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97008093114401031/
徐霞客出生江南一殷实家庭,他父亲不愿从政,只好游山玩水,受父亲的熏陶徐霞客从小对大千世界产生浓厚兴趣,长大后以绘制天下名山胜水为理想,从20岁起直到54岁去世,徐霞客的30多年都在四处出游,最后写下了一部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本书表面是描绘景物的游记,但实质上是我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是我国地理发展史上一部巨著,特别是书中对石灰岩的考察研究,在全世界来说都是首创性的工作。
现代人高铁飞机一天之内全国转,而400多年前徐霞客用时30多年,足迹才踏遍大半个中国,可想历时之艰辛。
明末清初,封建社会已具有相当高的发展,那时的文人已不局限于做文章,讲些空道理,而是把注意力转向自然的探索与生产技术的总结,所以出现了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比如李时珍所记载的动、植、矿物很多都是他在野外亲自搜集和鉴定过的,为了验证动物的药性,李时珍与捕蛇人常见在密林里抓蛇,又与猎人在深山里探险。
徐霞客的旅行线路图。
而徐霞客的工作最具有实践性,水路有船,大路可以坐马车,小路可以骑驴,从不骑马,而无路探险只能依靠双腿了,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早期时徐母在世,徐霞客出游都是短期,所到之处,交通很方便,可以计程来往,比如去太湖,去泰山、嵩山、黄山、浙江天台、雁荡等,每次归来都会把异地风光和旅途见闻讲给母亲听,徐母去世后徐霞客开始去更远的地方。
图为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远游,有个仆人姓顾,实为要实地考察,都是徒步跋涉,有时需要攀援,他常把仆人留在最后待命,自己只身前往,在徐霞客晚年时,身边又多了个助手静闻和尚,但在远赴西南时静闻和尚死在了广西,葬在鸡足山。旅途中,情况好的能遇到山中的和尚、道士问路或借宿,依靠老农、樵夫、渔民、猎户作向导,在云南途中徐霞客投宿一陈姓老人家,日记里记载“虽食无盐,卧无草,甚乐也”。
图为徐霞客墓,按徐氏宗谱墓制图重修的,位于故居的晴山堂后院。
野外考察工作,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与巨大的毅力,特别是跋山涉水30多年,多次依靠双腿的徐霞客,所到之处多是一般人足迹所不至的,情况不好的需要攀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面临生命威胁,狂风暴雨、忍饥挨饿都是小事,途中经历挫折更是常事了,但徐霞客每天都会把当日经历记录下来,露宿山野时,燃枯草为灯。徐霞客是在崇祯年间抱病而归,去世时所有记述都是手稿,马上清军入关,徐霞客长子被杀,原稿散佚,幼子徐寄苦心收集后,大体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刊刻成书,也是现在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出生江南一殷实家庭,他父亲不愿从政,只好游山玩水,受父亲的熏陶徐霞客从小对大千世界产生浓厚兴趣,长大后以绘制天下名山胜水为理想,从20岁起直到54岁去世,徐霞客的30多年都在四处出游,最后写下了一部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本书表面是描绘景物的游记,但实质上是我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是我国地理发展史上一部巨著,特别是书中对石灰岩的考察研究,在全世界来说都是首创性的工作。
现代人高铁飞机一天之内全国转,而400多年前徐霞客用时30多年,足迹才踏遍大半个中国,可想历时之艰辛。
明末清初,封建社会已具有相当高的发展,那时的文人已不局限于做文章,讲些空道理,而是把注意力转向自然的探索与生产技术的总结,所以出现了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比如李时珍所记载的动、植、矿物很多都是他在野外亲自搜集和鉴定过的,为了验证动物的药性,李时珍与捕蛇人常见在密林里抓蛇,又与猎人在深山里探险。
徐霞客的旅行线路图。
而徐霞客的工作最具有实践性,水路有船,大路可以坐马车,小路可以骑驴,从不骑马,而无路探险只能依靠双腿了,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早期时徐母在世,徐霞客出游都是短期,所到之处,交通很方便,可以计程来往,比如去太湖,去泰山、嵩山、黄山、浙江天台、雁荡等,每次归来都会把异地风光和旅途见闻讲给母亲听,徐母去世后徐霞客开始去更远的地方。
图为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远游,有个仆人姓顾,实为要实地考察,都是徒步跋涉,有时需要攀援,他常把仆人留在最后待命,自己只身前往,在徐霞客晚年时,身边又多了个助手静闻和尚,但在远赴西南时静闻和尚死在了广西,葬在鸡足山。旅途中,情况好的能遇到山中的和尚、道士问路或借宿,依靠老农、樵夫、渔民、猎户作向导,在云南途中徐霞客投宿一陈姓老人家,日记里记载“虽食无盐,卧无草,甚乐也”。
图为徐霞客墓,按徐氏宗谱墓制图重修的,位于故居的晴山堂后院。
野外考察工作,是需要坚强的意志与巨大的毅力,特别是跋山涉水30多年,多次依靠双腿的徐霞客,所到之处多是一般人足迹所不至的,情况不好的需要攀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面临生命威胁,狂风暴雨、忍饥挨饿都是小事,途中经历挫折更是常事了,但徐霞客每天都会把当日经历记录下来,露宿山野时,燃枯草为灯。徐霞客是在崇祯年间抱病而归,去世时所有记述都是手稿,马上清军入关,徐霞客长子被杀,原稿散佚,幼子徐寄苦心收集后,大体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刊刻成书,也是现在的《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