声音时,就不断脑补可怕的伤势,最终用自我暗示把自己活活吓死。

22.jpg

高考减压的办法

调整绝对化、灾难化、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情绪ABC理论认为,是信念(belief),而非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当我们的大脑被不合理的信念所占据的时候,更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产生种种难受的情绪、躯体反应。所以让我们产生焦虑和失眠的,不是高考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如果考生有控制现实,要求自己必须考好的绝对化倾向,可以告诉自己:“事情并不一定会按照我的预期去发展。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然后接受所有可能的结果。”当我们不再想要去控制现实,主观和客观是协调一致的时候,就能降低强求而不可得的焦虑和无力感。

活在当下,把握住此时此刻,把过度思考、处理情绪的能量投注到当下的复习和考试中。与其花精力焦虑,还不如利用这些精力好好复习备考。高考焦虑就像一个皮球,越想要控制它,越会给它一个作用力,让它弹得厉害;如果能把心思集中在当下的备考上,慢慢地焦虑就会平息下来。如果实在控制不住焦虑,一直想未来的事情,可以尝试两个小技巧:1.在手上系皮筋,一旦陷入幻想,就用皮筋弹自己的手,告诉自己:“回到当下,好好备考”;2.闭上眼,深呼吸,把繁杂的思绪想象成一朵朵云,漂浮在心灵世界的天空上,使自己心情平静。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放松或者过度紧张。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有周期性起伏的特点。在一段时间的紧张复习后,我们的注意力水平不可避免地下降,这也是大脑在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过需要合理的休息和放松。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复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冲刺计划。

33.jpg

高考减压放松秘籍

熟悉考试题型,做好时间规划和思想准备,警惕出题人的心理陷阱。这是针对考试焦虑的。很多学生在考试中手忙脚乱,是因为对于题量和题目难度估计不足。他们往往踏入出题人的心理陷阱:过度纠缠于某些高难度的点,缺乏足够的时间完成其他题目,导致该拿的分拿不到,在考试中留下遗憾;或者发现前几题难度很高,心里开始慌乱,影响其他题目的发挥。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在阅览考卷阶段一定要先扫一遍,根据题量和难度做好时间规划。如果平常时间规划做得一般,可以给自己安排5-10分钟的灵活支配时间。当难题在预定时间拿不下,就要把心思完全收回来,跳转下一题。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应得的分数,并且在知识网络被其他题目激活后,我们记忆的提取更容易,对难题或许会有新的思路,可以在之后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完成它。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说要学会“放弃”的。

向情绪稳定的家人寻求情感支持,缓解焦虑和无助感。很多人在备考,或者考试中有很强的挫败感,但他们选择自己消化情绪,不和家人倾诉,而无处宣泄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导致他们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维持心态,没办法专注地投入考试。可能一个更好的策略,是在考试期间避免和焦虑的家人接触,让淡定的,对焦虑有较好容纳能力的家人照顾自己的起居出行。心理学家比昂提出一个阿尔法功能模型:父母就像一个净化装置,消化孩子传递过来的无法承受的情感体验(贝塔元素),然后把可以承受的情感体验(阿尔法元素)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我功能。如果和情绪稳定的家人在一起,我们把焦虑传递出去,然后得到他们镇定的,温暖的回应,这也让我们获得情感支持,缓解焦虑情绪,更好地发挥出水平。

登录 后发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