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97135771876344067/
吴三桂只注重利益,不注重名节,投降大清,引清兵入关,这是他权衡利弊的结果。
李自成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下旨让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准备了好几天才出发,而且是带着百姓一块走,每天只能走10多公里,到了河北香河他还不走了,让部队休整。当年袁崇焕进京勤王,接到命令马上行动,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准备赶在清兵之前到达北京。从吴三桂的怠慢,可以看出他对崇祯忠贞度不高,他更担心自己的安危,怕走袁崇焕被杀的老路。
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吊死煤山,大明朝灭亡了。吴三桂准备投降李自成,毕竟李自成是汉人(吴三桂认为)。当吴三桂得到消息,说李自成在北京强抢大户,他家也在被抢之列,吴三改变了主义。吴三桂觉得,跟着李自成不会有很好的未来,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不但家产难以保全,还可能有性命之忧。相反跟着清军可能会有利得多,毕竟清军战斗力强,满清政策比李自成好,和李自成比更有发展前途。
吴三桂在做汉人还是做汉奸上,他选择了汉奸,可见吴三桂在选择投靠谁上,主要靠虑的也是自身利益。
吴三桂投靠清军,引清兵入关,帮满清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既然当了汉奸,成了满清的走狗,如果表现出对大清的绝对忠贞,也可以解释一下,当年当汉奸是出于无奈。可是康熙要削藩,吴三桂又反了。这次造反,他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解释不再有任何必要。
总之,吴三桂是一个利益驱动型的人,不是信念驱动型的人。当汉奸是他的必然选择,所以他不是一不留神就当了汉奸,而是深思熟虑后当的汉奸。致于遗臭万年那是他自己的选择。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吴三桂只注重利益,不注重名节,投降大清,引清兵入关,这是他权衡利弊的结果。
李自成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下旨让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准备了好几天才出发,而且是带着百姓一块走,每天只能走10多公里,到了河北香河他还不走了,让部队休整。当年袁崇焕进京勤王,接到命令马上行动,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准备赶在清兵之前到达北京。从吴三桂的怠慢,可以看出他对崇祯忠贞度不高,他更担心自己的安危,怕走袁崇焕被杀的老路。
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吊死煤山,大明朝灭亡了。吴三桂准备投降李自成,毕竟李自成是汉人(吴三桂认为)。当吴三桂得到消息,说李自成在北京强抢大户,他家也在被抢之列,吴三改变了主义。吴三桂觉得,跟着李自成不会有很好的未来,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不但家产难以保全,还可能有性命之忧。相反跟着清军可能会有利得多,毕竟清军战斗力强,满清政策比李自成好,和李自成比更有发展前途。
吴三桂在做汉人还是做汉奸上,他选择了汉奸,可见吴三桂在选择投靠谁上,主要靠虑的也是自身利益。
吴三桂投靠清军,引清兵入关,帮满清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既然当了汉奸,成了满清的走狗,如果表现出对大清的绝对忠贞,也可以解释一下,当年当汉奸是出于无奈。可是康熙要削藩,吴三桂又反了。这次造反,他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解释不再有任何必要。
总之,吴三桂是一个利益驱动型的人,不是信念驱动型的人。当汉奸是他的必然选择,所以他不是一不留神就当了汉奸,而是深思熟虑后当的汉奸。致于遗臭万年那是他自己的选择。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